《人世間》周秉昆對母親說的一番話,藏著他不為人知的“野心”

周秉昆是周家老三,也是姊妹仨中智商最普通的那一個。

哥姐先後考上北大,成為光字片中僅有的兩名大學生,而他卻在木材廠,醬油廠,印刷廠中來回過度。

他按部就班地做著他的工作。到後來,他因為駱士賓入獄,出獄後跟大家一起找活幹。

他的人生起起伏伏,總是在經歷挫折和磨難,卻鮮少有風光之時。

周秉昆給我的印象是憨厚老實,在大結局中,他跟鄭娟說,這輩子就做個本本分分的小人物,也挺好。

我一度以為他就是很多普通人的一員,可是重溫《人世間》才發現,我們都看錯了他。

他跟母親李素華曾經有過一次閒聊,他說的一句話,徹底暴露了他的“野心”。

但是,平常人有“野心”會讓人反感,而秉昆的這份“野心”卻讓人敬佩。

《人世間》周秉昆對母親說的一番話,藏著他不為人知的“野心”

1哥哥姐姐都出門去,把最好的機會留給他

1969年,周家面臨著全員分離。先是爸爸周志剛去了外地,接著是長子周秉義去了兵團。

本來是五口之家,一下子只剩下三人,母親李素華心裡很不是滋味。她的心酸還未來得及嚥下去,很快就遭受了更大的糾結。

街道通知,多子女家庭中每家只留一個孩子在城裡,其餘都要下鄉支援祖國建設。

李素華陷入艱難的選擇。女兒周蓉她不捨得,小兒子秉昆她也不捨得。

偏偏這兩個孩子都搶著去下鄉,姐弟倆爭執不下。zui後,大哥周秉義提出讓秉坤去,周蓉留在家裡。

周秉義的想法很現實,周蓉太漂亮,一個女孩獨自在外會有風險。秉昆已經初中畢業,完全可以下鄉鍛鍊。

但周蓉思念著在鄉下接受改造的馮化成,她不辭而別,把留城的機會給了弟弟。

《人世間》周秉昆對母親說的一番話,藏著他不為人知的“野心”

按理說,哥哥姐姐把這麼好的機會留給秉昆,他的起點已經比哥姐高了,他應該是三姐弟中過得最好的那一個。

但人生充滿著太多的變數和不可控的因素,有時候真的不能以起點看終點。就好像武林比武大會,總歸是笑到最後的那個才是英雄。

周秉義和周蓉從小就學習就好,他們在下鄉後一直堅持學習。高考恢復後他們都以優異成績考進北大。

而秉昆不愛學習,他從木材廠到醬油廠,再到印刷廠,一直都在工人的崗位置上發光發熱。

其實不管是進機關工作的秉義,還是教書育人的周蓉,他們跟秉昆的工作性質不同,但他們沒有因此瞧不起秉昆,但秉昆自己卻很自卑。

他一度想獲得父母的認可,在母親癱瘓的那段時間,他沒有告訴在外邊工作的父親,和上大學哥哥姐姐。他和鄭娟帶著光明,楠楠和玥玥,硬是撐起了整個家。

整整兩年時間,他和鄭娟付出很多。但他沒有以此向爸爸和哥姐請功,他想要的,只是父母的認可。

《人世間》周秉昆對母親說的一番話,藏著他不為人知的“野心”

他曾經以為,他在兩件事上永遠也比不上哥哥姐姐。一是學習,二是婚姻。

因為這兩件事,他跟父親有過幾次衝突。

《人世間》周秉昆對母親說的一番話,藏著他不為人知的“野心”

2一度自卑,想要獲得父母認可

秉昆愛鄭娟,所以寧可被父親打,也要堅持娶鄭娟進門。事實證明,他的眼光很好,娶到鄭娟是他們老周家的福氣。

但,年輕的秉昆也曾為此自卑過。

都說改變人生命運一共有三次機會,投胎,讀書,婚姻。這三個,不管抓住哪一個都行。

對周秉昆來說,他跟哥姐一樣投胎,但他讀書不行,婚姻也比哥姐差了很多。這些,在年輕的秉坤心中,都曾經像一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來氣。別看他跟鄭娟很好,但他卻為此自卑過。

劇中有兩個地方對他的自卑描寫得很真實。

那年春節,父親帶他們出去拜年,街坊們都羨慕他,說自打國家恢復高考以來,光字片就出了兩個大學生,都姓周。

周志剛哈哈一笑:沒辦法,兩個一起考上了,那就讀唄。

周志剛這句話透著自豪。

鄭娟心疼地看了秉昆一眼,她替秉昆難受。同是周家兒女,有周秉義和周蓉的風光,秉昆在人群中沒有一點存在感。

《人世間》周秉昆對母親說的一番話,藏著他不為人知的“野心”

鄭娟都能想到這些,當事人秉昆心裡更加不好受。

然而跟哥姐一起,那一次拜年註定他要被忽視。

孫國慶的媽媽誇讚冬梅是省長女兒,跟秉義是郎才女貌。誇讚馮化成是詩人,跟周蓉是才子配佳人。

春燕爸爸的話更雷人。他說同樣是三個孩子,周家兩個大學生,他家一個也沒有。

周志剛再次驕傲地說:那是人家自己考的。

《人世間》周秉昆對母親說的一番話,藏著他不為人知的“野心”

在周志剛跟春燕爸寒暄的過程中,周秉昆一直低著頭嗑瓜子,鄭娟陪在他身邊。

那天的拜年,鄰居們對哥姐的誇獎,父親發自內心的驕傲,都跟他無關。

那天早上,周秉昆內心的自卑擠滿了胸膛。

前有冬梅爸媽拿錯茶葉帶來的心堵,後有拜年時的煎熬。所有這些他都壓在心底。在初二那天,他終於對著秉義爆發了。

發生“茶葉事件”後。周志剛一直心情不好。秉昆心疼父親,就去找秉義,弟兄倆心中都憋屈,說話也就較著勁,三言兩語就吵了起來。

秉昆說萬一鄭娟懷的是個女孩,那為老周家傳宗接代的任務就交給秉義了。

秉義語氣生硬地說:冬梅不能生。

秉昆問他,是不是不要孩子也要冬梅姐?

秉義回答:是。

秉昆嘀咕一句:

對,省長女婿這身份最重要,省長女婿這身份高於一切。

這話惹惱了周秉義,他狠狠踹秉昆一腳。弟兄倆打了一架。

《人世間》周秉昆對母親說的一番話,藏著他不為人知的“野心”

周秉昆看似是為父親跟大哥發生爭執,其實還是拜年時心裡的不痛快一直憋在心底。他譏諷周秉義想當省長女婿,又何嘗不是對自己的嘲刺?

周秉義好歹還是省長女婿,他又比人家好到哪裡去?

秉昆的這點心思,被父親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他拍著秉昆肩膀說:

都是一個爹媽生的,現在差距這麼大,爸理解你的心情。

作為家中的老三,有那麼優秀的哥哥姐姐,周秉昆太想得到父母的認可了。甚至可以說,得到父母認可是他的畢生心願。所以在周志剛去世那天晚上,一家人躺在炕上,他還要追問到底誰對家裡付出最多?

當然,這是後話。但在拜年的那天,周秉昆是自卑的。這種自卑一直延續到他送周志剛去火車站。

在火車站,周志剛跟秉昆說現在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不管鄭娟生的是男孩女孩,都一樣。

周志剛這麼說是想安慰秉昆,減輕兒子的心理負擔。哪知沉浸在自卑中的秉昆卻說:

鄭娟一心想給咱家生個小子,都去北陀寺問她弟弟了。我說她了,她不聽。現在我有點理解她了,你說她這文化低,沒工作,嫁過來還帶著一小子,你說她要是在其他方面都不行的話,在咱家可能就更沒臉待下去了。

周志剛一聽就惱了,斥責他不上進,周秉昆委屈地說自己要上班,要照顧母親,沒那麼多時間學習。

從這番話可以看出,學歷和婚姻都是他自卑的根源。鄭娟很好,但那時的秉昆年紀也不大,他雖然一腔孤勇地娶了鄭娟,但在那個拜年的早上,很明顯他被打擊了。否則他不會說出那樣的話。

他也覺得鄭娟沒文化,沒工作,還帶著一個男孩嫁過來。如果鄭娟再不生個男孩,哪有臉在周家繼續待下去?

在秉昆心中,哥哥姐姐姐下鄉,把留城的好處給了他。哥哥在兵團,姐姐在鄉下,只有他在工廠裡,雖然也是幹著出苦力的活,起碼比他們強多了。

這麼好的條件,他卻沒有好好把握,混到最後,哥哥姐姐都考上大學,他們的婚姻也找到了更匹配的。而他娶了帶著孩子的鄭娟。雖然鄭娟很好,但跟哥哥姐姐比起來,他差得太多。

所以,他自卑。跟周秉義打架,跟父親爭吵,後來買房子也不跟父親說,都是因為他心裡憋著一口氣。

父親質問他,為何搬家都不跟自己說?可曾考慮過他這當爹的感受?周秉昆幾乎是咬牙切齒地針鋒相對:

你考慮過我的感受嗎?都是一個爹一個媽生的,都是一個爹一個媽養的,就我沒出息,我多難受你知道嗎?我這輩子最大心願就是讓我爹我媽滿意我,你不安慰我不說,你就撒鹽,什麼話難聽你說什麼話。哪疼你摳哪兒。

《人世間》周秉昆對母親說的一番話,藏著他不為人知的“野心”

周秉昆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父母滿意,就是要得到父母的認可,他為此付出很多。他天資愚笨,哥哥姐姐是父母的驕傲,他比不上學習,那他就從其他地方比。這些年他那麼努力,他只想讓父母看見,他們的小兒子也不差。

一個人要求上進是好事,但周秉昆內心深處想要的遠不止這些。

劇中,他跟母親說的一句話,就直接就暴露了他的“野心”。

《人世間》周秉昆對母親說的一番話,藏著他不為人知的“野心”

3秉昆對母親說的一句話,暴露了他的“野心”

楠楠已經考上大學,玥玥也去了北京,在一次通話中,他們告訴他北京動物園裡的種種趣事。

晚上回去,他講給母親聽。說公園裡的猴子會抽菸,李素華笑得不行,她正在織毛衣,她用毛衣針敲了一下小兒子的頭,嗔怪著說:你淨騙媽。

秉昆說我真沒騙你。等天暖和兩千,我也帶你去北京,咱也去玩。

李素華是從苦日子過來的人,她自然不願意去花冤枉錢。就為了看一隻猴子花錢,她認為不值,雖然那猴子很好笑。

但周秉昆卻說:

啥叫花了錢幹啥?錢掙的不就是花的,你花出去的那才叫錢吶,你小兒子現在行,比你家老頭強,我爸這幹了一輩子八級工,我現在比他掙得多。哎呀,這才剛開始。

此時的周秉昆已經算得上是個人物了,他把飯店經營得有聲有色,把出版社也辦得很好。一個人能力的提高自然也帶來收入的水漲船高。

一個人收入高了,自信也會隨之而來。周秉昆很自信。所以他才會跟母親感慨他爸幹一輩子八級工,還沒有他掙得多,而他這只是剛開始起步。

李素華聽不懂他的意思。問他剛開始是啥意思?

周秉昆就說:

就是你小兒子,周家老疙瘩,將來也得是個人物。

此時的他終於敢跟母親說這句話了,這樣的話他盼了很久,也想了很久,卻從不敢說出口。從前的他是沒有底氣說,如今他有底氣,他可以揚眉吐氣地說,你小兒子將來也得是個人物。

李素華卻認為兒子是在開玩笑,她打趣著,笑問兒子:

啥人物?大人物?

在李素華和周志剛心中,小兒子哪哪都好,就是念書不行,他在這方面就是不如哥哥姐姐。他們認為,秉義和周蓉就是靠腦子吃飯的,而秉昆就是靠體力吃飯。

所以周秉坤跟他媽這麼說的時候,李素華根本就沒當回事。

而周秉昆卻接了一句:

反正不比我哥我姐差!

李素華頓時就收住了滿臉的笑,她看了周秉昆一會,周秉昆正躺在床上,幸福地暢想以後的幸福呢?他絲毫沒注意到母親臉上一閃而逝的哀傷。

《人世間》周秉昆對母親說的一番話,藏著他不為人知的“野心”

李素華定定地看了兒子一眼。說出她埋藏許久的心裡話:

昆兒啊, 媽一直覺得吧,你比你哥你姐強。你哥和你姐六九年走了以後,媽就覺得他們是真走了,再也回不來了。回來也就是看一眼家裡有個啥事的也抓不著,也摸不著,家裡不都是你嗎?你在家裡,媽就踏實了,可踏實了。

知子莫若母,周志剛知道秉昆的心結。李素華自然也知道。平常兒子不提,她不好問。如今兒子這麼說,她必須要讓兒子知道,父母早就改變對他的看法了。

她肯定了秉昆,你哥你姐自從六九年走了以後,就真的走了。她說的這個時間點很關鍵,她沒有說秉昆娶了鄭娟以後的時間,也沒有說秉昆幹事業的時間,她說的是周蓉和秉義最初離家的時間。

她特意強調這個時間點,其實是有著言外之意的,她想告訴秉昆:這些年,你一直是媽的依靠,從你姐你哥走後就是了。那時的你幹著木柴廠的活,掙著一點工資,可那時候你已經是媽的主心骨了。

李素華告訴秉坤,一個能帶給父母安全感的兒子,跟他是什麼人,跟他能掙多少錢無關。跟他的人品和孝順有關。

李素華這樣說,是想讓秉坤放下心結,不再為過往累心。周秉昆卻未能理解母親的一片苦心。他的腦海裡想起了馮化成的那句話。

自古以來,孝分兩種。養口體和養心智,侍候在父母身邊,照顧衣食住行,是養口體。遠走高飛,有所成就,讓父母以此為榮,是養心智。兩者同樣重要,卻一不可。

於是,周秉昆豪情萬丈地對母親說:

媽,以後養心智和養口體,這倆活,我全包了。

《人世間》周秉昆對母親說的一番話,藏著他不為人知的“野心”

兒女凡是有能耐的,大多數都不在父母身邊。所以,一個人能養心智又能養口體,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曾經的周秉昆以為他只能對父母養口體,如今他覺得自己有了養心智的能力,他就想把這倆活全包了。

這也是我說他“野心大”的原因。當然,這裡的“野心”是個標準的褒義詞。

曾經,能給周家父母養心智的周秉義和周蓉根本就不能面面兼顧。周秉義就是覺得愧對父母,才會在即將退休的前一年執意從北京調回來。

因為他要改造光字片,他要完成父親的臨終遺願。而他也沒有辜負老父親的希望,他真的做到了。由於他長期嘔心瀝血,最終累倒下。

而周秉昆卻對母親說,他要做哥哥姐姐都辦不到的事情。

而他也真的做到了。母親癱瘓兩年半,他和鄭娟一直把母親照顧康復。

哥哥姐姐常年不在家,父母都是他和鄭娟照顧,還順便照顧了外甥女玥玥。

其實,作為男人來說,周秉昆算得上是人生贏家。

他娶得賢妻,在他有難時跟他守望互助,不離不棄。對他的父母孝順有加。

他有聽話懂事的兒子。

他有幾個可以生死與共的好兄弟。在周志剛病危時,是這幫光字片的朋友把他父親拉進醫院。

人生已經很成功的周秉昆卻有著更大的“野心”,要做一個既能養口體,又能養心智的兒子。

如果為人子女擁有跟秉昆一樣的“野心”,那就是全天下父母的福氣。

每個孩子生下來的使命不同,周秉義是天生的帥才,他就是屬於國家和人民的,他沒有能力顧及到父母,但他可以幫助到更多的父母。可以幫助到數以萬計的家庭。

周秉義的功勞,是應該載入史冊的。

而擁有周秉昆這樣的兒子,就是我們尋常百姓做父母的幸福。

養心智和養口體同等重要,但有時候世事難兩全。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是為人父母,你想要哪種?如果你是為人子女,你又想要哪種?

《人世間》周秉昆對母親說的一番話,藏著他不為人知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