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密植栽培的六個關鍵環節

梨樹密植栽培的六個關鍵環節

何保華

傳統的大冠稀植種植模式已不適應梨樹生產之需, 實現矮化小樹冠省工化管理已成大勢所趨。梨樹萌芽率高,成枝力弱,適合密植栽培。密植栽培可快速增加梨園畝枝量, 有利於增加前期覆蓋率,增加光合產物積累,促進早結果早受益。結合近年來應用實際及梨樹生長習性,筆者認為梨樹矮密豐栽培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 適度密植

適度密植是梨樹早結果、早豐產的前提,密植有利於增加單位面積覆蓋率, 提高光能與土地利用率。 但密植是有限度的,並非越密越好,有的地方每畝栽植株數甚至超過 200 株, 極易導致梨園鬱閉,光照惡化,費工費時,生產成本增加,勞動強度加大,很不划算。

因而, 梨樹建園應綜合考慮栽植品種生長結果習性、砧木型別、土壤條件、氣候及管理水平,做到適度密植,保證梨園建成後既有利於早結果早豐產,又便於管理,省工高效,降低生產成本,利於機械化作業。

在土壤瘠薄、肥力較差、水分供給有限的地方建園,每畝栽植株數宜控制在 55~66 株,進行中密度栽培;而在土壤肥沃、肥水供給有保障、管理技術過關的地方建園, 每畝可栽植 111~148 株。

多年經驗表明, 種植密度的增加意味著管理難度的加大和投資的增加, 如果管理和投資能力跟不上,種植梨樹宜稀不宜密。

2 選好砧木

在梨樹栽培中,砧木影響樹冠大小、進入結果期的遲早以及結果能力高低、果實品質優劣。在密植栽培中,砧木的選擇尤其重要。一定要選擇具有矮化效應的砧木, 有效控制樹冠生長,防止樹體過高過大, 增加管理難度, 延遲結果年限。

我國梨砧木榲桲具有較明顯的矮化效應,新選育的 K 系矮化砧嫁接的梨樹樹冠易控制,管理相對省工,進入結果期早,果實品質優良,可參考應用。

3 選好品種

梨樹密植栽培選擇品種時, 既要考慮成花的難易程度,進入結果期的遲早,又要考慮市場銷售前景。 多數梨品種栽植後 3~4 年可大量結果,適宜密植栽培,但酥梨、鴨梨、雪花梨等傳統品種佔比較大,成熟期集中,銷售壓力大,賣難現象時有發生,銷售價格提升困難。建議根據當地情況選擇黃冠、碩豐、早玉香、紅香酥、中梨 4號、早酥蜜、紅酥蜜、秋月梨、紅巴梨等名特優新品種,規避市場銷售風險。

4 適期掛果

梨樹密植栽培管理的核心和難點是樹冠控制,而控制樹冠最有效的措施是以果控冠。梨樹絕大部分品種成花容易,但在密植生產中,有的生產者跳不出喬化大冠管理思維, 幼樹期堅持長樹,不能適期留果,導致樹冠過大,梨園鬱閉。建議在梨樹密植栽培時, 第二、 三年只要開了花,就要適當留果,透過結果消耗樹體營養,控制枝梢生長,從而達到控制樹冠的目的。

5 強壯樹勢

梨樹成花容易,花量大,管理不當易出現過量結果現象,引發大小年結果,導致產量不穩。同時,過多結果會嚴重消耗樹體營養,導致樹勢衰弱,對梨樹持續生長結果影響較大,因而維持健壯樹勢是密植梨樹生產中應始終堅持的方向。 根據生產經驗,要保持樹勢健壯,應做好兩方面工作:

1 )適量結果。梨樹的樹齡不同,樹冠大小不一樣,樹勢有差別,結果能力不同。 一般,幼樹、樹冠小的、樹勢弱的結果能力差,進入盛果期後樹冠大,長勢強旺的結果能力強。生產中應根據梨樹的生長情況合理留果, 通常的標準是每隔18~20 cm 留 1 個果, 葉果比控制在 27~30 ︰ 1 ,嚴格控制結果量,防止過量結果,削弱樹勢。

2 )及時補養。 養分補給是保持樹勢健壯的關鍵。 果實採收後, 每畝至少施入優質農家肥4 500~5 000 kg 或商品有機肥 500 kg 、 生物有機肥 150 kg , 氮磷鉀三元複合肥 ( 17-17-17 )100 kg ,以及時補充樹體結果所消耗的營養。 生長季, 6 — 7 月新梢停長後, 每畝施入高磷型複合肥 120 kg 左右或高磷型水溶肥 60 kg 以上,以滿足樹體生長及花芽分化對養分的需求。 生長季可多次葉面噴施氨基酸肥、尿素、磷酸二氫鉀,增強葉片光合能力,快速補充樹體營養,保持樹體健壯生長。

6 通風透光

梨樹是喜光樹種,對光照要求較高,光合效能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強。 密植梨園田間枝葉量大,易出現光照惡化現象,因而加強光照管理,保證梨園通風透光良好,是密植梨園豐產優質的重要保障。

梨樹生產中對光能的利用受樹體結構、葉幕層厚度等因素影響,一般從樹冠外到內、從上到下光量遞減,樹冠下部和內膛光照最弱,葉片不能有效製造光合產物,多為寄生葉,生長過程中會消耗樹體營養, 為無效光區, 沒有生產能力,即使少量結果,也表現果個小、質量劣,商品價值不高。樹冠中上部及外圍光照充足,是產量主要形成區及優質果著生的主要部位。

梨樹通風透光條件好,則花芽分化良好,坐果率高,所結果個大,含糖量高,酸度下降,維生素 C 含量增加,果皮角質層和蠟質增加,果面光潔,品質好,貯藏性增強。 要保障梨園通風透光良好,重點應突出以下措施:

1 )培養適宜樹形。 梨樹生產中應用的樹形較多,栽植密度不同,樹形有區別。 栽植密度越大,要求葉幕層越薄,樹體結構越簡單,這樣可有效減少樹體和園內的無效光區, 保證樹體獲得最大光能,促進產量提高,品質提升。 因而在密植栽培時,中密度(畝栽 55~66 株)梨園,樹形以細長紡錘形為主, 在中央領導幹上直接著生結果枝,樹體結構簡單,樹身瘦高,冠徑小,光能利用率高;高密度(畝栽 111~148 株)梨園,應以“ V ”字形或“ Y ”字形為主,減薄葉幕層,實現平面化結果,提高樹體及整園光能利用率。

2 )嚴控枝量。 梨樹密植栽培的優勢是進入結果期早,前期產量上升快,之所以會達到這樣的效果,主要是因為栽培密度大,枝量多。 但枝量是把雙刃劍,枝量過大會加劇光照惡化,導致無效光區增加,非生產區增多,不利於產量和品質的形成和最佳化。 因而,隨著樹齡增加,枝量增多,要及時清理過密枝、病蟲枝、並生枝、多頭枝、交叉枝、重疊枝、結果之後的老化枝、細弱枝,保證畝枝量在 6 萬 ~7 萬條之間,確保生長季枝枝見光,果果向陽,以利於產量的穩定和果實品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