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學《周易》,先學《繫辭》——當位、不當位、大卦、小卦

欲學《周易》,先學《繫辭》——當位、不當位、大卦、小卦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譯文

這個彖,指得是彖辭,解釋六十四卦的卦象。這個爻,指得是爻辭,是解釋每一爻的變化。吉凶是表明是得到還是失去。

悔吝

是說明有小問題,小瑕疵。無咎,就是要人善於補救過失。

所以分出六爻貴賤的,就在於它所居的位置而定。齊一各卦所包含事理的大小,則在於各卦的卦象而知。辨別吉凶的,就在各卦各爻的文辭而知,憂慮於悔吝之來臨者,則在於吉凶禍福義利善惡幾微之間,

謹慎小心

。能從“無咎”之中變動而吉者,則在於能悔改。

所以卦有大有小,

卦辭、爻辭

有險、有易之分。

卦辭、爻辭

,各指各卦各爻之意。

卦、彖、象、爻

欲學《周易》,先學《繫辭》——當位、不當位、大卦、小卦

《易緯·乾鑿度》解釋了為什麼這麼分:“《易》卦六十四,分而為上下,象陰陽也。夫陽道純而奇,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陽也。陰道不純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陰也。”

《易經》分經和傳,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上經以《乾》《坤》兩卦為首,以《坎》《離》二卦結尾;下經以《鹹》《恆》兩卦為首,以《既濟》和《未濟》兩卦結尾。六十四卦每一卦中都有卦辭,是對整個卦的解釋。

《彖傳》是對六十四卦義進行解釋的文字,因為易卦分在上、下兩部分中,“彖”也就被分為“彖上”“彖下”。彖辭對這一卦做出大方向的斷定,並得出結論,分為三類:以卦象象徵萬物釋卦義;以義理、德行釋卦義;以爻象在卦中所處地位釋卦義。

《象傳》對每一卦和每一爻所進行的描述。由於卦名、卦義的解釋都以卦象為根據,爻辭的解釋也多以爻象、爻位為依據,因此題為《象》,也稱《象》辭。與《彖傳》一樣,通行本也將《象傳》編入在六十四卦之中。《周易》中共有四百五十條《象傳》,其中,解釋六十四卦卦名、卦義的有六十四條,稱為“大象”;解釋三百八十四爻爻辭的有三百八十四條,稱為“小象”;另外還有解釋“用九”和“用六”兩條,放在《乾》《坤》二卦之中。總的來說,象辭就是以文字解釋卦象。

欲學《周易》,先學《繫辭》——當位、不當位、大卦、小卦

《易》卦六個爻中,一、三、五為陽數,這三個數之和為九,九為陽之極數,陽爻也因此稱為“九”。如《乾》卦中,六爻的順序依次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二、四爻為陰數,二與四的和為六,因此六為陰之極數,陰爻稱為“六”。如《坤》卦中六爻的順序依次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需要注意的是,《易》卦的順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面為第一爻,也就是初爻;最上面為第六爻,也就是上爻。

每一爻後面都有一句話,稱作“爻辭”,是對這一爻的判斷。

欲學《周易》,先學《繫辭》——當位、不當位、大卦、小卦

吉、兇、悔、吝、無咎

其實吉、兇、悔、吝之前都說過,四種狀態。無咎更是提醒自己時刻檢查自己所做之事是否有問題、有錯誤,是謹小慎微,找到錯誤並及時彌補的心理狀態。”君子謙謙,溫和有禮,有才而不驕,得志而不傲,居於谷而不卑。“

當位、不當位、大卦、小卦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貴賤者決定於所處的位置,這個很好理解了。生活當中,職位越高,價值就越大,但是當你能力與位置不匹配時,就會出現問題,這個時候要麼提升能力,要麼主動降職降薪,不然可能會有更嚴重的情況出現。這就類似於德不配位,所以貴賤也是相對的,不是位置越高越好,而是適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那在卦中的表現就是當位和不當位,當位就是陰爻居陰位,陽爻居陽位,各司其職。

辨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

充分理解卦辭中所說的道理,按照《易經》所述去做人、做事,遇到憂愁、後悔的事情就可以解決。怎樣解決呢,其實就是剛剛說的無咎的心態,處處小心,知錯能改,”吾日三省吾身“。

感想

《繫辭傳》更多的體現了儒家的思想,也許不是《易經》的本意,但中國兩千年多年的儒家文化其實讓我們明白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儒家核心思想,就個體而言”

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就社會而言,”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法治“,哪個不是勸人向善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