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世界》裡讀懂千萬個平凡人的偉大

#凝媽邀你讀好書#在《平凡的世界》裡讀懂千萬個平凡人的偉大

第一次讀路遙先生的這本書,內心就被強烈地震撼到了。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艱苦卻又充滿希望的社會、樸實勤勞的人民……每一個鏡頭都像是一幅幅精美的畫卷,把那個年代最真實的景象描繪出來。路遙筆下的黃土高原與都市是不同的。那裡的世界是淳樸的,也是粗放的。書中講述了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勞耕作的情景。雖貧窮落後,他們卻不卑不亢,苦並快樂著,給人一種頭頂青天、腳踏黃土的踏實感,這種樸素與純真深深地感染了我。

是的,我被這本書深深的震撼了,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震撼。我們都處在一個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人,平凡的路,平凡的事,但我們又顯得不平凡。書中講述的是在黃土高原上,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都在黃土地上耕作的農民,他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主人公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生活在一個極度貧困的農民家庭中,在這個家庭裡,有著善良與殘忍,有著苦難與奮鬥,有著無奈與堅定,也有著愛與痛。哥哥孫少安為了能讓家裡人過的好一點,起早貪黑地幹活,他年僅13歲就開始跟隨著父親上山下地,扛起了家庭的重任,年僅18歲就當上了生產隊的隊長,並且勞動的能力受到了眾人的稱讚,他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與穩重,是整個家庭的依靠。而弟弟孫少平非常憧憬外面的世界,他因為喜愛讀書而成為了一個有理想,有志氣的青年,物質上的缺乏並沒有阻止他去尋找精神的滿足,所以在他高中畢業後,毅然決定離開家去奮鬥。他成為了一名攬工漢。在這期間,他遭受過別人的冷眼與嘲笑,也得到過別人真誠地鼓勵與幫助。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先生“用生命寫出的作品”。這需要多少年生活經歷做積澱,才能完成一部如此偉大的作品。路遙是黃土地的兒子,他對黃土地有著深沉而熾熱的愛。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不需要驚險的情節,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場面,只需要平淡樸實的語言,就足以給我們的生命帶來一場難以忘卻的洗禮。書中始終離不開兩組詞,苦難和奮鬥,平凡和偉大,哪怕是在今天,我們依然需要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在苦難中奮鬥,在平凡的世界成就偉大的事業,這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人生。

我不禁思考,這本書似乎都在追求著什麼。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顯然含有底層勞動人民對物質的追求。然而一個個物質匱乏小人物為什麼也能擁有如此大的精神渴求?貧窮是什麼?貧窮不能阻止什麼?而能讓一個物質匱乏的家庭擁有如此大的精神力量的是什麼?是即便在物質中有缺陷,也堅持的自我價值的實現,是對精神伊甸園永不放棄的追求。而這樣的精神富裕,同苦難一樣,讓平凡的人變得不平庸。即便外部因素讓孫少平在當攬工漢時習慣了說話粗俗、行為粗魯,幾乎要和其他的攬工漢同化的時候,讓他在平凡人之中不平庸而熠熠閃光的,是他讀過的書,有過的思考。正是這樣,他“晚上常常失眠”,他“正裸露著傷痕累累的脊背,趴在麥秸稈上的一堆破爛被褥裡,在豆大的燭光裡聚精會神地看書呢”。即便殘疾,在身體的完整度上存在缺陷的李向前的人格依然是完整的。他自卑敏感卻自強自尊,害怕人們異樣的目光而不願跟妻子出門逛街,卻願意在街邊擺攤釘鞋。釘鞋對他而言不是為了追求錢或物質,而是追求對自我價值的證明。路遙在書中所言:“生活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於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孫少安失去了和潤葉的愛情,孫少平失去了精神伴侶田曉霞,金波失去了他永遠在尋找的姑娘……“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得不到可能是痛苦,但是珍貴的是對待遺憾的態度。

路遙的筆如刀片一樣撕破生活的本質,一個物質富裕身份顯赫的人也許內心脆弱無比,一個底層小人物可能在精神上擁有不可磨滅的力量。作者似乎只有用如此浩大的長篇鉅著和宏大的歷史感和拉長時間線才能縮小每一個生命,你會發現當這些生命縮小成歷史長河中的一個質點時幾乎都如此平凡,而當目光聚焦在每一個生命的每一個抗爭時,這一個個平凡的質點又變得如此閃光,變得偉大。平凡的確是每一個人大部分的存在方式,抗爭和苦難的平衡構成了生命,而時間在緩緩前行,不為誰而停留,不為誰而改變。

當生命交織在一起——“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

平凡和偉大,從來不是永遠對立,偉大是相對的。我們也許平凡,但正因為對人類永恆精神的追求,我們開始變得偉大。

在《平凡的世界》裡讀懂千萬個平凡人的偉大

在《平凡的世界》裡讀懂千萬個平凡人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