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2):陳凱歌和伏爾泰?

搜尋並關注

▲資治通鑑故事與智慧▲

一起沐浴歷史,成長智慧

全文一共2000字,約4分鐘讀完。

司馬遷在《史記》中本來就對《趙世家》濃墨重彩,對《趙世家。趙氏孤兒》這段故事更是情有獨鍾,這也無怪乎這個故事到了兩千多年後,仍然在影響著現今的中國和世界:

1

宋元版本

每一次社會的劇變,

都伴隨著社會民眾生活的劇變,

每一次生活的劇變,都誕生了無數的悲劇和對往日美好的懷舊,

這種懷舊很多時候都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展現出來,

在大眾的共鳴中不斷得到活力上的釋放!

這就是藝術作品存在的價值之一!

宋朝被元朝取代了,

很多人以前美好的生活被毀於一旦,

為了發洩這種被異族統治的煩悶,

於是就不斷豐富了戲曲。

宋朝皇帝是趙氏家族,

人們於是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千多年前的趙國!

而這裡面,最能引起人們共鳴的,無疑就是被司馬遷濃墨重彩寫過的趙世家!

故事需要衝突,需要危難,

趙世家裡面,無疑就是“趙氏孤兒”的復仇故事了。

隨著宋朝的逐步被滅,

民間就不斷的傳播趙氏孤兒的故事,並演化為戲曲,

故事在傳播中不斷的疊磚加瓦,各種有生命的情節在迭代傳播中保留了下來,

元代早期,終於有一位牛人,紀君祥,編輯整理了各種版本的故事,寫就了一個完整版的《冤報冤趙氏孤兒》,這個版本一經推出,就逐步成為傳播的主流。

作為藝術形式的作品,需要感動人,必須進行藝術上的加工,

這種加工在情節上主要是營造更多、更尖銳的衝突,紀君祥也是這麼做。

在司馬遷故事的基礎上,改動了幾個地方:

一、為了突出這個事情的爭議性,營造衝突,韓厥改為屠岸賈的下屬。由於對忠臣的同情,放走了程嬰和小孩,自己自殺!

二、為了突出營救趙氏孤兒的不容易,屠岸賈的形象必須是大反派,各種無下限奸計必須層出不窮。

首先是用奸計殺了趙氏家族全族三百多口人,然後,為了追捕孤兒,把全城所有的一百多個小孩全部逮捕了,程嬰如果繼續和他對抗,那也就是良心泯滅:這是要搭上一百多個剛剛出生小孩的性命啊!

三、這個衝突的營造還不夠,程嬰的付出要更大。

司馬遷版本中,程嬰偷了一個小孩,這裡改成了小孩是程嬰剛出生的兒子!

程嬰用自己的親生兒子換取了趙氏孤兒的一脈單傳!

這是多麼的讓人動容!

趙氏孤兒(2):陳凱歌和伏爾泰?

四、隱姓埋名的趙氏孤兒趙武(程勃)也不能只是在深山老林打獵摘果,必須一直都在衝突的視野之中:由於屠岸賈認為程嬰殺害趙氏孤兒有功,屠岸賈把他收為門客,並把程勃(趙武)收為義子。屠岸賈居然在和程勃交往中深深喜歡上了程勃,視為己出,傾囊相授了十八般武藝。

這樣,程勃(趙武)最後殺屠岸賈的衝突就更加強烈了。

經過紀君祥的改造,這戲確實張力十足,情節跌宕起伏,無怪乎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宋元戲曲史》中說《趙氏孤兒》“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

2

伏爾泰的《趙氏孤兒》

陳凱歌的《趙氏孤兒》

1735年,法國巴黎出版了一本由杜赫德主編的《中華帝國全志》,其中收錄了約瑟夫·普雷馬雷翻譯的元雜劇《趙氏孤兒》。這是《趙氏孤兒》第一次出現在歐洲人的視野。

約瑟夫·普雷馬雷是一位傳教士,也是一位漢學家,他曾用漢字寫過一部《經傳議論》,由於他刪去了《趙氏孤兒》原劇中的唱詞,實際上使故事情節也不太連貫。但就是這個《趙氏孤兒》節譯本,竟然在西方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在不長的時間裡先後出現了四五個改編本:法國伏爾泰、英國威廉·哈切特和亞瑟·墨菲的《中國孤兒》,還有義大利彼得羅·梅塔斯塔齊奧的《中國英雄》。

伏爾泰是一位著名的啟蒙運動思想家,大文豪,他的《中國孤兒》譯本又名《孔子之道》。伏爾泰從《趙氏孤兒》雜劇中發現了人文精神,發現了理性與智慧,他又很欣賞孔子學說,就把它們聯絡起來了。

伏爾泰所看中的,正是春秋戰國時期國人高尚的道德觀念,因為在他看來,這無異於是現代社會的最終理想目標。

故此在伏爾泰的筆下,一部名叫《中國孤兒》的話劇就此產生,並在1755年8月20日開始在巴黎各大戲院正式上演,可謂是盛況空前。

2010年,著名導演陳凱歌在銀幕演繹了《趙氏孤兒》。

陳凱歌基本按照了紀君祥的元曲版本演繹了趙氏孤兒的整個過程,只是情節更加緊湊以符合了電影的特點。

劇中奉獻了親生兒子的程嬰由葛優飾演,捨身取義的公孫忤臼由張豐毅演繹,老謀深算的屠岸賈則是戲骨王學圻,韓厥是黃曉明,莊姬是范冰冰。

應該說演繹的挺成功的!

趙氏孤兒(2):陳凱歌和伏爾泰?

3

美國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刻意打壓

會讓我們更加團結

什麼樣的故事會流傳千古呢?

(1)仇恨

共同的仇恨一直都是把人類團結起來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智人之所以能夠團結協作征服世界的原動力,這個原動力已經深深刻畫到我們的基因中。

即便當今社會已經沒有了這麼突出和激烈的共同仇恨了,但是,作為內心深處的情感,偶爾得到激發,讓人共鳴不已。

(2)一諾千金和視死如歸的俠士精神

都說武俠精神是中國成人的最後精神家園,那種在血液中流淌的快意恩仇,那種壯士一諾輕生死,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

這是從春秋時期,就已經形成的文化基因,在幾千年來仍然不斷影響著我們。

血性不滅!總會以某些形式展現出來!

兩千年後,梁啟超感慨於國家、民族被世界列強輪番凌辱毫無還手之力,懷著非常大的激情,寫下了《中國之武士道》這本書,闡述了中國人本來就不缺這種尚武精神,這種俠道精神!

近些年,美國政府面對逐步崛起的中華民族,不斷蠻橫無理的用各種手段阻撓中國的崛起。澳大利亞這樣的美國走狗,也狗仗人勢的不斷抨擊中國。

近期澳大利亞大量殘殺阿富汗小孩和平民事件,更加暴露了歐美列強的雙標,無情的撕下了他們虛偽的面具。

趙氏孤兒(2):陳凱歌和伏爾泰?

這也同樣激起了中國人民的俠義心腸,我們正義的譴責這些殘暴行為時,還可以透過這個事件作為鏡子,映出歐美國家的真殘暴假道義:放著澳大利亞殘殺兒童平民的事情不管,反而要來譴責中國人民對於正義的堅持!

我相信,中國人民不害怕這樣的殘暴和無恥,我們會因此更加喚起身上流淌了幾千年的俠義藍血,團結起來,勇敢的維持世界正義!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還可以,歡迎推薦給您的朋友。

搜尋並​關注

▲資治通鑑故事與智慧▲

一起沐浴歷史,成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