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天國之旅”| 樂評

一次“天國之旅”| 樂評

文 | 陳智鵬

6月12日晚,作為收官演出的上海交響樂團2020-21音樂季閉幕音樂會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如期舉行。

音樂會由音樂總監餘隆執棒,小提琴家寧峰和歌唱家郭森分別擔任獨奏與獨唱,演出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和馬勒《G大調第四交響曲》兩部作品。膾炙人口、廣受歡迎的曲目選擇,配上重量級音樂家(特別是人氣小提琴家寧峰)加盟,使得本來就頗有儀式感的閉幕音樂會更顯得華麗而隆重,上交音樂廳幾乎滿座。

一次“天國之旅”| 樂評

寧峰一直被公認為當代最具實力的中國小提琴家之一。作為上海交響樂團2020-21樂季的駐團藝術家,從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及全套奏鳴曲,再到聖-桑的《第三小提琴協奏曲》,寧峰在上交的每一次登臺都用他無可挑剔的技術和爐火純青的音樂境界引爆全場空氣、撼服觀眾內心。因此,當他於閉幕音樂會上登臺,我們也就自然能夠理解為什麼一出場,他就能獲得完全不亞於國外大師來滬演出亮相時的那般熱烈的“碰頭彩”。

以本人之拙筆和文章之短小,實在無法詳解寧峰演繹的拉羅《西班牙交響曲》之精妙。他的每一句,甚至每一個音符都經得起拿出放大鏡來細品,如果對著樂譜進行分析,怕是可以以寧峰的這次演出作為範本寫成一部關於《西班牙交響曲》如何演繹才是上乘之論文。

更須一提的是,由於首演者薩拉薩蒂取捨後的影響,這部作品的演出及錄音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刪減版。特別是被刪減最多的第三樂章“間奏曲”,明明那麼動聽那麼美,這點也是喜歡這部作品的筆者一直感到不解與遺憾的。因此,真心感謝寧峰與上交,讓我們聽到一個極為精彩又很是難得的《西班牙交響曲》“全本”。

伴隨著極具辨識度的搖鈴聲,下半場的馬勒《第四交響曲》開始了。馬上進入的小提琴組演奏的第一主題,餘隆摒棄了不少指揮將前四個音符作漸慢強調的處理,讓之前搖鈴帶出的清新無邪之感得以自然流暢地接續。然而在大提琴組奏出深情款款的第二主題前半部分,再由小提琴接過時出現的三個看似簡單的同音反覆,聽眾卻又分明能感受到其中力度與層次的稍許變化。而這三個在這裡似乎並不起眼的同音反覆,實際上卻是後面第四樂章的主題原形。

在馬勒可謂“一步一景”的音樂中,諸如上述這樣的細節例子在餘隆和上交的演奏中還有很多 。這就充分說明指揮有頭腦、樂隊有技巧,他們作特別的處理是因為真的有理由這麼做,而只要上交想做,也就一定做得到。

第二樂章,上交首席李沛在樂隊小提琴和象徵“死神奏樂”的定弦高一個全音的獨奏小提琴兩把琴之間,作著從實物到音樂上的來回切換,盡顯一個正在逐步登上世界級演奏水平的中國樂團首席的優秀姿態。在馬勒自認為是他寫得最好的慢樂章的第三樂章中,上交絃樂及木管的細膩特質得到了極大的發揮,讓人感動而沉醉。

當有少量聲樂內容的大部頭交響作品演出時,尤其比如像“馬勒四”這樣要到最後一個樂章才需要演唱,為了照顧歌手體力及保持新鮮感等因素,比較多的做法是讓歌手在樂章間上場(差別僅在於哪兩個樂章間上場)。而筆者之所以提這個話題,則是因為上交這次的做法(用“設計”一詞或許更為貼切)頗為新鮮和具有參考價值。

當第三樂章進行到約3/4時,伴隨著E大調的輝煌,在音樂中“天國之門”開啟,此時舞臺上臺口的門也開啟,緩緩走出將在之後樂章中唱出美好天堂生活情景的女高音郭森,當她走到樂隊側後方站定後,第四樂章直接開始。女高音在作品中作為“天使”的角色隱喻便不言自明。這種把原本歌手上臺可能造成的觀眾分神與氣氛突變巧妙轉化成音樂及其塑造的音響畫面一部分的做法,讓人不禁直呼“內行”!

一次“天國之旅”| 樂評

上半場的寧峰實在精彩,觀眾怎麼都不肯“放人”,於是演奏家相繼加演了《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帕格尼尼第24號隨想曲及巴赫第2號“小無”中的行板共3首作品,加上下半場的“馬四”也是篇幅不小,因此當觀眾走出音樂廳時已近十點一刻。但人們臉上卻絲毫不見疲乏,而是聆聽過好音樂和好演繹後的幸福與滿足。畢竟,拉羅帶我們“去”了趟西班牙,而馬勒則讓我們“見”到了天堂。

- THE END -

“星標”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

不錯過每條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