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家需要“吳亦凡”

2017年,周星馳和徐克合作的《西遊》系列第二部上映。和前一部不同的是,唐僧孫悟空師徒從文章、黃渤的組合換成了吳亦凡和林更新。當然,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吳亦凡飾演的唐僧在影片中有句精闢的臺詞:“法師,我的招牌比我的命還重要,砸了它,我在圈內沒法混。”

吳亦凡的招牌砸了嗎?砸了,現在已經到了破鼓萬人捶的階段。

所以吳亦凡混不下去了?

那倒未必。

01

失格演員,普通歌手

在對吳亦凡今後的命運做出判斷之前,我們需要先分析一下他本身的存在價值。

而之所以從《西遊伏妖篇》講起,主要是想陳述這麼一個事實:吳亦凡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演員。

在吳亦凡參演電影中,評價最高的是《老炮兒》,但這部片子是馮小剛挑大樑,他在其中本色出演一個有點中二的富二代。而由他擔當主演的《西遊伏妖篇》只有5。5分,遠不及文章的前篇;

此外參演的兩部愛情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和《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除了劇名之外,別無長物。唯一的貢獻是把王麗坤和劉亦菲襯托得像兩位演技精湛的戲骨。

再有就是留下了幾句經典臺詞,例如:“那菩薩知不知道我心裡有多難過?”菩薩難不難過沒人知道,至少觀眾們在觀看這些影片時大多是很難過的,因為吳亦凡的演技著實糟糕。

電影質量問題更多是製片團隊的責任,但借用一段他人評價,吳亦凡在電影中展現的面癱式表演,可謂“平靜則狀若痴呆,耍帥就擠眉弄眼,憤怒必歇斯底里”。

再正經的臺詞從吳亦凡嘴裡說出來,都因為齣戲而自帶喜感,因此備受網友二次創作的寵愛。憑良心講,在搞笑這件事上,吳亦凡可能確實有一些天賦,但專業程度依然比不過唐馬儒。

不過歸根結底,吳亦凡畢竟不是科班出身,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表演訓練,因此大可不必對他的演技心存希望。

《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劇照

但迴歸到他出道至今的主業音樂上面,同樣的,吳亦凡也不能被稱為一名合格的歌手。他標榜自己是HipPop領域的“young OG”,但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只有《大碗寬面》(綜藝版)。

至於唱功,合唱則被碾壓,獨唱則令聽眾尷尬。再次借用他人的評價,吳亦凡在音樂事業上的成就“多說無益,煩人的faker”。

票房號召力和billboard榜單排名有多少水分不可知,並且幾部撲街作也已然把泡沫戳破。因此根據以上事實可以下個定論,吳亦凡並沒有在專業領域凸顯自己本應具有的價值。

那麼,他是怎麼被捧到現在這個位置的?

02

“男色”時代頂流

吳亦凡有如今的“成就”,跟個人奮鬥關係不大,主要受益於時代潮流。

在吳亦凡們出現之前,國內娛樂行業有一套固定的造星機制。音樂方面,一般是素人被唱片公司選中,或者地下音樂人毛遂自薦。李宗盛和五月天、楊峻榮和周杰倫的故事都已成佳話。

另一種途徑是參加青歌賽、星光大道等。比如毛阿敏、蔡國慶和滿文軍,都是青歌賽走出來的人氣歌手。

影視方面,演員大多是科班出身。要不就是從龍套演起,一路摸爬滾打,比如雙週一成。當然也有人氣藝人多棲發展,張國榮、張學友等就是唱而優則演。

總的來說,大多數明星成長起來的通道是自上而下的,由資本控制的專業人士挑選而出。這與社會話語權的變遷有關。

從龍套跑起的兩位巨星

2000年之前入口網站佔據主流,社交化網路形成則更晚,部落格網2002年出現,百度貼吧2003年底才上線;2010年前後微信、微博誕生,網際網路從PC端轉移到移動端。

時代變遷不過10年。自媒體時代之前,社會話語權掌握在主流媒體手中,這就導致缺乏民意反饋機制。資本憑經驗或喜好挑選培養物件,看票房和唱片銷量說話,能不能捧紅帶有偶然性,試錯是難免的。

率先打破這個機制的是李宇春,《超級女聲》嘗試把權力交到觀眾手中,結果創造了有史以來最火的選秀節目收視率。

而李宇春在時尚界、音樂界和影視界的成功,證明了粉絲自下而上生產明星的機制的可行性和準確率。這節省了以往資本造星過程中,投入資源推廣這個過程的消耗。

既然總要找一個人來捧,為什麼不捧那些已經被市場驗證的人氣選手?

李宇春和吳亦凡的崛起除了話語權從主流媒體過渡到自媒體,也體現了女性主義的覺醒和女性群體社會權利的增強。

前者是對傳統男性審美觀的反抗,後者則昭告了“男色時代”的到來。

2005年第二屆超女前三

男色審美自古有之,女性們追逐潘安以至於擲果盈車還算好事,看殺衛玠就是人間慘禍了——男子貌美到招致性命之憂,就算與如今的追星熱潮相比,無論如何也堪稱瘋狂的舉動。

社會動亂和國家建立初期,人們崇拜武力和肌肉。春秋時期,即使讀書人也要學習射箭和騎馬。

但富饒和平穩時期,柔和的審美便會替代強壯,男色時代到來是無法避免的。

因此,女權主義和男色審美的崛起,順理成章地催生了吳亦凡這位一代頂流。

03

資本會拋棄吳亦凡嗎?

截至目前,韓束、雲聽、立白、滋源、康師傅冰紅茶、王者榮耀、騰訊影片等品牌陸續宣佈與吳亦凡終止合作。

但他手上還有路易威登、寶格麗、歐萊雅男士、滋源、蘭蔻、保時捷等一票資源,吳亦凡會不會倒下,關鍵要看背後的資本會不會拋棄他。

問題在於,這不是他第一次出事了,“小G娜事件”剛過去幾年,這次資本還會替他擺平嗎?

不妨回顧一下歷史。吳亦凡成為頂流之前,為他鋪路的人還有一個,韓庚。他前期的人氣積累主要來源於在韓國偶像團體的從業經歷,在迴歸國內之前,已然藉助網際網路紅遍大街小巷。

這裡不得不對韓國全球最強的偶像生產機制肅然起敬,後來的吳亦凡、鹿晗走的都是韓庚的老路。他們經過韓國殘酷的練習生制度培養起一定的專業素質,又借這段異國經歷平添了幾分神秘感。

韓庚歸國之後,參演的電影有高曉松的《大武生》、趙薇的《致青春》、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和韓三平的《建黨偉業》。懂行的可能看出來了,這幾位,多少跟華誼兄弟有點關係。

成為京圈的下一代培養物件並不意味著一帆風順,因為電影不像快消品如此依賴於營銷宣傳,電影本身的素質和演員自身功底依然決定了一切,所以在韓庚身上的投入算不上成功。

娛樂圈更新換代很快,他們很快看上了更年輕、更帥、人氣更高的吳亦凡。但馮小剛、管虎和徐靜蕾沒把他扶起來,周星馳和徐克也愛莫能助。

滬圈捧張藝興、港圈捧歐豪,資本為什麼這麼喜愛流量明星?

很簡單,流量明星透過微博粉絲數、評論轉發數、作品播放量和熱搜數量等“資料”維持一份看不見的熱度,然後利用這份熱度搭起來一個光鮮亮麗的花架子。這就足夠了。

圍繞這個花架子,背後是一條成熟的產業鏈:明星本人自然有無數代言費和天價片酬;背後的經紀團隊吃大額分成;粉絲集資一部分流向組織者的口袋,一部分帶火了一批第三方平臺。

而上游的資本源源不斷地從上市公司流入這個花架子,然後洗得乾乾淨淨,流回資本家口袋。他們給流量天價片酬,但這份片酬跟被洗白的數十億資產相比,九牛一毛。

這,就是流量明星的邏輯。

但資本是最聰明的,你不行,立馬換下一個。易烊千璽效果不錯,還會有人想起吳亦凡嗎?

04

結語

上一個因為違法亂紀黯然落幕的頂流,是鄭爽,再之前則是范冰冰。

不過兩個人的罪名都是偷稅漏稅,得罪的是國家機關。而吳亦凡目前除了道德上的汙點,還沒有關於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的實錘,所以,吳亦凡暫時還有救。

但出於個人考慮,筆者仍然希望吳亦凡徹底涼涼,就像羅志祥,和更久之前的陳冠希一樣。因為如果都女士爆料屬實,吳亦凡事蹟的惡劣程度,要遠遠高於後面二位。

明星不單隻有經濟學上的意義,在社會層面,也要考量到他們作為公眾人物的責任。

吳亦凡的粉絲群體中一大部分是未成年人,他們正處於人格和價值觀建立的關鍵階段,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

顯然,在這一點上吳亦凡徹底失格。所以我們都希望這場大戲繼續演下去,站出來的受害者經歷值得同情,但勇氣更加令人們欽佩。雖然資本會不會放棄吳亦凡,暫時難以定論。

但我們都應該相信,正義必勝。

本文源自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