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古城曾經有兩個碼頭,但民國時期均由行幫控制

作者:姜國平

寧遠古城曾經有兩個碼頭,但民國時期均由行幫控制

寧遠的水路運輸,歷史悠久。解放前,寧遠境內沒有汽車,貨物運輸,除了肩挑揹負,主要靠水路運輸。寧遠古城位於泠江邊,泠江的木帆船運輸十分繁忙,鼎盛時期,有一百多隻木帆船,年運輸量達一萬噸以上。據《零陵地區商業志》記載,民國時期,寧遠商業貿易比較發達,寧遠是零陵地區乃至湖南的蔗糖主產區,年產量達5。5萬擔;年產土布70萬米,且基本外銷;年產茶油8000擔、花生油4000擔。並且每年有大量的日常用品輸到寧遠。這些貨物基本透過水路運輸。當時寧遠城共有兩個碼頭:南門碼頭和東門碼頭。這兩個碼頭都被封建行幫把持,由行幫把頭佔領碼頭,壟斷運輸市場。民國時期,這兩個碼頭分別由範才喜、蔣運忠把持。他們控制著寧遠城內利大春、亨利貞兩大商行,組成“籮行”,成員來自城鄉貧苦百姓,共22人。搬運工人每天擔負背、扛、抬等苦力勞動,把頭盤剝了大部分工錢,搬運工人得到的只是一成到一成五的搬運費,少得可憐。搬運工人地位低下,生活貧苦,被稱為“籮腳子”。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消滅了碼頭行幫,成立寧遠縣搬運工會,碼頭搬運歸工會管理,有搬運工人24人,其中16人加入工會組織。工會堅持多勞多得、按勞取酬的原則,調動了工人的積極性。1958年搬運工會與帆船運輸合併成立寧遠縣航搬運輸公司,為國營單位,搬運工人月工資為36元。1976年泠江航線的紅旗閘壩工程等被洪水沖毀,泠江斷航,碼頭搬運廢棄。

寧遠古城曾經有兩個碼頭,但民國時期均由行幫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