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裡的“滑板文化”,可能壓根就不存在

2016年春,三月

32歲的演員王珞丹準備上班,她在演藝圈的地位不太穩當,因為和白百何撞型而日漸式微。好在,王珞丹依舊是滑板圈絕對的“大眾女神”——2016年3月22日,她踩著滑板出街,日落,又踩著滑板回家。然後順手發了一條微博,給自己3898萬粉絲秀了一把。

王珞丹腳上的鞋是耐克Max90系列,後掌氣墊鞋。踩著的滑板是幫噶(Bhangra),緊湊型舞板的一種。她微博發出後,大家都在調侃“我的滑板鞋”、“要去霍格沃茲學院嗎?”。但很快,事情變得微妙起來。

“天津警方”“平安成都”接連轉發道:

“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

兩天後,王珞丹又發了一張上班的圖片。她的交通工具,從滑板變成了腳踏車。

她及時“糾正”了。

你眼裡的“滑板文化”,可能壓根就不存在

你眼裡的“滑板文化”,可能壓根就不存在

2016年夏,八月

王珞丹是幸運的。她滑板上街的時候,公安其實處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狀態。但到了2016年八月份,一切都變了。各地交警部門都接到了新通知,新通知裡強調在道路上駕駛電動滑板車等滑行工具是違章行為,交警部門要依法對其進行堅決取締,違者進行罰款。

“看新聞上,北京和上海警方都搞了集中整治啊,連啥消協也說滑板、電動平衡車不能上路。” 阿木跟我說這些時,口氣有些不解,“滑板倒受影響不大,但以後誰還買平衡車啊哈哈哈。”

阿木並不是刷街上班族,她還在唸書,平日呆在廣州體育學院。有時候夜裡悶了,便會拉著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去刷街,從廣體滑到華師,大概花上半個鐘頭。

“唉,刷街都是暑假前的事情了,那時候沒這麼嚴。我也不知道新學期會怎麼樣。” 阿木說道,新學期她打算把新建的滑板協會做好,滑板社招新很順利,但玩滑板向來是湊熱鬧的居多,堅持下來的少。

9月份交警上線之後,國內滑板應該會遇到更多阻礙,所謂的滑板文化在大眾心目中也會變得更加光怪陸離。

你眼裡的“滑板文化”,可能壓根就不存在

阿木和她的朋友們一同刷街

2016年6月份,Vogue雜誌花了一整週的版面,向大眾介紹滑板文化。它給這一週起名叫做“滑板周(Stake week)”。

Vogue的套路是我們所常見的,找一個帥哥做一集名人滑板傳記,找5個Instagram上身材火爆的女孩做一期板女探秘,然後傳統的介紹一下有名的滑板,最後扯一下滑板文化如何影響主流時裝。

Vogue想用滑板文化砸出點水花來,但這樣一份滑板文化宣傳的週報發出之後,美國的滑板青年不太舒服。

“我他媽的覺得Vogue傻透了,他們對滑板文化一無所知,他們對這方面的認知和解讀很愚蠢。”匿名受訪者還說道。

時裝雜誌和滑板者的距離很遠,滑板青年面對聚光燈和攝像機,多數是詞窮的。因為場面的套路話,他們說不出口;而真心話,滑板青年們知道,Vogue不會收錄其中。後來Fashionista也披露過,一位匿名受訪者在接受並看過Vogue的採訪後表示,Vogue拍攝的過程也非常乏味,而且會經常提醒他們注意言辭。

“我們喜歡滑板只是單純因為喜歡滑板,我們不想要自己被添上這樣那樣的標籤。”這是很多滑板愛好者的心聲。

對此,田軍也可以作證。

你眼裡的“滑板文化”,可能壓根就不存在

英雄滑板店老闆,田軍

偶然踏入滑板江湖時,1976年出生的田軍才16歲。他當時在蘭州,暑假裡看到一本美國滑板電影叫做《危險之至》,立刻被裡面的滑板招式吸引了,實際上那部電影裡的滑板替身都是當時的美國職業滑手。

16歲的田軍就開始到處找哪裡可以買到這個滑板,終於找到一家秦皇島的公司可以郵購滑板。在上世紀90年代,找到一塊滑板不容易,而得到後,田軍就徹底入了坑。

沒有玩過滑板的人很難懂得這種“癮”。滑板是一種略帶魔性的運動,摩擦摩擦,腳下的滑板變會在月光下和你的身體合為一體。田軍之後參軍,做軍官,但是一直沒有放下滑板。

忍不住癮兒,田軍便開了一家滑板店。在廣州的較場西路中心地帶,因為位置靠近於英雄廣場,他給自己的滑板店起名為Hero滑板店。當然還有一層意思,田軍說道:“每個玩滑板的都算是英雄啦。”

店是2006年開的,最開始的時光最難。田老闆白天當軍官,由父母打理店鋪,晚上騎摩托下班回店裡,忙到夜裡一點鐘再回家,第二天白天繼續做軍官去上班。

兩年後,他覺得這樣太消耗體力便打算辭職專門來弄滑板店。“爸媽覺得我瘋了,他們不同意,軍官是很穩妥的職業。”田老闆說當時父母對於開滑板店是持反對態度的。“我花了一週時間來說服他們,整整一週,他們最終同意了。”

2008年,田軍32歲,他終於擁有了一家自己全職的滑板店。此時距離他第一次觸控滑板,已經過去了16個年頭,他生命的一半都屬於滑板。

你眼裡的“滑板文化”,可能壓根就不存在

滑板少年的身影,有時很遠,有時很近

如今他的滑板店已經發展為廣州最知名的兩家。從2008年到2016年,我們能看到的是,田軍把自己的愛好融入到了生活中,他有完善的隊伍、店員、滑手、媒體還有攝像,自己的網站也建立的很好。

交談過程中,我發現田老闆有一個六位數的QQ號,他留存了這個QQ號,一直用了很多年——滑板也一樣,在他心中呆了許多年。

一直沒變。

在我眼裡,田軍是個幸運兒。他入行的時間不算早(和他同期開始滑板的朋友當時已經開店10年左右了),但是他入行時,正處於網際網路BBS論壇發展最興盛的時期。上面說過,田軍早年有過做滑板網站的經歷,他對網際網路傳播相對熟悉——這就讓他的滑板店線上線下的模式能走通。

與此同時,早年在上海的時間,讓他對滑板的專業性認識比較充分。田軍剛入行的時候,北京奧運會結束,滑板行業也進入了一個轉型期——需要極限店鋪走正規化,田軍就在這樣一個網際網路大爆炸期進入了滑板正規化的道路,然後一路把自己的Hero滑板店擴大。

但整個滑板行業的發展,似乎有些停滯,論壇的地位下降後,滑板青年們擠進了一個個滑板群中,而滑板店則重新變成了“口口相傳”的東西。“滑板”似乎永遠迎不來自己的黃金時代。

2016年8月末,上體籃球公園舉辦了一場名為“滑出威望”比賽,賽事是由G-SHOCK贊助的,在參賽的37位選手中,34位都是90後,最小的只有14歲——這種年齡格局註定了滑板的消費市場,上限不會太高。

市場的確變得不太景氣。

滑板之家的帖子在2013年之後就陷於停止,如今已經被小廣告淹沒。擁有13956名板友的“豆瓣滑板小組”,如今葉門口羅雀。豆瓣組首頁,還停留在12天前。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滑板組小組時,覺得他們的介紹很酷——“整天在電腦前,已經失去戶外活動的理由,但滑板是一個不錯的藉口。”

只是,組長知識分母跟我說:“現在,這個藉口我也很久不用了。”意思是,他也很少滑板了。他在2006年建立了這個小組,如今10年時間過去了。年近而立的他因為工作、家庭的關係,漸漸疏遠了滑板。

但依舊有源源不斷的人進入這個圈子。

2014年8月份,阿君剛畢業,踏上社會的他每天重複著“家-單位-家”的路線。有一天,他路過一家賣玩具板的店,忽然就想到小學時學的滑板英文,覺得當時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英文了。第二天,他買了個150元的玩具板。

於是,他就中毒了。

中毒跡象包括:把自己的微信名字改成了Vans君,一個以滑板為主體的品牌,包括每個週末泡在板場,包括纏著高手們帶你學新的技巧。

這種情況發生在很多痴迷滑板的朋友身上。二狗今年16歲,已經在上班。他對待滑板的熱情達到了這種程度,“剛接觸滑板的時候,每天要玩到凌晨1點再坐車回到番禺,回到家已經是凌晨3點鐘了,第二天還要上班。”

於是,二狗想了一個辦法:搬家,搬到離自己平日的滑板廣場更近的崗頂地鐵站附近。

你眼裡的“滑板文化”,可能壓根就不存在

二狗正在brt站檢錄口進行練習

每個人接觸滑板的理由都不一樣。華仔與滑板之間也算是一場美麗的邂逅,他某天看到途徑廣場,看到別人跳Ollie而入坑。在華仔眼中,滑板是一個幫助過他的東西。他出身於單親家庭,認識滑板前,他是個宅男,而滑板帶她走出了電腦虛擬世界。

練習滑板是個漫長的過程,喜歡者居多,但能有閒暇花幾個月入門,然後磨出好技術的人少。華仔提醒我,這運動的確有些危險,自己已經扭過3次腳。淘寶上面每個賣滑板的都會搭售護具,但通常這些滑板高手們不會佩戴,我問華仔為什麼,他立刻回答道:

“佩戴護具的話,刷街的時候會影響剎車的。”

華仔在夏天參加過Vans舉辦的比賽,他的下一步是嘗試去做個職業選手。我翻看華仔朋友圈時,發覺他更新的內容不多,但 8月份有一條轉發的內容:“滑板、跆拳道等五個大項正式入選 2020年東京奧運會。”

這個訊息,很多體育迷可能都不會特別注意,但這是滑板群裡最高興的事情了,或許,這項運動的“黃金時代”就要到來。

你眼裡的“滑板文化”,可能壓根就不存在

滑板將出現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

這的確是個挺有趣的路線,A君因為愛好滑板而開了滑板店,B君路過滑板店而買了滑板,在廣場上玩,C君看到了廣場上的滑板少年,於是也心動了,去買了滑板。

一場美妙的滑板瘟疫。

但是如你所知,滑板這個愛好基本會停在27歲、28歲的時候。因為家庭、因為生活。

“滑板不賺錢。” 已經漂泊過很多城市的健哥對我說。他每去一個城市就會帶著滑板,已經去過很多的城市。我問他街拍過商業拍攝沒,他說:“一場商業拍攝只給500塊的價格。我一般不會去做這個。”

健哥說的都是實在話,如今的廣告片拍攝行情就是這樣,一個女模特也許能拿到很好的費用,但你一男孩子,即使有著高超的滑板技術,也不吸引眼球。

而且滑板和輪滑,存在一點微妙的差別。我們都見過社群裡教少兒輪滑的,但教滑板的,從來沒有。

“這是一種文化。”健哥說道。“現在滑板裡接受不了這個,沒人這麼幹,基本上都是我可以教你,但是別給我提錢。”

健哥說自己唯一見過看這種方式掙錢的是北京一個滑板店,那傢伙找幾個學校談說給他們每週加兩節滑板,上滑板課多數學生就會去他那裡買滑板。但是上課,是免費。

這種謀生方式挺好,但想賺大錢,難。

你眼裡的“滑板文化”,可能壓根就不存在

所以大部分的滑板少年滑板,從16歲、17歲就開始萌芽,止於27歲、28歲。滑板更像是一場長達十年的夢。

但在這場夢裡,他們會很專注,會很用力。

依舊會有公安來阻止孩子們用滑板上路,理由是不安全。在這個年紀,除了滑板不讓上街以外,他們還會面臨很多的限制,父母的限制,學校班主任的限制,當然還有網際網路牆的限制。

這群孩子們還會遇到更多的誘惑和更加不安全的東西。

而滑板始終無法被撕去它叛逆、妖魔化標籤。

天河的時尚街區中心的廣場,每到暮色降臨,便會被滑板覆蓋。這是屬於他們的駐地,路人和相關部門心照不宣。每晚11點20分,他們中的大多數會離開,趕這座城市的最後一班地鐵。記得,在9月1日之後,走出廣場,你需要把滑板放在手裡,不能踩著上街了。

你眼裡的“滑板文化”,可能壓根就不存在

百度指數上,連續三年“滑板”這個詞的高峰期都出現在8月份,接下來的秋冬季節,滑板會漸漸降溫。

滑板是個冷門的運動。

這個圈子很小,但很單純。滑板甚至和輪滑都有很大差別,滑板很單純,不是賺錢的工具,倒算的上交友的一張名片。滑板只是一種愛好,一種生活方式,僅此而已。

大部分的滑板青年都有些固執和堅持,在這一點上,他們比我們更牛逼,能日日滑行到深夜。我們知道分明對錯,但在棋盤格內,我們會比他們更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情嗎?

我很懷疑。

也就在這時候,我有一點點知道什麼是滑板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