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泉縣穆士林概況

龍江拜泉縣穆士林之概況(1931年文章) ———王鈞璞

全至拜泉,側身於教育界,謀生活者,忽忽已三載矣,每至寺中,見郵局寄來各種刊物,批閱之餘,不禁快樂異常,殊感動愛教之觀念,所欽佩者,有志親友,濫於我教之坍塌,教育之沉寂,知識之落伍,生計之壓迫,種種困難,令人觸目而足以傷心,故熱心志士,大聲急呼,提倡刊物,其宗旨則群策群力,共謀宗教之發展,明瞭各地之狀況,鈞璞不揣冒昧,以穆民份子之責任,將拜泉之穆士林之概況,刊登

月華①

,意在傾筐例篋,為我親愛各地之穆民父老兄弟,詳細告焉。

穆士林之住址

該縣穆民,雖人不多,而住址頗雜。幾遍於本城之四隅,以西南東北兩隅為最多,其遷來之處不一,來自奉天有之,來自吉林有之,亦有來自黑龍江與山東河北諸多省者,總數不過一百五十餘戶耳,男子四百餘,女子三百餘共有七百人。

穆民之生活

餘大多數人業屠宰牛羊生意外,則依馬市者亦不乏人。業飯館者二十餘家,業皮鋪果品鋪者亦十餘戶,他如軍政學醫各界,可謂寥若星辰矣。

拜泉清真寺②

之由來

該縣寺址,在本城之東北隅,北二道街,東四道街。建設在民國六年。出外募捐者,為馬春桂

阿衡③

,與金寶泉鄉老。建設雖甚簡單,但其中佈置,卻很完備。中間經黃瑞慶阿衡,監工修築大殿,石壽山阿衡監工,修理寺院,是以兩阿林之經營計劃,收效頗多。客夏王世臣阿衡,由洮來拜,經營寺務,不遺餘力,水房之得有成就,皆王君之力也。

寺內之進項

該寺有房產數間,歷年進租,稍佐寺用,餘如牛馬屠宰之刀錢,誠為一大宗之進項也,全寺生活,仰賴於此。而日費月費,歷年亦不少入。

阿衡之供給

阿衡三年一任,幾成我教之慣例其進項之多寡,鄉老概不負責。此處阿衡除走坆誦經應進之經禮外,每年尚有束脩一次全年進項,不過二百元哈洋耳。

拜泉穆民父老,雖馳心教務,不遺餘力,然青年子弟,多半失學,為今計者,當群策群力,創設清真小學一處,廣收教中子弟,普受教育,造就人才,我族青年,或可有出人頭地也,當夫閉關時代,尚不為然,居今日競爭劇烈之戰傷,置教育,猶漠焉視也,此則吾為拜泉穆民後生子弟之前途,不勝悲耶?璞素稔我教父老,經驗宏富,明達過人,當不致河漢斯言,夫發展宗教,劻勷國事,捨教育其誰歟?捨教育其誰歟?我親愛之穆民父老,其猛醒也哉?

———中華民國二十年四月二十日書於拜泉本庽

拜泉縣穆士林概況

註釋

①《月華》中國伊斯蘭教綜合性學術刊物。1929年11月5日(中華民國十八年十一月五日)在北平創刊。原為旬刊,1947年改為月刊。

本文內容選自:1931年第14期《月華》第13頁。

頁 碼:P13

②拜泉清真寺:始建於1917年,時僅民房七間。之後又建成一座宮殿式清真寺,可惜,

1939年毀於火災(附1)

,後又在原寺址上建十二間平房。1982年縣委統戰部落實民族宗教政策,在縣城西南角新蓋清真寺。

③阿衡,亦作阿訇(Akhond) ,中國伊斯蘭教教職稱謂。

附1:詳見“拜泉縣有史以來最嚴重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