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10年,終於在北京買了房,親媽吐槽:你家還沒我家廚房大

我已經把北京當成了我第二個家。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但過年在家待的這幾天發現自己越發想念。想回到那個昂貴的租金、昂貴的物價和那個孤獨的自己。

最近#大城市給了你漂泊感還是歸屬感#登上熱搜,不同的人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以前我們總是把北漂妖魔化,如今北京也成一部分人的第二個家。

奮鬥10年,終於在北京買了房,親媽吐槽:你家還沒我家廚房大

@北京的出租房,也有飯菜香

在北京,最頭疼的一件事情應該就是搬家了,需要找房子、搬行李、還即將有一大筆支出,肉疼心也疼。但是這在北京最開心的事情之一了。

畢竟我們曾從多人間的男女合租房:別人共用一個廁所、廚房、冰箱、一張吃飯桌子,到慢慢的可以有屬於自己的馬桶、晾衣杆到後來我們可以租的起一居室、兩居室,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

搬家似乎成為了見證我一步步在北京的成長,雖然每次搬家的理由都各不相同,搬家的經歷也各有曲折,但是每次搬完家後我都會花上很長時間去整理去佈置,然後按照自己想要的樣子去裝飾。

奮鬥10年,終於在北京買了房,親媽吐槽:你家還沒我家廚房大

將所有的東西擺放完畢之後,收拾起那些年買的鍋碗瓢盆,去附近的超市踩踩點,買一些自己愛吃的蔬菜肉品,一次性給自己做個七八個菜,當新家廚房煙火冒起來的那一刻,那一刻便覺得:

嗯,這是我在北京的家!

@北漂7年,這裡沒有那麼多閒言碎語

北京,我來了有7年了,剛到北京的時候,特別的不習慣。來來往往擁擠的人群,看似很繁華和熱鬧,但卻陌生而冷漠,每個人都腳步匆匆,沒有人關心你今天是否開心或難過,剩下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漸漸的這種“冷漠感”,也像會傳染一樣,我也變成了其中一員,時間久了便發現,這種冷漠感也沒什麼不好,它讓我體會了人際關係的自由。

不用擔心別人的突然來的關心和親近,工作之餘有自己獨處的時間,不會擔心別人的打擾,每個人都保持著恰當的社交距離,每個人都熟練掌握著自己的社交分寸,不輕易觸碰別人的點,旁人不會過多在意你的流言蜚語。

回到老家後,雖然身邊很熱鬧,但面對面對鄰里鄰居、親朋好友輪番關心,需要小心照顧別人的心情,各種人情世故來往讓日常的生活變得真的好累,稍微一個不小心,流言蜚語就來到,讓自己百口莫辯。

所有在北京的這7年,比起生活的艱辛,讓我欣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讓我倍感舒服。

@北漂10年,工資從1200到15000

我在北京奮鬥了10年,從剛開始的一無所有,月薪一千多塊錢,到後來的月薪一萬五,結交了不少新朋友、工作上取得了不小的進展、有貓有狗、有了女朋友,一切都朝著自己想要的樣子在前進。

但在老家人眼裡卻並沒有那麼如意,放年假時老家親戚和爸媽來北京玩,安排招待在我家,我和女朋友熱情招待,給他們安排住在酒店,他們不同意,說住酒店太貴了,就住家裡吧。

隨之而來的就是進門第一句:你家這麼小呀,還沒我家一個廚房大,看來北京也沒有那麼好,花了幾百萬就買了這麼個一居室,說完就轉頭去了酒店。

留我爸媽和我女朋友在那尷尬,爸媽把我拉到一旁嘆氣地說著:你在北京這麼多年,這麼辛苦,住的地方還不如老家寬敞,有這些錢在老家活得不比誰舒服。

奮鬥10年,終於在北京買了房,親媽吐槽:你家還沒我家廚房大

我和女朋友看著自己的一居室,苦笑著: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在他們眼裡這麼小的房子,是他們每天省吃儉用、看遍了所有北京的樓盤、磨破了嘴皮,一點點自己裝修才有的。

這是我們十年的心血,也是見證了在北京努力的十年,只有我們自己知道到底經歷了什麼。可能在別人眼裡我們在老家會活得很好,在北京奮鬥這麼多年也沒混出個名堂,很沒出息。

但只有我們知道自己一直在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活著。而北京就是我們正在生活的土地。

北京給了你漂泊感還是歸屬感,沒有人能給出標準答案,但不容置疑的是:很多北漂人已經把北京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

注: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