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平海黃杭進士創辦九十九間學堂

黃杭進士創辦九十九間學堂

作者 阿 壽

明朝1523年,黃杭考中進士以後,棄官回到了家鄉。聽從母親之言,在平海衛西門村朝陽山的南鹿,家居地蓋了幾間土屋當校舍,招收農家弟子讀書。教學的質量高,學生後來都有了出息,不久名聲遠揚。每年送來的學生越來越多了,有的外村的岱山境、穎川境的農家子弟送來讀書的,學生一天來往要走幾里路,遇颳風下雨,很是辛苦。於是黃杭決定擴大校舍的規模,可是在平海衛西門村的條件受到限制,再說倭寇經常侵犯騷擾學堂,學生不安全。所以選擇穎川境螺山山腳下蓋校舍辦學。這地點就是今天平海鎮江堤村江西自然村。地理位置比較中心,有利條件諸多請見:《黃杭進士與下馬橋》這篇文章中已闡述。教室、住宿都在學堂裡,外村的學生,不要每天來回走讀,按現在的話叫做學生可以住校。九十九間的房屋校舍,是逐年蓋幾間擴大起來,蓋到第一百間時,該間據傳說蓋了幾次倒塌了幾次。後來找風水先生卜卦,說螺山的山腳下是塊福地,九十九是個吉利的數字,寓意教學辦學,天時地利人和,久久不衰,生生不息。如蓋一百間陽氣太重,會把福地風水給壓住了。

莆田平海黃杭進士創辦九十九間學堂

九十九間的具體位置,現存的西南邊遺址牆角開始即:江堤村江西162號和163號門牌向東到255號門牌之間。162號門牌位置,是九十九間西南角最後一間。原宅基還儲存一段,房屋是蓋新的。據幾位知情的老人回憶,從162號門牌位置往東30米,是東西方向的中線,總面積是南北方向,約50米寬度,東西方向,約60米寬度。從162號門牌位置,向東有三個明朝板磚埕,板磚埕東高西低分三層,每層約5X7米的面積。板磚埕磚地面前幾年還在,後來修水泥路被破壞了。據現場考察,255號門口,有個朝南門洞,地面有遺留是明朝的板磚碎片(見圖片)。

莆田平海黃杭進士創辦九十九間學堂

九十九間的大門是朝東。以遺址牆角線,按二十四向山定位為戌山辰向。大門朝東,旭日東昇,朝東方向也納入了甲、乙、木。看風水,校舍朝東就是最吉利的即:天干中甲、乙,是第一第二。木,百年樹人,十年樹木。另一個傳說是門朝東是向平海衛城,遙望朝陽山下的進士牌坊,風水互應。九十九間的大門離下馬橋約350米,離放哨屋有400米,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位置,九十九間房舍依山坡度而建的,錯落有層的。一間有多大的面積?據最後西南角這一間的尺寸推斷為,12尺X18尺,換算成今天的米數應為,3。63,X5。45米麵積,房屋結構是木樑、瓦片、土牆、地磚。九十九間學堂在明朝、清朝時很旺盛。由於平海衛學,兩次被毀和清朝光緒年間的廢除,這期間衛學的學生,官家和衛軍的子弟都轉到了九十九間學堂。平海衛學復課以後,九十九間學堂,為衛學輸送了許多優秀的學生和教師。為平海衛的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比如:至今民間還流傳著九十九間走出來的“十二支白扇子,不如一個無連子”(莆田話)的民間故事。十二支白扇子是指江西境黃氏家族,十二房頭掌門秀才。 一個“無連子”的是指岱山村楊祖家族的兩個姑姑。清末在九十九間學堂唸書,後來成為了中華民國的女飛行員和女官。九十九間學堂建築,由於沿海的倭寇猖獗被破壞,再加上1661年到1682年 莆田沿海的截界運動,採取三光政策,好多古建築、古文物受到毀滅。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又毀滅許多古文物,給現在的考古取證,帶來非常的困難。

莆田平海黃杭進士創辦九十九間學堂

歷史永遠不會遺忘,黃杭進士的功績。盛世興史,期盼有朝一日,後人重建九十九間學堂,弘揚歷史文化,重現江西村古文化名村。

相關連結平海衛學的資料:

1443年明正統八年,創衛學為國辦,選本衛軍戶子弟入學。1473年成化九年,奏請朝延,讓平海衛臨近的民戶子弟入學。1562年,嘉靖41年,倭陷衛城焚燬衛學僅存聖廟。1574年萬曆二年,分守宋豫卿,知俯呂一靜,知縣孫謀撥官金二百重建衛學,1603年萬曆三十一風雨成災,衛學堂所毀之。知俯李茂功,教授劉玄修重修衛學,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莆田截界平海衛廢除。平海衛學遷附府城文昌宮(古譙樓的西側)。,1875年光緒時,至1908年衛學為廢除。

(說明 :版權屬作者所有,有轉載或引用需經作者同意)

作者:黃永壽,筆名:阿壽。現系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南平市作協會員,秀嶼區作協會員。省政協第七至第九屆委員,研究生,高階經濟師,現南平菸草退休幹部。己出版多本著作和發表百萬字文章如:《名煙營銷》、《火石山風情》、《砥礪青春》等著作。2019年12月14日於平海灣火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