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間日記093

晨間日記093 6/10

1。 幸福積分器:“福”日記

昨天微信發文關於復旦的悲劇。文章成了除以前應一家商業公眾號約的稿子之外閱讀人數最多的一篇。

2。 盤點昨日:

昨日睡眠時間達標。

3。 有意思的事

這兩天的網路熱點實在令人堵心。這是一個多方共輸,有人丟了命,有人至少會坐牢,人才極大浪費的悲劇。

復旦的數學教師由於沒被續聘而殺了通知他的學院黨委書記。沒續聘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網路上流傳的影片裡,當民警問他作案動機時,他講到之前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對待時,哽咽得說不出話,所以積怨已深。

這位現年39歲的數學老師是上海人,本科就讀於復旦數學學院,期間曾獲第一屆校長獎。2004年畢業後到美國專業排名22名的Rutgers(New Brunswick)數學系讀博,2009年博士畢業。2009-2011有說在約翰霍普金斯做博士後,有說統計機構工作。2011年回國工作,去了蘇州大學,2015年期滿後未獲得蘇州大學續聘。作為引進人才進入復旦任教。任期滿後,復旦不再續聘。悲劇發生。

從他的求學經歷看,他是一名很優秀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錯的天分,讀書期間應該說一直是順風順水的。工作後發的論文,據業內人員評價,數量不多,但質量很好。

純數學的研究,就業面是很窄的。除了學術圈,沒地方可去。其實,在數學上有天分,而且也愛專研數學的人,就應該讓他們留在學術圈,而不是去金融公司或網際網路公司。曾經有網際網路公司的數學專業的員工自嘲,他們這一群最聰明的腦袋,沒在研究數學問題,而是整天忙於專研如何獲得使用者的高點選率。這種自嘲反應了他們的內心的失落。

數學上有天分的人並不多,這樣一小撮人又接受了良好的學術訓練,還不能進行學術研究對社會來說是極大的人才浪費,對他們個人來說不能做自己真正喜歡的研究,真是共輸。

基礎研究專業太特殊,由於出成果的不確定性,企業不可能花錢養著他們。國家就應該拿出經費養著他們,就當是風險投資。而且不能機械地要求有限的時間內出幾篇論文。

數學家要解決一個問題,需要長時間不受打擾地思考。這個長時間幸運一點可能是十年二十年,沒那麼幸運的話,可能數十年顆粒無收。就像風險投資可能打水漂,但是幾十筆,幾百投資裡有一筆成了,也就能獲得高額的回報,cover其他失敗投資的成本了。幾百名,幾千名基礎研究人員中有一兩名幾十年內出個大成果就足夠了。

想起上海人數學家張益唐,當初因為發現並指出了美國導師(臺灣人)論文中的錯誤,1992年博士畢業時,得不到導師的推薦信,無法進入學術圈。最後在朋友的幫助下,在一家快餐店裡幫忙記記賬,兼送外賣,維持生活,同時思考自己喜歡的數學問題。

當時沒有網路,通訊不發達。張益唐和國內父母斷了聯絡,想必也不希望父母知道他沒有工作,在美國送外賣。他也沒有結婚,因此得以維持那種溫飽的生活,不需要擔心來自家裡另一半的壓力。

當年大學的同學們都知道他是最有才華的數學天才,實在可惜他的才華太浪費,到了1999年,終於想法幫他獲得了

新罕布什爾大學

的助理教職。2013年,他解決了孿生素數問題,這一下,所有的榮譽都來了,獎項來了,各個大學的終身教職也來了。

從1992年到2013年,整整21年,攻克一個難題。如果強求他年年發多高級別的論文,不知道他是否還有足夠的時間思考這個難題。也許21年得變成31年41年了。事實上,過往40多年的學術生涯裡,張益唐事實上只發表過3篇論文,除了2013年的孿生素數猜想之外,另外兩篇分別發表在2001年的《杜克數學期刊》和1985年的《數學學報》上,都與黎曼猜想有關。

另一方面,他在美國可以安安心心送外賣。試想,復旦的這位數學老師,如果他不續聘了,也想在上海送外賣的話,首先,估計他不一定幹得了,因為如果送貨遲到,得了差評,不僅沒錢賺,還得賠錢。另外,想一想他要承受的社會壓力。從小在父母親友鄰居眼裡無比優秀的孩子,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美國博士讀了回來,竟然淪落去送外賣。中國人的面子文化形成的壓力估計他也無法承受。

張益唐曾對於他為何長達20年沒有回國,說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

他說:世俗壓力太大了,你躲不開的,你要不出論文,你就會怎麼樣怎麼樣。我自己可以沉住氣,我不要這些東西,但你的家人、親朋好友不答應,在美國就沒有這個問題。我欣賞美國的地方是你在一個快餐店打工,在一個超級市場收錢,沒有人看不起你。在美國我還是我,但回了中國我就不是我了。

現行體制下,姜的回國也許是個錯誤。不過,由於網路發達,資訊流通超快,現在如果他在美國送外賣,也不見得能夠心平氣和雲淡風輕,很可能被家鄉人發現了,在網上炒成熱點,但無論如何也比現在的慘劇好。

做父母的,對孩子教育中應該包含如何看待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

自身遇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如何看待,如何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一課。因為這種不公平的事件到處存在。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勝過學業的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