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讀錯的地名(十一)-柘城縣

植物·地名

日常戶外生產生活,最常見的生物就是植物,高大挺拔的,稱‘樹’,低矮柔弱的,喚‘草’,嬌豔欲滴的,名‘花’,一些植物與人類生活聯絡的緊密了,地名裡也就出現了,安徽-桐城市、廣西-桂林市、山東-棗莊市、陝西-榆林市、吉林-樺甸市等。

隨城市建設,有些植物命名的地名,找不到當初命名時的原貌,目前多是在某個街道旁,立一個雕塑,並把該地名的歷史淵源用文字描述,方便返鄉遊子感懷或初來乍到的萌新追古。

易讀錯的地名(十一)-柘城縣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

zhè

柘城縣,地處中原腹地,為黃河沖積而成的大平原,普鐵、高鐵雙十字交匯處,“八縱八橫”國家幹線高速鐵路重要節點之一,方圓百公里上下,周邊人口超過4000萬,地理位置真不錯啊,有助生業,在上古‘燧人氏’取火於斯,後為商祖‘契’功封之地。

易讀錯的地名(十一)-柘城縣

南扼江淮、東拒淮海、西依汴洛、北望燕冀

自然地理·物產

柘城地勢非常平坦,全縣境內高差只有10米,是由黃河多次氾濫和決口、風化侵蝕、人類活動等諸多外動力合力而成,山區隨處可見的裸露岩石,在這裡成了稀罕物,地表全是厚厚的鬆散沉積物,極其適合農業。

境內的河流七八條,常年有水的主要是渦【

guō

】河與惠濟河,其餘為季節性,每年‘七上八下’雨季時,各條河流都跟著華北大地一起抖三抖,縣城內的北城湖(現名-容湖)就是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七月,黃河發大水把舊城沖毀後形成的,官署民居淹沒殆盡。

易讀錯的地名(十一)-柘城縣

渦河,南入安徽境,‘渦陽’地名取自該河

柘城縣,自古就農耕發達,氣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夏朝名“株野”,恐因植株茂密得名,商朝名“秋地”,也有莊稼禾苗旺盛之意暗含其中,近世種辣椒,亦載譽多多。

易讀錯的地名(十一)-柘城縣

雨熱同期成就了柘城縣的三櫻椒產業

縣政府網站有寫,本地近三成人口,從事辣椒相關產業,每年產出12萬噸幹辣椒,嗜辣諸省的火鍋裡、蘸水中、烤串上,少不了柘城三櫻椒的影子。

易讀錯的地名(十一)-柘城縣

培育一個優良的經濟作物,背後是無數人的智慧和汗水

桑與柘

常說‘桑田’,‘桑’與‘田’分別對應著‘男耕女織’,揭示古時兩者的重要程度,宋之前,織的是絲,綿極少,絲綢既是日常用度之物,吐絲的蠶就得多,蠶屬寡食性動物,大規模種桑樹和優選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易讀錯的地名(十一)-柘城縣

先秦時種植的桑樹多喬木,採摘需登高

上古中原地區,野桑種類就不少,《詩經》中就有了‘女桑’、‘

苞桑、

’‘

檿-【

yǎn

】桑

’、‘柘桑’,幾千年的培育,今天我國已是全球桑樹種類最多的國家,喬木,灌木遍佈全國各省。

柘桑,是諸多桑科物種之一,古代柘城縣特有或大量種植品種,鄰縣睢縣特有品種叫‘匡桑’,全國常見桑樹還有白桑,華桑,蒙桑,雞桑,魯桑。

易讀錯的地名(十一)-柘城縣

‘桑與柘’,打個通俗點的比方,好比‘貓與虎’,都是同科不同屬種

因此古時,桑柘並不分,不過柘更宜山石環境,柘的別名更直白,‘穿破石’,所以字如其性,《說文》裡也是直接的一句“柘,桑也”。

用柘樹葉喂蠶,吐絲結的繭,專喚‘棘繭’,其絲堅韌,用來制古琴的弦,琴聲清鳴響徹,遠勝凡絲。

[另,柞樹不是桑科植物,柞蠶與家蠶也不同科,於此不論。]

易讀錯的地名(十一)-柘城縣

北京最古老寺院,‘潭柘寺’,亦因柘樹得名

訪字形

表示此樹,造字初始為‘桑’,‘柘’是後造,古今雖變化不大,也列出,重點是‘桑’字。

易讀錯的地名(十一)-柘城縣

桑,蠶所食葉木-《說文》

辨字音

因‘拓’字形實在與‘柘’太相似,且‘拓’字日常使用更高頻,誤讀‘柘’為‘拓’,大大增加了機會。

易讀錯的地名(十一)-柘城縣

桑葉片片,記錄萬卷春秋,絲線縷縷,編織錦繡生活,柘城縣,也如那千年的古柘樹,滄桑腳下變,逢春就青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