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起源來自四界(地水火風)承於三元素(水氣土)源於道

約四千多年以前,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有三元素之說,即水氣土,氣凝生水,水虛化氣,水凝生土,土虛化水,土凝生氣,氣虛化土,三足鼎立成天下。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土指代的是固體,而不僅僅指土,用現在物理學來說就是氣體液體和固體三種形態的元素。

約三千多年以前,古希臘及古印度有了四元素之說,哲學家泰利斯主張水為本質,而阿那克西曼德則認為本質是氣(稱為無限或稱無定者),在後來柏拉圖的完善下,形成了西方主流的古典哲學四元素流傳至今,即水氣土火,水溼成氣水冷成地, 氣溼成水氣熱成火,火熱成氣火幹成地,地幹成火地冷成水。

印度的四元素則融在了佛教之中叫做四種或是四界,形成了地(住)-水(成)-火(壞)-風(空)之因果輪迴。

五行的起源來自四界(地水火風)承於三元素(水氣土)源於道

約兩千多年前,在春秋戰國時代,《尚書·洪範》中開始出現五行之說;至秦時尚黑(水),從此開啟了兩千多年的五行帝王輪迴。 五行結合易(一)陰陽(二)以及四象八卦,廣泛應用於山醫命相卜,形成了別於他國的中華文明。 其中,第五行的土,泛指人類,特指黃帝。 五行跟四元素的對應關係如下圖所示。

五行的起源來自四界(地水火風)承於三元素(水氣土)源於道

道(宇宙)生一(炁),一生二(水),二生三(土),三生萬物。 從以上各文明的程序可以看出,五行的起源(金木水火土)來自四元素-四界(地水火風),而四元素源於三元素(水氣土),三元素往上是風(炁)水,風水之上便是道,這兩個時期的文明已無能證明的記錄。

四千多年以前,還有恐龍存世,食物都是生吃,恐龍文明中生活生產過程幾本都不需要用火,因此只用三元素便可替代世界構成;三千多年以前,人類成為地球主角,火成為了最危險也是最必須的存在,因此三元素變成了四元素;兩千多年前, 中國人突出了人類的地位,將四元素變化為五行;雖然曾經亞里士多德在柏拉圖的四元素基礎上,增加了第五元素,稱為以太,但對於比空氣還更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層面的以太,並未融為西方哲學主流,如今西方很多設定依舊為四元素。

到了一九九七年,法國呂克貝松執導了一部科幻電影《第五元素》,裡面有個很不錯的設定,第五元素就是人類,雖然我不知劇作者是有意還是無意,但他提到第五元素為人確實對了。

五行的起源來自四界(地水火風)承於三元素(水氣土)源於道

以上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主要是跟文明本身的屬性-侵略性獨佔性及融合性有關。

如今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物質的層面已趨飽和,故或在將來百年後,將會出現第六行,也就是第六元素,這一元素很大可能就是靈魂,也就是亞里士多德提到的以太,即精神層面的存在;所謂萬物有靈,故靈能化生五行,五行又食靈以生。

五行的起源來自四界(地水火風)承於三元素(水氣土)源於道

靈生五行 五行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