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為鏡」閱讀不能改變人生起點,但能改變人生終點

「以古為鏡」閱讀不能改變人生起點,但能改變人生終點

倪小玲(紐西蘭)拍攝凱庫拉海獅

紐西蘭的華裔老人們組織讀書會,在休閒養老中繼續探索知識海洋。

惠靈頓康樂協會讀書會這天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由謝富霖老師講解《從歷史觀點談觀人術及面相學》,圍繞如何知人識人問題展開講解。

謝老師說,識人很重要,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和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看對方的人品。

「以古為鏡」閱讀不能改變人生起點,但能改變人生終點

倪小玲(紐西蘭)拍攝凱庫拉海獅

與人相交,首先就要看這個人的談吐,談吐能夠反映這個人的文化程度,性格脾氣等。一個人的說話聲音也會透露出這個人的一些資訊,如果一個人談吐前言不搭後語,說話顛三倒四的人,那麼他肯定是一個不實誠的人了,這樣的人是不可以與之成為朋友的。

除了談吐外,一個人的儀表也是很重要的。很多人理解外表為穿著光鮮,這是不對的,古時候的聖賢甘於清貧,全都是穿得破破爛爛的,仍然成為了一代宗師。謝老師說的外表指的是展現給別人的精、氣、神,如總是畏畏縮縮的人不值得相處。

「以古為鏡」閱讀不能改變人生起點,但能改變人生終點

倪小玲(紐西蘭)拍攝凱庫拉海獅

怎麼看一個人的人品?關鍵要看他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是否合乎情理;而不是膚淺地認為誰長相兇險、奸詐,誰就是小人;誰正襟危坐、五官端正,誰就是君子。

漢代著名的黃門郎鄧通,因為一次機緣巧合開始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但鄧通其他本事沒有,卻有著一肚子拍馬屁的手段和經驗。有一次漢文帝長了癰疽,鄧通為了侍奉好漢文帝,每天親自用嘴給漢文帝吮吸癰疽,這個在常人看來噁心不已的舉動,卻無意之中感動了漢文帝。漢文帝問鄧通:“你覺得天下誰最愛我?”鄧通說除了太子之外,沒有別人了。於是便在生病期間,召見太子劉啟。為了考驗劉啟的孝心,漢文帝便讓太子也吮吸自己的癰疽。所以從這時起太子便開始痛恨鄧通。漢文帝駕崩之後,太子劉啟即位,而他在上臺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罷免鄧通的上大夫官職,並且極力追剿漢文帝賜予鄧通的嚴道礦山,下令停止流通鄧通錢,同時開始積極查抄鄧通的家產。後來鄧通經常到別人的家中寄宿和乞食,最終餓死在乞食的路上。

「以古為鏡」閱讀不能改變人生起點,但能改變人生終點

倪小玲(紐西蘭)拍攝凱庫拉海獅

西晉的炫富達人石崇,石崇是靠著官家的方便搶劫一些遠方路過的商人和旅客,還有人說,石崇在擔任任城太守或者是討伐吳國的過程中,大肆搶奪財物。石崇生活極其奢侈,據《世說新語》記載石崇家的茅廁建造得都是精美絕倫,而且客人在入完廁以後就要侍女為置換新的衣服。還有很稀有的香水和香膏供客人來洗手,所以導致很多客人不願意去入廁。八王之亂時,孫秀派兵抓捕石崇。臨刑,石崇才有所悟,感嘆說:“奴輩是看中我的家財呀!”

「以古為鏡」閱讀不能改變人生起點,但能改變人生終點

倪小玲(紐西蘭)拍攝凱庫拉海獅

管仲得了重病,桓公前去探視,問他說:“仲父的病很嚴重了,您將有什麼教誨我呢?”管仲說:“齊國的鄉下人有句諺語說道:‘家居的人不用準備外出時車上裝載的東西。行路的人不用準備家居時需要埋藏的東西。’現在我將要遠離人世了,哪還值得詢問?”桓公說:“希望仲父不要謙讓。”管仲回答說:“希望君王您疏遠易牙、豎刁、常之無、衛公子啟方。”桓公說:“易牙不惜烹煮自己的兒子以滿足我的口味,這樣的人還能夠懷疑嗎?”管仲回答說:“人的本性難道不愛自己的兒子啊。自己的兒子都忍心煮死,對君王又將會有什麼愛心呢?”桓公又說:“豎刁閹割了自己以便能侍奉我,這樣的人還能夠懷疑嗎?”管仲回答說:“人的本性都是愛惜自己的身體。自己的身體都忍心殘害,對君王又將會有什麼愛心呢?”桓公又說:“常之巫能審察死生之理,能驅除鬼降給人的疾病,這樣的人還能夠懷疑嗎?”管仲回答說:“死和生是命中註定的,鬼降給人的疾病是由於精神失守引起的。君王不聽任天命,守住精神,卻去依靠常之無,他將因此無所不為了。”桓公又說:“衛公子啟方侍奉我十五年了,他的父親都不回去奔喪,這種人還能夠懷疑嗎?”管仲回答說:“人的本性那有不熱愛自己的父親啊。父親都忍心不回去奔喪,對君王又將會有什麼愛心呢?”桓公說:“我聽你的。”不過管仲死後,齊桓公還是沒聽從管仲的忠告,重用、信任這三人,最終死於這三個奸人之手。

「以古為鏡」閱讀不能改變人生起點,但能改變人生終點

倪小玲(紐西蘭)拍攝凱庫拉海獅

謝老師引經據典,一口氣講了不少歷史上知人識人的故事,大大加深了與會者對知人識人重要性認識。

大家說,要了解一個人的人品究竟怎麼樣,還可以看他身邊的人怎麼評價他,群眾的眼睛總是雪亮的,如果是公認的人品很差,那麼和這個人相處就要有所保留。

觀察人品的方法還要看這個人的交際圈,人總是喜歡和自己品行差不多的人一起形成各式各樣的圈子。如果一個人身邊的朋友都是不怎麼好的人,那麼慢慢地,他也會變成這樣的人,相反,如果一個人和高尚的人交往,自己的品行也會變得高尚。和那些熱愛生活,樂觀豁達的人相處,特別是那些積極生活的人交朋友,和他們在一起總是會覺得很愉快。

「以古為鏡」閱讀不能改變人生起點,但能改變人生終點

倪小玲(紐西蘭)拍攝凱庫拉海獅

一個人,對待弱者的態度,也反映出其真正的人品。懂得尊重他人,和藹可親,則說明此人教養高、人品好,屬於“君子”;反之,如果一個人對社會底層的“弱者”頤指氣使,自認為高高在上,看不起他人,則說明此人教養和人品都差,屬於“小人”。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一個人的氣節如何,從他對待權貴的態度最能看出:不卑不亢者,為之君子;卑躬屈膝、阿諛奉承者,為之小人。《菜根譚》雲:“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即追求華服美食的人,他們多數都甘願卑躬屈膝當奴才。反之,那些操守冰清玉潔的人,敢於淡泊,也不會趨炎附勢。堅守道德規範的君子,雖然寂寞一時,但人品正派,一生無怨無悔;依附權勢的小人,雖然一時得利,但節操淪喪,死後要遭受永遠的淒涼。

「以古為鏡」閱讀不能改變人生起點,但能改變人生終點

倪小玲(紐西蘭)拍攝凱庫拉海獅

俗語云:“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做人不能忘本,做人要懂得感恩。一個人不懂得孝順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認為一切都是自然;如果父母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便對父母吆五喝六,完全不懂得尊重老人;這種人就是做人忘了本,屬於忘恩負義的小人。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人為鏡,也可以鑑別出一個人的人品和教養的高低。透過細節識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便會一目瞭然!

「以古為鏡」閱讀不能改變人生起點,但能改變人生終點

倪小玲(紐西蘭)拍攝凱庫拉海獅

文/周元吉(紐西蘭大白兔)

圖/倪小玲(紐西蘭)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