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喪人,一個消失的職業又悄然興起,是時代需要,還是親情淪喪?

“娘啊,我的親孃啊,你就這樣走了,在世沒有享到一天的福…”

這是一個女人在喪禮上的哭訴,女人哭得淚流滿面,聲音驚天動地,撕心裂肺,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很多人禁不住流下了流淚。哭聲持續了一會兒,這時只見那個女人聲音開始有些撕啞,嘴裡含糊不清,還翻著白眼,像是要昏厥過去了,手也垂了下來,旁邊的幾個男女見狀,連忙把她扶住,有人還掐了一下女人的人中。

哭喪人,一個消失的職業又悄然興起,是時代需要,還是親情淪喪?

突然,圍觀的人群中有人大聲叫“好”,還有些人不由自主的笑了起來,這是怎麼回事?沒心沒肺的,人家都哭成這個樣子,你們居然還能笑得出來!經瞭解,原來這個女人與死者並沒有任何關係,她是死者家人花錢僱來哭喪的,是一個職業哭喪人。

哭喪人,這是一個古老的行業,歷史久遠,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推算,它的出現甚至比風水先生行業還早很多,因為其職業的特殊性,一直很低調的存在。

哭喪人,一個消失的職業又悄然興起,是時代需要,還是親情淪喪?

哭喪人是一個不受歡迎,被瞧不起的職業。從事這一行的人,大多是為生活所逼,女性居多,男人比較少,他們中大多數是農村婦女或者是城市下崗女工,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找到其它就業機會,不得已從事代人哭喪的職業,以此賺錢養家餬口。

從事哭喪人這個職業,也有職業素養和行業規矩的。他們要身披白布,繫上孝麻、孝帕,他們哭靈的聲音要響亮,聲撕力竭,要能夠蓋住嗚嗚咽咽的嗩吶聲,透過擴音器,讓十里八鄉的人都能聽得到。他們的動作要逼真,乾嚎是不行的,另外還有時間、禮儀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講究。

哭喪人,一個消失的職業又悄然興起,是時代需要,還是親情淪喪?

哭喪人這個職業看起來簡單,其實卻是一門技術活。我曾採訪過一個職業哭喪人,是個女性。我問她:“哭喪是否需要面對一具冰冷的屍體或者一口棺材,才能哭得出來?”“不,不需要那麼真實”,她微微一笑,回答道:“一個優秀的哭喪人,要有訓練有素的痛苦,哪怕是沒有看到死者,即便面對空蕩蕩的棺材,也可以透過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面前躺著是自己的親人,然後用抑揚頓挫的哭聲和飽含感情的淚水打動每一位聽眾,讓他們產生代入感,不由自主地進入悲傷的氛圍。”她還說:“作為一個合格的哭喪人,就是把自己靈魂無數人放進棺材,一次次跪下,用膝蓋去磨平人生,用哭聲代替歌唱。”

哭喪人,一個消失的職業又悄然興起,是時代需要,還是親情淪喪?

哭喪不但是技術活,而且還是苦力活,一般人一天哭一場都會感覺到口枯舌燥,頭昏眼花,但是他們卻不一樣,只要有人請,他們就必須去,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要哭好幾場,嗓子哭啞了,眼睛哭腫了,但是表演的質量卻不能差。保持好的狀態,哭得形象逼真,把現場的人帶進一個悲哀的氛圍,這是哭喪人最起碼的要求,沒有質量的表演,只會砸了自己的飯碗。

哭喪人,一個消失的職業又悄然興起,是時代需要,還是親情淪喪?

哭喪人有技術、肯吃苦,不一定僱主就肯定滿意,還要不斷創新。在創新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生存。比如,哭喪人來到僱主家裡,跪在靈堂前痛哭,已經不能吸引多少人的眼球,於是有人就表演傷心過度,昏厥過去,增加真實感和感染力,比如開篇提到的那個女的。還有人增加爬行、掩面、打滾等各種動作,以達到一個良好的效果。另外,有的哭喪人,除了哭喪之外,他們還會吹拉彈唱,表演雜技等等。

哭喪人,一個消失的職業又悄然興起,是時代需要,還是親情淪喪?

前面說了,哭喪人這個職業很辛苦,辛苦就要有回報,他們的出場費也不低的,全國各地的價格不統一。阿娟是當地哭喪團的負責人。據她介紹,一般情況下,他們出席一場喪禮,能賺3000元,平均每人差不多500元,一個月能接到20場以上,算下來每人月入過萬。在農村,這算是高收入了。

哭喪人,一個消失的職業又悄然興起,是時代需要,還是親情淪喪?

哭喪人這個職業,不僅是中國獨有,在世界上其它國家也是有的,而且歷史一樣悠久。比如,在羅馬尼亞就有這樣一群老太婆,她們頭上圍著頭巾,身穿黑色孝服,出現在當地的一些葬禮上。她們每個人都有一本哭喪聖經,書名叫《死者百歌集》;在塞爾維亞,有一部電影,名叫《哭泣的女人》,裡面講的就是一個職業哭喪人的人生經歷。在英國也有職業哭喪人。早在2013年,英國《每日電訊報》就報道,近年來,在英國興起了“哭喪租賃服務”,逝者家屬僱傭職業哭喪人,淚灑葬禮現場,以營造出逝者很受歡迎的假象。

哭喪人,一個消失的職業又悄然興起,是時代需要,還是親情淪喪?

在中國,儘管職業哭喪人已經消失近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一行業又悄然興起。不過人們對其存在的看法卻截然相反。

支持者認為:職業無貴賤之分,哭喪人為逝去的靈魂搖旗吶喊,是一個真正的靈魂擺渡人。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催生了這個職業,存在即合理,有需要就有市場。

哭喪人,一個消失的職業又悄然興起,是時代需要,還是親情淪喪?

反對者認為:親人的去世,特別是自己的至親,如父母的去世,子孫應該悲傷痛苦,流出的淚水應是從心裡發出來,怎麼還要請人代哭呢?難道自己不悲傷嗎?如此以來,親情何在,我們如何去教育下一代呢?大家口口聲聲說,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過世卻不掉一滴眼淚,你的良心應該受到遣責,這種做法是傳統道德的淪喪,是與中國傳統文化背道而馳的。

親愛的朋友們,不知你們的看法如何,歡迎一起討論!

哭喪人,一個消失的職業又悄然興起,是時代需要,還是親情淪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