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好感到產生信任感,甚至品牌“仰望感”?

有些人,註定改變世界,有些品牌,註定影響世界。

凱樂石創始人鍾承湛之所以專注於登山、攀巖、跑山的運動品牌,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知曉澳洲探險家BRIAN踏上岡仁波齊山環山朝聖之路,以幾乎透支生命的代價,歷經堅信完成攀上高峰的夢想之旅的故事。

在鍾承湛看來,支撐BRIAN走到底的,是他對岡仁波齊山這座精神和信仰之山的崇敬與仰望,而同為戶外極限運動愛好者的他,也一直持續著對生命仰望,永遠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精神。

過去噩夢般的經歷早已成了往事,就如各大媒體上所描述的那樣,2013年的鐘承湛經歷一場浩大的撕裂、重組,但在給自己的人生帶來鉅變的同時,他也讓中國戶外圈出現新的“光亮”。

在他看來,向上是與生俱來的本能,燃盡所有激情,探索前人未到達之處,是他活著的方式。每到一個新高度,就重新認識自己一次,當觸達巔峰,俯瞰過去之時,便是將恐懼、膽怯、逃離、絕望踩在腳下之時。

“你說我征服了高峰,我說我贏了自己。向上仰望,只為攀登。”

人們常說,一家企業的品牌調性與創始人的世界觀和認知態度緊密相連,而鍾承湛也將這種“向上仰望”的精神融入到凱樂石的產品、品牌之中。

如何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好感到產生信任感,甚至品牌“仰望感”?

(來源:凱樂石)

在他看來,品牌天生就應該被仰望。

任何品牌,都是服務於特定的消費群體的,都是要透過在消費群體中塑造出自身特有的品牌感而獲得消費者的青睞的,品牌要想達到被消費者產生“好感”到最終產生“仰望感”,也需要階梯式進化。

第一階段:從初具品牌感到個性感到真正形成品牌好感。

品牌唯有形成專賣形象,發展品牌個性,釋放親和力,與消費者形成互動,才能凝聚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好感。

第二階段:對品牌產生認同感、信任感和依賴感。

透過強化營銷推廣來讓消費者接納產品,持續為消費者考慮併產生購買粘性;滿足消費者的體驗,品牌依賴感、認同感、信任感將自然誕生。

第三階段:對品牌產生敬重感、推崇感以及最終的仰望感。

品牌若能一直堅守品質至上原則,承擔社會責任、獲得市場長久認可,那消費者對品牌的尊崇感將日漸加重。

當品牌開始代表地位和財富、幸福和尊貴、非凡和卓越,那就代表消費者對品牌已經產生不可抹滅的“仰望情結”。

每個行業從不缺少靈光一現、紅極一時的新興品牌,而成為享譽全球、同時指引行業方向的品牌並非誰都可以。惟有經過時間成百上千次的歷練,方能將對消費者的承諾積澱為價值。

縱觀各個行業的那些偉大的品牌,不難發現其共同基因是對品質與創新的專注,不注重眼前利益、反而而注重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的產品,才是被行業“仰望”的根本因素。

隨著全球跨境電商在2020年實現井噴式發展,很多國內品牌開始嘗試轉型,邁向跨境電商全球化賽道。然而國內品牌企業轉型跨境電商與其他型別的企業轉型一樣,定不會一帆風順。

即便一些中國品牌企業有著足夠清晰、成熟的銷售模式,但在轉型時依然深感吃力,甚至會產生疑惑:品牌在國內能透過產品、服務優勢產生溢價,但為什麼轉入跨境電商賽道時,品牌溢價行為就異常艱難呢?

在鍾承湛看來,中國品牌在國內容易產生溢價,但在海外掘金道路上卻難以實現溢價行為,其根源於中國品牌背後的價值觀、文化理念、生活方式無法被海外消費者認同,難以實現使用者沉澱。

“價值觀、消費觀認同非常關鍵。若他不仰望你,不羨慕你,品牌就難以產生溢價。相比於歐美髮達國家,中國品牌在拉美、南非等第三世界,產生溢價的機率更高,因為這些國家對中國有仰望行為,品牌自然就容易被‘仰望’。”

比如,日本製造的優質形象在如今深入人心,但事實上,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戰後日本產品質量相當糟糕。當時西方文獻記載“他們出口的玩具不久就會出現質量問題;他們出口的燈具壽命短得讓人無法接受。”

40年代,日本企業從美國引入先進的質量管理概念和方法;60年代,日本將質量管理概念拓展為全公司質量管理;80年代實施《專利法》促進日本質量革命。日本製造在今天之所以有如此優質的產品和口碑,除去日本政府和企業的功勞以外,還與日本整個國家的高速發展、國家地位提升緊密相連。

由此可見,品牌關乎國之大事。

雖然根植於本土文化的中國品牌潛力巨大,有強大生產製造能力,有深厚專業知識,但要想在海外掘金道路上產生溢價行為,就更應該做好本土化策略。

“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若無法實現溢價,就會倍感吃力,畢竟整體投入產出比處於極度不平衡之中。企業按照品牌發展規律運作,但跨境電商的渠道運營則以獲取利潤為核心目標,這也是暫時無法調和矛盾。”鍾承湛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