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解讀高分劇情片《又見奈良》

《又見奈良》一部幽默與溫情並存的電影,它用一個輕鬆的方式去詮釋了一個嚴肅的題材。早在上一部電影《米花之味》之際,鵬飛便下定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反戰題材的電影。戰爭遺孤這個群體,不知在何時成為戰爭之下最被忽略的存在。一代的戰爭遺孤現今基本上已年歲不小,可緊隨著二代三代戰爭遺孤身上的傷痛,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撫平痕跡,這種痛苦反而需要一代一代地化解。

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解讀高分劇情片《又見奈良》

在當時那個剛剛結束戰爭的年代,日本給中國大陸所留下戰火的痕跡還沒有褪去。因而能夠願意撫養這些被留下孩子的人,都是真正心懷大愛之人。現實生活之中,不曾有養母能夠去日本探望自己撫養長大的孩子,畢竟一方面源於當時國情的束縛,另一方面則因養母的年紀通常都很大了。這部《又見奈良》導演用另一種形式圓了養父母的夢,一個尋找的故事就這麼誕生在我們面前。

養女陳麗華在迴歸日本後,本貼心又孝順的給養母陳奶奶寫信,可突然有一日,陳麗華再也沒有任何蹤影,什麼訊息都不存在了。這位年歲已大的老人,踏上了尋找女兒的千里之行,究竟結局能否收穫一份圓滿呢?

《又見奈良》之中,有著很多精彩的暗喻。鵬飛拍攝這部電影,無論是運境,畫面構造,音樂配置,情節發展,完全不像他這個年紀應該呈現出的作品。

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解讀高分劇情片《又見奈良》

陳麗華的名字成為貫穿這部電影的線索,迴歸日本之後的陳麗華本應該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日文名,可陳奶奶踏遍了所有的地方,找尋過一切陳麗華可以留下的痕跡,可卻無人知道她的名字是什麼。這實則是在折射戰爭遺孤回到日本後的一種生活境遇,無人知道無人關懷的小人物,自然不會被人記住名字。陳麗華回到日本,這個她血緣所誕生的地方,卻彷彿成為了一個異國他鄉來臨的遊客。四處漂泊,孤苦無依,是陳麗華人生最好的概括。

名字是一個人的身份標識,可陳麗華在回到日本後,語言的障礙,文化的不適應,讓陳麗華與整個日本社會具有深深的隔閡。陳奶奶來日本找陳麗華,因語言不通遇到了諸多困難,很多有趣事情因此發生。可對比之下許多日本遺孤因為語言不通,也因此遇到了很多困難。

影片中的麗華有一個真實原型,她在奈良與親人血緣鑑定失敗,成了被拋棄的存在。沒有親生父母的蹤跡,麗華甚至都無法證明自己的國籍。幸而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律師,從此以後她的姓氏取自那位律師,而名字則用了養母陳慧明的明字,明子。

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解讀高分劇情片《又見奈良》

影片之中尋親三人組,分別代表了不同年齡階段,老中青三代人,分別有著不同背景和社會觀感。一個是尋找女兒的母親,一個是退休後孤獨的警察,一個是二代遺孤自身飽經遺孤生活的苦難。這樣三個人在尋找陳麗華的旅程之中,同盟感越來越強。

影片之中,有很多精彩的留白,讓這段尋找的路途變得更加溫暖動人。晨霧靄靄,獨具風情的奈良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戰爭遺孤,他們揹負著過往的苦難,而這種苦難也到了應該終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