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住寂寞 在執著中砥礪前行

臺灣著名作家劉墉說過:“年輕人要過一段‘潛水艇’似的生活,先短暫隱形,找尋目標。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積蓄能量;日後方能毫無所懼。成功地浮出水面。”

所以,如果我們要想做好一件事情,持之以恆、拒絕其他因素的誘惑、干擾,則至關重要。

耐住寂寞 在執著中砥礪前行

1830年,法國作家雨果與一個出版商簽訂合約。約定半年內必須交出一部作品,否則將按約定賠錢。雨果為了確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寫作上,他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鎖在櫃子裡,甚至把櫃子上的鑰匙都丟掉了。

這樣一來,雨果由於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徹底斷了外出會友和遊玩的念頭。一頭鑽進小說裡、除了吃飯與睡覺,從不離開書桌,全力以赴進行寫作。

結果,作品在距離約定時間的前兩週完成。而這部僅用五個多月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文學鉅著《巴黎聖母院》。

耐住寂寞 在執著中砥礪前行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戴摩西尼年輕時為了提高自己的演說能力,躲在一個地下室練習口才。由於耐不住寂寞,他時不時就想出去溜達溜達,心總也靜不下來,練習的效果很差。無奈之下,他橫下心,揮動剪刀把自己的頭髮剪去一半,變成了一個怪模怪樣的“陰陽頭”。

如此一來,因為頭髮羞於見人,他只得徹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頭,一心一意地練口才,演講水平突飛猛進。正是憑著這種專心執著的精神,戴摩西尼最終成為世界聞名的大演說家。

耐住寂寞 在執著中砥礪前行

南宋思想家陳亮在《耕齋銘》中講:“工貴其久,業貴其專。”這“久”“專”二字,體現的是一種執著、一種堅持。專,是態度;久是尺度。“日日行,不怕千萬裡; 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從平凡到不凡,從普通到卓越,就看你的專注在哪裡。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耐住寂寞 在執著中砥礪前行

屠呦呦經歷過190次實驗失敗,直到第191次實驗,終於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贏得了諾貝爾獎。

唯有讓專注成為一種行為習慣,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終將看到別人難以看到的旖旎風景,登上別人難以抵達的事業高峰。

耐住寂寞 在執著中砥礪前行

路途雖遠,行則將至。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古今中外,古往今來的智者賢者,之所以能夠成就大事,莫不是因為他們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

讓自己有暇思索人生、規劃人生,在執著中砥礪前行,在專注中收穫成長,贏得成功!

耐住寂寞 在執著中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