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宮詞》01:他是忠臣還是奸臣?

前不久,李少紅導演的電視劇《大宋宮詞》上線了,第一集就被吐槽得體無完膚,豆瓣分從6。4飛流直下降到3。8。

今天要說的是在《大宋宮詞》第一集第五分鐘出現的一個人:王欽若。

此人是

江西新餘

人,按李天白編著的《江西宰相傳》,中國自秦到清末,全國約有2146名宰輔大臣,江西有115人,王欽若是其中之一。

北、南宋從960年到1279年,加起來共319年,共產生137位宰相,北宋71位,王欽若是之一,還是宋朝江南宰相第一人。

一個很勵志且牛逼閃閃的人,後世卻評價不高。一個可以上《新聞聯播》的人,偏偏上了《焦點訪談》。

《大宋宮詞》01:他是忠臣還是奸臣?

劇中王欽若

01

王欽若,祖籍是臨江新喻城東王家,也就是今天江西新餘市的體育館附近,他的父親叫王仲華,不過英年早逝,當年王欽若的祖父王鬱在湖北鄂州當官,那年正逢洪水暴漲,王鬱將家搬遷到黃鶴樓,王欽若就是在那出生的。

992年,王欽若考取進士,先在安徽亳縣任防禦推官。25年後的1017年,王欽若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這個對當時的北宋來說,堪稱前無古人的轟動大事,因為在北宋,北方士人對南方士人充滿輕蔑與排斥。這種地域的歧視,讓江南計程車人對宰相根本不敢遙望。

不僅士人們相互鄙視,連北宋第一BOSS也來傷害。

據說,當時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曾立過一通誓碑:

後世子孫無用南士作相。

這個誓碑是否真的有,史學家還有爭議,但可以確定的是,宋太祖在位期間,未有一個南方人當上宰相,甚至執政級別的參知政事、樞密使、樞密副使等官職均未有南方人擔任,宋太宗期間也未見一個南方人登上相位。

倘若王欽若秉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官宦仕途上一路向前,他肯定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但,人的命運有時就像打牌,抓牌靠運氣,出牌卻靠自己。王欽若牌抓得好,但出的幾次牌並不漂亮。

02

歷史上,泰山是道教名山,在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的皇帝一共有六位:秦始皇、劉徹、、劉秀、李治、李隆基,還有就是宋真宗。而宋真宗的封禪,和王欽若有著非常大的關聯。

1008年,宋真宗開始熱衷於封禪運動,而王欽若從小就對道教感興趣,青年時期,曾經到袁州府( 今宜春) 的湖崗寺和奉新的華林書院求學,這兩個地方都是當時有名的道教盛行地。瞌睡碰到了枕頭。

一次,真宗帝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神人對他說“賜天書於泰山”,真宗帝就把這件事秘密地告訴了王欽若。

王欽若很快就領會了皇帝的意思,決定協助皇帝把這事的聲勢做大。為此,王欽若被封為封禪經度制置使兼兗州通判,同時充當天書儀衛副使。

然而封禪,自古以來必須要有兩個條件:世道繁盛,天降祥瑞。可是宋真宗繼位沒多久,一無戰功,二無國喜,假若泰山封禪,覺得師出無名。

王欽若獻計說,天降祥瑞,可以採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天書降臨”的假象。

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開始了。當年六月,王欽若前往泰山籌備封禪事宜,他剛到泰安,就送信給真宗帝說:“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現”,不久以後,王欽若派人把預先造好的天書快馬加鞭送往京城。

為製造世道繁盛的景象,宋真宗還頒佈了大赦天下、改元、群臣加恩等多道詔令,並特許京城狂歡慶祝,這樣一來,就在全國掀起了一股“爭言祥瑞”的熱潮。

就這樣,大宋王朝的文武官員陷入了狂熱迷亂之中,朝廷上下把對宋真宗的狂熱崇拜推向了高潮。

這年十月,宋真宗率領文武浩浩蕩蕩從開封出發,直奔泰山,一路熱鬧空前。場面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沿途僱用了很多臨時“演員”。

史載:“帝(真宗)自東封還,群臣獻賀功德,舉國若狂。”

原本莊嚴肅穆的“大典”,活脫脫變成了一場滑稽的鬧劇。宋真宗的泰山封禪和“造神運動”,是一項耗資巨大的政績工程,當年一年稅收的三分之一用在了封禪造神上。這次活動,堪稱一場全國浩劫,敗壞了社會風氣,也進一步加劇了宋朝的積貧積弱的狀況。

泰山封禪,宋真宗是策劃和主角,王欽若就是黃金配角。

《大宋宮詞》01:他是忠臣還是奸臣?

劇照二

03

1004年,北宋和遼國開戰,遼軍直逼宋朝都城汴梁,王欽若主張遷都,寇準主張迎戰,最後在寇準的主張下,宋真宗御駕親征,遼軍被打敗,最後北撤,遼、宋達成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澶淵之盟:宋朝每年向遼軍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從此結束了遼宋四十多年來的戰爭狀態。

戰事結束,真宗帝為表彰寇準的功勳,給他加官晉爵,對他更加器重。然而平素就和寇準不和的王欽若坐不住了,他乘機搬弄是非,讒言離間。

有一天,眾臣會朝結束,寇準先退朝,真宗帝還一直在目送著他,這一情景正好被王欽若看到了,王欽若趕緊上前進言說:

“城下之盟,雖春秋時小國猶恥之。今以萬乘之貴,而為澶淵之舉,是盟於城下也。其何恥如之! ”

意思說,在春秋時期,小國被迫簽訂城下之盟都是奇恥大辱。對於有著萬乘之尊的宋朝君主來說,被迫簽訂城下之盟更是天大的恥辱。

見真宗帝還在猶豫,王欽若進一步離間:澶淵之盟,寇準只是把你當賭注,為自己撈名聲而已。

真宗帝開始不太在意,但經王欽若這樣幾次搬弄,開始對寇準起了疑心,景德二年( 1005 年) ,真宗帝就把寇準降職為刑部尚書,出任陝州知府。

王欽若為了打擊異己,扳倒政敵,不惜使出離間挑撥這一陰招,的確用心邪惡,這也是他為後人所不齒的重要把柄之一。

《大宋宮詞》01:他是忠臣還是奸臣?

劇照三

04

據《宋史·王欽若傳》記載,在宋真宗鹹平年間,王欽若擔任科舉主考官,當時有一個考生想走後門,此人透過王欽若一個交情不錯的僧人惠秦從中斡旋,送了三百五十兩銀票給王欽若的夫人。

王的夫人動心了,並把這個考生的名字暗中寫在僕人的手臂上,以給王欽若送飯食為由,進到試院偷偷把名字和賄賂的銀兩數告訴了老王。老王知曉並默認了,最後這個考生也被錄取了。

但紙包不住火,這個考生被檢舉揭發了,真宗皇帝也知道了,於是,王欽若的僕人和家屬被逮捕。在訊問中,王欽若不承認僕人是他家的,也不認識中間人惠秦。

在訊問這個考生的時候,考生改口找了一個人背鍋,法司知道這起舞弊案可能牽涉王欽若,無奈王是真宗帝身邊的紅人,並不想深查,現在有人出來背鍋,就想盡快結案。後來這位“背鍋俠”被削去官職,流放儋州,死於流放途中。

因該案無法證明王欽若受賄,最後不了了之。儘管他最後擺脫干係,推脫自己的罪責,但讓無辜的人背了黑鍋,此案在朝廷上下爭議頗大,王欽若的負面評價越來越不好。

05

據《宋史-王曾傳》言,宋仁宗道“欽若久在政府。觀其所為,真奸邪也。”王曾答稱:“欽若與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時謂之五鬼。奸邪險偽,誠如聖諭。”這就是宋朝五鬼之說的來源。

有史學家對“宋史五鬼”存在異議,因為“五鬼”都是江南人,這不排除北方人對南方士人的鄙視之意。對“五鬼”之首的王欽若,又因為王的外形不雅,頸脖上長有肉瘤,歷史上對他還有一個稱號:癭相。這多少有對他不敬和不屑的意思。

按這樣說,王欽若這種人應當被記載在《奸臣傳》當中。但奇怪的是,《奸臣傳》這本書並沒有王欽若的記載。

原因或許有一個:王欽若有過錯,但他的貢獻也不可忽略。

歷史上,王欽若最大的貢獻是修撰《冊府元龜》,該書是一部政事歷史的百科全書,徵引繁富,是後世文人學士用典、引據考證的一部重要參考書籍,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成為後人研究古代政治史的重要文獻資料寶庫。

另外,王欽若對落魄的文人士子,和一些有才而未能如願進入仕途,一展抱負的人有很大的同情和憐憫之心,這無形中也為他加分不少。

對我們南方人來說,王欽若還有一大貢獻,那就是他躋身宰相席位,為後來如晏殊、劉沆、王安石樹立榜樣,對他們走向北宋政治舞臺帶去極大的鼓舞和信心。

看到這,王欽若是忠臣,還是奸臣,你怎麼評價呢?

參考文獻:

《袁建軍: 芻議北宋江南宰相第一人王欽若的是與非》、

《不忍細看的大宋史》 、

《試論北宋前期政治中的地域因素》、

《江西宰相傳》

作者丨吳酥記

吳聊先生:與歷史同行,和古人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