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導讀:

這或許是我寫的最後一篇《陳情令》,在劇集播出一週年之際。

令我著迷,的確是這二人的經典角色,但也不僅僅是他們。

劇裡每張面孔,每個表情,每一段人生都讓我心生悲憫。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肖戰與王一博把自己獻給角色,活成他們的模樣,一顰一笑,一言一語,全是滿滿情誼。儘管這二人年紀輕輕,沒有深厚的表演功力,但恰恰是這份與生俱來的天賦與特質,讓畫風變得清新而自然。

這是最高階的表演技法,人們親切地賦予他們獻舍式表演。

他二人也因此劇大放異彩,立時出圈,成為迅速崛起的頂流小生。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曾經他們都是熠熠少年,純真過,無憂過,但誰能永遠是小孩啊,沒有了長輩護佑,獨自學著承擔,走未知前路,遇未知的人。

終於活成了心底有傷,人生有悔的前輩樣。

應了那句: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魏無羨歸來,他成為了金凌的小叔叔,但也是他的大舅舅。

藍忘機寒潭面壁三年,問靈十三載,教導藍家小輩,成了逢亂必出的含光君。

江澄重建蓮花塢,名副其實江宗主,遍尋魏無羨十六年,孑然一身。

金光瑤排除異己位及仙督,在金麟臺上呼風喚雨。

藍曦臣,佩朔月執裂冰,與金光瑤兄弟相稱,位列三尊。

聶懷桑,胸中有丘壑卻一副膿包樣,在金光瑤與藍曦臣的扶持下,穩坐清河聶氏的門主之位。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時光悄然遠走十六年。

直至魏無羨歸來,所有人物都重遇,每段關係都再受考驗。

於是引出《陳情令》中最核心的部分­­­——衝突。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衝突發生因為人性。

矛盾衝突創造出故事的張力、節奏、懸念並且將讀者或是觀眾牢牢地按在他們各自的座位上。

在每個場面中,人性的碰撞總會把矛盾衝突表現出來,比如:開篇魏無羨以笛聲召喚溫寧抵禦舞天女,進而引發江澄與藍湛的懷疑,三人同在一個情境中,但人設不同,人物做事風格完全不同,所以衝突便出現了,江澄紫電打過來,藍忘機祭出忘機琴與之對打。一個以敵對之姿去確認,一個以保護之態來相護。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同樣都是極端想念魏無羨,十六年來,這份情感濃重到餘生都不能提及他的名字,對藍湛是,對江澄何嘗不是。同樣的“深愛”,但在江澄這兒卻是更加複雜,因為年少的兄弟情,雲夢雙傑的夢,魏無羨對他的“背信棄義”,後經歷了父母雙亡,師姐慘死,他對魏無羨選擇的路極端不認同,最終心生冷意與之決裂,他獨自撐起蓮花塢,辛酸榮辱一肩挑,對魏無羨的深愛漸漸變作又愛又恨的複雜情緒。

對於這第一鞭的輕重,江澄還是有數的,但落鞭後萬一將魏的魂魄打離這具軀體,他似乎不敢想。以他的人設來說,說話從來不在意措辭,這做事照樣可以狠辣著來,先打了再說。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但藍湛不同,他獨自悔恨了16年,只是因為當初不夜天時沒有與魏嬰站在一處。他恨自己拋不開三千條家規的束縛,讓魏嬰百口莫辯,面對百家的圍剿,導致絕望身死。所以,再若有這樣的機會,他不會讓世俗教條束住,憑內心行事,護魏嬰周全。

所以,他們的行為一定是一攻一守,一個是傷害,一個是護佑。

這就是人性碰撞後的結果,使得衝突發生,情節推動劇情向前發展。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因而,情節總在一個又一個的事件中向前發展,但因群像人物不同,事件走向就會不同。

這裡會想到一個詞:反應場。

編劇汪海林曾經在談劇本創作的流程、技巧與製作中,提出過一個技巧理論:設定反應場,使人物自然產生化學反應。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所有人物關係都會引發各種各樣的矛盾衝突,而把不同的人、不同性格的人、具有不同戲劇目的的人放置在同一個環境裡,會有各種不同的反應。

改編後《陳情令》很擅於這樣做,把鮮活的人物放在一處,“一鍋燴”的結果,既能突出人物性格,又能使得劇情緊湊,讓衝突加劇。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重構後的《陳情令》,始終是以復生歸來後的魏無羨與藍忘機一同查“刀靈”背後的真相為主線,中間插敘年少時在姑蘇聽學的初相識,以及魏無羨前世遭遇過的每一樁事件。

特別有意思的是,幾乎每個大事件,編劇都把主要人物及主線上的次要人物放置在一起,形成反應場。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整部網劇裡可以歷數出幾個重要場面,比如:姑蘇聽學眾家小輩送拜禮、除水祟、屠戮玄武、圍獵會上江厭離挺身保護魏無羨、魏與藍上金麟臺查案被圍、魏與藍去亂葬崗救下仙門小輩以及最後的大戲——觀音廟智鬥金光瑤。

第一個反應場,是姑蘇聽學的課上。

這是原小說中沒有的場面,改編後,網劇把主要人物以及次要人物都集合在一個空間裡一一給藍啟仁遞拜禮。臺上藍啟仁與藍曦臣,臺下席間坐著:魏無羨、江澄、江厭離、藍忘機、金子軒、聶懷桑、金光瑤以及後到的岐山溫氏的溫晁、溫情。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這是一場建立人物關係的開始,藍啟仁與藍曦臣是家主,象徵著權威正道,其餘均是年少同輩。他們呈的禮代表著家世、個人地位,言談代表著個人品性與認知。

魏嬰不拘小節、聶懷桑不務正業、江澄識實務、金子軒倨傲、溫晁霸道、溫情知禮、最特別的是金光瑤,身為僕從,卻話術高超,謹小慎微。因著尷尬身份被群嘲,出來解圍的是藍曦臣,後課下金光瑤特意等在藍曦臣門前,鄭重謝過,給這個家主留下極其忍辱負重的好印象。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這個反應場裡,主要目的介紹人物家世背景,個人表現也看出每個人的個性來。這裡著重一筆,給藍曦臣與金光瑤的初見布了戲。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除水祟只是一個小場面,與原著不同的地方是給溫情溫寧加了戲。原著小說中,魏無羨救的是蘇涉,這裡變成了溫寧救蘇涉,魏無羨救溫寧,而且看到溫寧失了靈識一幕,後得魏無羨關照溫情,給了符咒來解救溫寧並壓制體內怨氣的反噬。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這一幕戲,就是要表達魏無羨救過溫寧,施恩給溫情溫寧。而後,溫寧回幫魏無羨救出江澄及其父母遺體就顯得合理合理,並凸顯出溫寧感恩之心與天性純良來。

日後即便成為魏無羨手下無人能敵的鬼將軍,也讓我們更加憐惜這二人,明明同樣純善,卻被人迫害至此,多了一份同情與不忍。

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名場面與反應場是劇本神來之筆(上)

這個場面是個小反應場,主要目的展現魏無羨與藍忘機的“本事”,讓二人關係漸緩,次要目的就是建立魏與溫寧之間的故事,併成功塑造出魏無羨與溫寧同樣的善良與救人心切。

上部分完,待續。

ps。這一篇關於《陳情令》的文,有些長,只好分上下二次發,我太想說明劇集裡要傳達出來的內心反應,卻發現無法窮盡,原著小說中有相當豐富的細節與內容,經過劇本改編後,已經做了刪減,但還是可圈可點。有很多令人動容的點沒有寫盡。但我想,喜歡《陳情令》的你們,和我一樣不肯錯過一星半點,那就慢慢重溫好了,只有在劇裡,才能一遍又一遍溫習那些沒有窮盡的心意與感情。

我寫了六篇《陳情令》關於劇作方面的文章,如果您對此感興趣,不妨關注我@劇作愛瑪家,可以在我的文章裡找尋到完整而詳盡的解讀。此篇下,明天我就會發出來,請關注我,後續還會寫一些熱劇分享的文字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