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比《美麗人生》更偉大的母愛,比現實更真實的成長旅程

親愛的朋友你好,這裡是@柔與韌讀書會。

本次分享的是濟寧書友米陽推薦的一本書《房間》。

《房間》:比《美麗人生》更偉大的母愛,比現實更真實的成長旅程

小說《房間》於2010年8月一經出版就成為國際銷售冠軍,迄今已拿下包括愛爾蘭年度小說獎、美國圖書館協會阿萊克斯獎等在內的30多個獎項。由它改編的同名電影獲2015-2016年度豆瓣十大高評分外語電影獎,女主角布麗·拉爾森也憑藉它獲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豆瓣上電影版似乎更受青睞,不過正如影評人藤井樹小姐所說:“如果說電影版《房間》是葡萄汁,那麼小說版就是葡萄酒。”細細品味,還是小說更為深刻雋永,電影拍出了“情節”,卻未必能拍出小說的全部“精神”。

本書作者愛瑪·多諾霍,出生於愛爾蘭,父親是著名學者及評論家,母親是音樂家。她從小就痴迷於文字,23歲時她開始以作家的身份寫作。這位高產作家的創作涉獵小說、詩歌、舞臺劇、廣播劇、童話故事、文學史論等諸多領域。

不過,在小說《房間》被引進之前,中國讀者對愛瑪·多諾霍並不瞭解,是《房間》成就了她,讓她走向世界,由小眾作家躍身為明星大家。

《房間》:比《美麗人生》更偉大的母愛,比現實更真實的成長旅程

《房間》的成功源於它的社會倫理題材、獨特的敘述視角和深刻的人性主題。小說以“囚禁”為題材,靈感來自2008年奧地利的弗裡澤爾案。不過,小說雖受真實案件的啟發,但其情節和人物卻是虛構的、獨立的。

《房間》講述的是少女喬伊被變態“老尼克”囚禁,生下兒子傑克,直到傑克5歲時,母子倆靠著傑克“裝死”的機會逃出生天,回到現實生活。在社會這個大“房間”裡,傑克學著適應現實世界,母親喬伊則不得不應對外界的同情、關心,利用、炒作,甚至是懷疑、指責。

與文學、影視作品中常見的囚禁題材不同,這部小說並沒有著墨於同囚禁相關的虐待、殘忍、恐懼、無望等元素,作者將筆觸聚焦於偉大的母愛。

在十一英尺的斗室中,喬伊和傑克的生活充實、有趣、多姿多彩。他們在房間裡吃飯、睡覺、讀書、遊戲,因為母親的存在,傑克並沒有任何恐懼、無聊、困頓等不適感。

這種囚禁與幸福感的巨大反差,得益於小說獨特的敘述視角——孩童敘述者。小說由《禮物》、《闢謊》、《死去》、《後來》、《活著》、《致謝》六章組成,其中最精彩的也是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前三章中對“房間”裡生活的描述。

傑克出生在這個房間,在這裡生活、成長,5歲之前,房間就是他的全世界。在他的眼裡,房間是一座圖書館。每天,他的媽媽都會讀書給他聽,他在《逃家小兔》、《達·芬奇密碼》、《愛麗絲漫遊記》中認字,認識世界。

《房間》:比《美麗人生》更偉大的母愛,比現實更真實的成長旅程

房間也是一間音樂教室。下雨的時候,他和媽媽一起唱《雨中曲》;開心的時候,兩個人一起哼《世界在他手中》。房間亦是一個遊樂場。傑克和媽媽一起跑步、畫畫、跳房子、做手工,也會看特定的電視節目,《朵拉冒險記》就是他的最愛。

小說中,傑克的敘述充滿了童真,沒有一絲恐怖。他愛這個房間,房間裡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就連偶爾出現的“老尼克”也並未給他帶來陰影,他從來沒有和這個時不時給他們帶來食物和生活用品的“魔術師”真正地見過面。

傑克從未感到自己深處困境,因為他有一個堅強、自持而又智慧的母親。房間是兒子的天堂,卻是母親的地獄。媽媽教傑克玩尖叫遊戲;媽媽做飯時偶爾失神,像斷了電的機器人;甚至有一次,媽媽一天不說話,面無表情,就像“死了一樣”。母親的孤獨、痛苦透過兒子傑克的視角宣洩出來,那苦痛顯得更震撼人心。

即使所謂的生活如此艱難,母親喬伊仍然用自己的智慧,盡己所能讓傑克在禁閉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她為他創造了一個有序的、鮮活的生活方式,編織出一個完整而自足的世界。作者坦言:“我想更多的是表現母愛,不想寫過多消極的故事。”作者寫囚禁生活裡偉大的母愛,是想告訴讀者,為人父母就是要給孩子帶來光明和希望。

《房間》:比《美麗人生》更偉大的母愛,比現實更真實的成長旅程

本小說的後三章,寫母子倆回到現實生活中,共同適應家庭、社會和真實世界,作者藉此來探討人的成長旅程。

傑克要認識真實的世界,要學習新的生活方式,要學著和母親之外的他人相處。而母親喬伊也要學著走出過去,直面社會的不寬容,甚至是惡意的中傷。相對而言,傑克的適應過程比母親的更順利。他從不敢大聲說話、不會上下樓梯,到能和人正常交流,能散步、奔跑、踢球、逛商場等,而做到這些只需反覆練習就可以達成,並沒有特別的艱難。

但對於他的母親來說,適應起來則困難得多。喬伊的父親對傑克的討厭、排斥,和老友之間的差距人生,外界不懷好意的質疑,這些都讓她一度崩潰,甚至以自殺的方式逃避現實。不過,最終還是在傑克強大的精神支援下,喬伊終於鼓起勇氣陪伴兒子回到當初被囚禁的房間,在心裡說出“再見房間”,同過去告別。等待母子倆的,即是新生活。

讀完此書,你會發現,傑克的成長旅程其實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必修課。我們始於非常小的“房間”——子宮,而後在大一點的家庭“房間”中成長,然後逐漸進入一個更大的“房間”——複雜的社會環境。成長的旅程,是漫長的、曲折的,也是快樂與痛苦交織的。人生這趟旅程,因為有了愛而變得美好。

《房間》:比《美麗人生》更偉大的母愛,比現實更真實的成長旅程

《房間》是一部能夠從文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多個角度解讀的小說。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真實可愛又可敬,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故事的背後是更為深刻的思考。它用一種完全獨特的方式來探討愛、探討人性、探討人生。它也用一種新鮮的、開闊的視野來看待我們生活著的世界。

“講述一個有點兒恐怖的故事的真正價值,在於照亮那些正常的和普遍的。”這是作者對這部小說格局的評價,難道不讓你心動嗎?

歡迎關注@柔與韌讀書會,書山有路,柔韌前行,一起用讀書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