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在充滿小資風情的煙臺山,藏著一棟安靜的歷史建築,它似一位遺世獨立的老人,淡然地佇立在亭下路101號,靜看周圍的人來人往、煙波流轉。

從樂群路走到愛國路,你可能會覺得,盛興洋衣坊與樂群樓、閩海關稅務司官邸、石厝教堂等相比,實在有點低調,如果沒說,你也許還不會注意到這座院子。而事實上,它有著獨屬於自己的印記,今天,就讓我帶你瞭解它的前塵往事。

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修復前的盛興洋衣坊(via:福建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修復後的盛興洋衣坊

故事要從80年前說起,那時候,福州第一位會講英語的裁縫住在這裡,專門為附近的外國人制作洋服,因在家排名老五,故人稱“洋衣五”。他就是陳增鈞,煙臺山鼎鼎有名的“西裝大王”。

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五口通商後,大批外國人紛至沓來,倉前山一帶的洋樓、俱樂部、網球場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via:英國攝影師湯姆遜1870年攝)

陳增鈞出生在倉前山鶴齡路(今愛國路),從小聰明伶俐,十分好學,但他家境貧寒,讀了三年私塾不得不輟學,這令惜才的私塾老師心疼不已。13歲,陳增鈞被父親送到梅塢路隆祥服裝店當學徒。這個小男孩頭腦靈活、用心學習,很快就將師傅教授的中式長衫和中式女裝技藝融會貫通。他發現,煙臺山一帶的洋人愛穿西服,於是業餘之外他就自己開始琢磨西裝的裁剪和製作。19歲一出師,陳增鈞便被當地的洋行請去當縫紉工。這個小夥子因為幹活實在、手勤嘴甜,周圍的人對他都印象深刻。

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洋衣五”陳增鈞太太與家人合影

24歲時,一位洋人熱心地送了他一臺縫紉機,從此陳增鈞開始了他的匠人創業生涯,也因此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十年後,他用自己做西服攢下來的錢,在今天的亭下路101號建起了一棟三層花園洋房作為店面,西服生意風生水起。

陳增鈞在量體裁衣方面有著獨到之處。不論駝背、高矮肩、長短腳之人,他都能使裁製的服裝稱身得體,穿上去英姿颯爽,因此許多社會名流和外國人都成為了他的“忠實粉絲”。大批閩北、閩東的客人都特地來煙臺山找陳增鈞做西服,就連臺灣的小青年都乘船跑來拜他為師,學成後回臺北、臺南等地開西裝行。“光徒弟就有二三十個,吃飯的時候一樓就跟開飯館一樣熱鬧。”陳增鈞的孫子陳逸星驕傲地回憶到。

陳增鈞對縫製服裝的質量要求非常嚴格,裁剪前,必先把布料熱蒸,以免衣服因洗滌而縮短或變形。他嚴格把關每一道工序,稍有差錯,即令反工,對不合意的衣服,絕不許穿出門。他還處處為顧客著想,“在裁剪時留有足夠的邊料,已備日後放大或改制時需要。”談起祖父的手藝時陳逸星如是說。

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畫版型、飛針走線 (via:《homeland家園》)

上世紀50年代,盛興洋衣坊被歸入了時代服裝社,遷往觀井路。

陳增鈞的兒子陳鍾奎深得父親“給洋服加毛襯裡”技藝的真傳。當年軍區司令皮定均上門讓其改良軍服,要求將一塊極其厚重的毛料縫在裡頭。完工後,皮定均試穿起來相當筆挺恬立,對它愛不釋手,連連稱讚他的手藝不留痕跡,連機器也無法做到,無人能及。

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盛興洋衣坊(2016年)(via:海峽衛視)

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陳逸星夫婦以及他的妹妹 (via:《homeland家園》)

陳增鈞的孫子陳逸星,沒當過一天靠做衣為生的裁縫,卻從沒離過衣剪和針線。揣摩父親陳鍾奎的度量裁剪,是他學制衣的開始。憑證滿腔熱情,陳逸星十幾歲即能獨立完成一件洋衣。平時經常幫鄰居改衣服,卻從不收錢。有一次,鄰居上門請他幫忙做個枕頭,陳逸星特地在裡面多縫了兩片布牽住兩邊的枕頭面,保證用起來填充物不會抱團,收到枕頭的鄰居對此讚不絕口,街坊鄰居口口相傳,於是那個夏天,陳逸星做了將近八十個枕頭。“老話說,做衣服的很小氣,不是指做衣服的人小氣,而是說做衣服要的手藝,得極其細緻,心思得細膩。”這是陳逸星對裁縫工匠精神的體會。

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陳氏後人再次掛起了招牌

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陳逸星在量體裁衣

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煙臺山這棟房子裡,曾住著了不起的匠人

陳逸星拿出八十年前的西服,釦眼走線十分整齊 (via:海都報)

歷史風起雲湧,現實訊息萬變,過去的生活方式在如今已變得十分困難,“現在生活和過去不同,要按過去的標準做衣服,根本做不起了”。陳逸星感慨道。

2013年10月,盛興洋衣坊曾作為煙臺山第一家家族博物館對外開放,“陳式客廳”真實還原了上世紀縫紉和經營的場景,並展示了許多家族老照片,不禁讓人懷念起曾經的舊時光。

2019年底,在煙臺山的保護徵遷工程中,盛興洋衣坊作為儲存完好的獨棟民居建築,幸運地得以保留。

如今,古厝新生,紅磚白牆與旁邊的老榕相映成趣,盛興洋衣坊也將作為服飾訂製和展示館對外招商,還原曾經的歷史風貌。

如果說建築是凝固的歷史,那麼煙臺山的老街與洋樓則是福州凝固的近代史,它記錄著倉前一個時代的印記。三代匠人,也成為了盛興洋衣坊獨特的符號,見證了百年來這裡的生活與變化。

行走在悠遠小路上,兩旁的建築讓人留戀過去,也置身於過去,這,便是煙臺山。(部分文字來源:《看不見的煙臺山》)

【責任編輯:李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