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黃縣落腔簡介

內黃縣落腔簡介

內黃縣落腔簡介

內黃縣落腔是河南一種稀有的傳統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中國河南北部安陽、內黃、清豐、滑縣一帶,內黃落腔是武安落子的一個支流,約在晚清同治三年《1864》年以落子由武安傳入內黃,後來同當地語言,民歌相融合,逐步發展為具有內黃鄉土風貌的劇種,以其曲調輕快 ,故又名“樂腔”,落腔是河南省稀有的傳統戲曲劇種,原名“落子腔”,解放以後,曾改為“樂腔”,據相傳晚清時期,同治皇帝三年,武安,有位藝名叫“假媳婦”的“民間藝人”來到河南內黃唱武安落子、 蓮花落等,與當地的一位姓趙的藝人共同組建戲班唱戲,後同當地語言民歌相融合,逐步發展成具有內黃鄉土風貌的劇種,發展成為內黃落腔,他的主要伴奏樂器有,皮胡、竹笛 ,唱調有,平板 、二板、三板、流水、懈板、捻板等,遊場音樂類是河南曲子,劇目多為家庭生活小戲 如《呂蒙正趕齋 》、《藍橋會 》、《安安送米》、《借髢髢》、《小姑賢》、《李天保弔孝 》、《王寶童告御狀 》、《二堂訓子》等等,1955年 內黃縣人民政府吸收知名樂腔藝人,成立了內黃縣落腔劇團,由於內黃縣樂腔劇團是全國唯一,一家國有專業演出團體一一故名“天下第一團”之稱 ,內黃縣樂腔劇團現有演職人員48人 ,2005年 在全國名城戲曲匯演中 ,內黃縣樂腔劇團,表演的傳統劇目《趕腳》 深受好評中央電視臺11套戲曲頻道先後兩次在黃金時段播出了該團的演出盛況, 2011年內黃縣落腔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內黃縣落腔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