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朋友圈鋪天蓋地的恐慌,除了病毒就是傷醫

一、朋友圈的恐慌

這兩天的朋友圈被持續刷屏,簡單點就兩條資訊,一是朝陽醫院傷醫事件;二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哪條都不簡單,哪條都牽動著所有醫護工作者的內心。

清晰記得昨天開啟朋友圈後鋪天蓋地的分享都是關於朝陽醫院傷醫事件的報道,有悲憤的聲音;有恐慌的聲音;有無奈的聲音也有倡導的聲音。我幾次按下了分享又將其撤回,因為我實在無法保證自己分享出去的這篇文章被一些無知或偏激亦或有暴力傾向的人看到後是否會效仿,在中國這類犯罪太廉價了,這也是導致近年來頻頻出現傷醫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是,連我們醫護人員自己都不去為自己這個群體發聲,又還有誰會站出來說話呢?

這兩天朋友圈鋪天蓋地的恐慌,除了病毒就是傷醫

二、嗜血饅頭持續的原因

一月前的殺醫事件還未冷卻,這麼快又出現傷醫事件,同事們還驚魂未定,這次更是撼動了靈魂,因為目前的同事都是眼科醫生,而被砍傷的醫生正是眼科界有名的大咖陶勇教授。醫德、技術及科研都是名列前茅的大咖都如此“下場”,我們這些小醫生又怎麼能抱有百分之百的僥倖呢?

當初家人說眼科相對其他科室乾淨、輕鬆、安全,於是我深信不疑的選擇了眼科,後來才意識到刀劍是沒有長眼睛的,它只認穿著白大褂的人。

這兩天有朋友向我感嘆“這個社會是怎麼了?為什麼一定要有人流血?”我內心也反問著自己“這個社會是怎麼了?”但還是故作堅強的安慰她們社會一直如此,從魯迅那時候甚至更久以前就如此,我們能做的便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到問心無愧就行了。後來細品,覺得為什麼過了這麼多年嗜血饅頭還存在?改革為什麼還沒有成為?這些血難道白流了嗎?一連串的問題出現在腦海裡。朋友說醫患關係不好最根本原因是“就醫難”和“國人的無知”。

作為醫生,我同樣是患者也是患者家屬,我也曾去掛號看病,也曾陪同家人無數次就醫,其過程體驗感確實差。掛號要提前預約,看門診要排隊,檢查又要排隊,完了複診又得重新掛號排隊,整個流程下來人都不好了,但再怎麼這都不能成為傷害醫生的理由!

三、普及醫學常識迫在眉睫

國人對於醫學的無知是非常普通的,無論從家人亂投醫還是臨床上解釋病情後換來一臉茫然的表情都可以明白我們國家其實可以從小適當普及一些醫學常識,當然普及太深入是不可能的,因為醫學知識量太大太大了,大到普通人一生只能朝一個小分支發展,所以我一直很詫異國家居然將醫護單位劃為了服務行業,確定這真的不是技術活嗎?我想在大家瞭解了這個疾病為什麼需要某些方面的檢查、為什麼需要某些治療,心中的疑慮少了,醫患之間的誤會也就少了,矛盾自然就降低了。

朋友圈有很多文案,其中有一條是這樣的“醫生殺病毒,病毒殺患者,患者殺醫生”,醫生、患者、病毒明明是二對一的模式,可現似乎變成了一個新的“生物鏈”。當然這只是對傷醫殺醫事件的一個諷刺,但事情不早點遏止,社會一但嗜血成性,這條“生物鏈”不敢保證不會形成自己穩定的關係。當然,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文案,主要最近出現了新型的冠狀病毒,醫護工作者需要冒死衝鋒陷陣。朋友圈抱怨到:一面殺害著醫護人員,一面又要醫護人員救援,何其矛盾?

這兩天朋友圈鋪天蓋地的恐慌,除了病毒就是傷醫

四、醫護人員和病患為戰友

其實,我最怕寫這類敏感話題的文,本身文采不好,又怕被傷害,但是剛剛朋友說寫一點感受吧,於是熬夜碼字。寫這文主要想讓更多人知道醫護人員和病患是並肩作戰的戰友,醫護人員非常期待看到自己的病人病情好轉並治癒;醫護人員並不希望治療費用太貴太貴,因為解釋費用及催費用是很累的事情;醫護人員也並不想故意留患者住院,一是資源浪費,而是不想寫病例、查房及做相應的操作,比如換藥;醫護人員也並沒有像網上說的一樣需要送紅包才給治療什麼的,這是違規的,誰願意為了這點錢拿自己的前途做賭注呢?至少我當醫生這幾年裡,我所能看到的及瞭解到的是沒有。

所以,請大家還是要相信醫護人員,只有這樣才能共同戰勝病魔!

這兩天朋友圈鋪天蓋地的恐慌,除了病毒就是傷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