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37.李清照——中國第一女詩人

中國文化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邊的枯藤、老樹、昏鴉!坐在餘秋雨中國文化必修課的講堂上,品味中國文化的潤物無聲和磅礴生機。

採一束不知名的野花,扎一個紫藤的鞦韆架;看幾隻燕子築巢,或和幾隻螞蟻對話。這樣美好的時光,彷彿留在那個叫童年的記憶裡。悠長,不復與見。——《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百年張愛玲,千年李清照:一個驚豔了歲月,一個溫柔了時光。——佚名

餘秋雨37.李清照——中國第一女詩人

前面我們講了宋代文化的第二個方面,叫做兩個文化高官:王安石和司馬光。大家一定發現了這兩個人對中國文化的君子人格做了驚心動魄的頂端事業。在行政上他們都沒有成功,但是在文化上卻成功了,最大的成功就是他們把文化人格推進了歷史,讓歷史嚇了一跳。

大家想想看,我上次講了宋代的一個文化全才蘇東坡,再加上這兩個文化高官:王安石和司馬光。僅僅這三個人,宋代文化已經虎虎生氣,但是還沒有講完,因為還有一些非常精彩的人格範型。

我前面講到,王安石和司馬光能夠攀登上國家行政的頂峰,有賴於宋代這樣一個特殊的文官體制。文官體制當然讓我們很興奮,但是文官體制也帶來很大的弊病。其中一條就是嚴重地削弱了軍事力量。加上朝廷日益腐敗,高壓的宋朝,最不願意聽到的一些詞彙,經常跑到朝野的耳朵邊上來。

哪些詞彙呢?如:遭襲、戰敗、被俘、乞降,成為宋朝歷史上經常出現的詞彙。後來,連兩個皇帝宋徽宗、宋欽宗也成了俘虜,又不得不遷都臨安,改為南宋,改為南宋以後仍然危機重重。

餘秋雨37.李清照——中國第一女詩人

南宋浮華的臨安,只把杭州當汴州

這些歷史,很多書籍都寫到了。我就不重複了。我只想告訴大家,在一層一層軍事失敗的愁雲慘霧當中,中國文化竟然選擇了英雄主義,英雄得比將士還要英雄。

而且這種文化上的英雄主義並不是標語口號。並不是虛張聲勢,而是熔鍊成了一種高超的美學人格,成為真正的文學。所以接下來我們的講課內容就要進入到第三部分:三位戰亂詩人。我們回顧一下:一個文化全才,兩個文化高官,三個戰亂詩人。

我要講的第一個戰亂詩人一定會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因為初一看,她的作品幾乎沒有刀劍之氣,反而充滿了無限優雅,她就是女詩人李清照。

李清照怎麼也成了戰亂詩人?因為她比誰都更加清新地表現了和平與戰爭的極端性的差別,寫出了一個最典雅東方女子經歷家破人亡、離亂逃難的時候的心理感受,一種無以言表的憂愁,已經成為能夠挑得起一代人大苦大悲的精神槓桿。這也是宋代文學的一個驕傲,在戰亂當中一個個雨中的黃昏,悄悄站起了中國第一女詩人。

荒誕的逃亡

說起李清照,一開頭,就要與我前面講的兩位文化高官聯絡起來了,因為在司馬光否定了王安石的變法,後來兩人又相繼去世之後,形成了複雜的黨爭。在這個黨爭當中,司馬光被劃入了所謂的元祐黨人,被新的朝廷否定了。而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也被這個名單所牽連,被罷職流放。

這是李清照還是年紀很輕的時候發生的事情。光這個事情已經很悲哀,更悲哀的是,處理這個案件的恰恰是自己新婚的丈夫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而新婚夫妻的感情又非常好。

餘秋雨37.李清照——中國第一女詩人

李清照與趙明誠

李清照曾經寫信給自己的公公趙挺之,希望他能夠顧及兒子兒媳親家的臉面,但是沒想到公公趙挺之後來也受到了朝廷的打擊。這種肅殺的政治氣氛,正說明北宋內部已經處於一種互相鬥爭的泥濤當中了。在這種情況下面,北宋顯然已經沒有力量來對付周邊虎視眈眈的敵對勢力,更無法和北方的金國對峙。

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面對父輩的名譽重壓,百口莫辯,只能回到故鄉齊州居住,過了十多年安靜而風雅的生活。我們經常讀到的有關他們兩個人一起在生活當中寫詩,品尚古董的生活,其實都是和這十幾年有關。

趙明誠,也就是李清照的丈夫,是一個遠近聞名的鑑賞家,但身體不好,不久又犯了重病。在重病期間,曾經有北方的一位探望者帶了一把石壺請他過目,趙明誠鑑定之後不久就不幸去世了。

他剛去世,就有謠言興起了,說他直到臨死還把一把玉壺獻給了北方的金國。當時因為宋金中間正在激烈交戰,這個謠言觸及到了中國文化人最喜歡掛在嘴上的所謂氣節問題,並且由氣節延伸到了是不是叛國的民族大義,其實是一種極其脆弱的亂世邏輯。

餘秋雨37.李清照——中國第一女詩人

但是李清照坐不住了,誣陷自己倒也罷了,居然誣陷到自己剛剛去世的丈夫,這怎麼能夠忍?她很清楚這是一個最拙劣的小謠言。因為那把壺就是北方人帶來的,以為是玉壺,趙明誠一看是石壺,那個人就都回去了。而且那個人只是來自於北方,怎麼又和政治扯上了關係?

但是面對氣勢洶洶的輿論,李清照知道自己說不清楚了,即使趙明誠還活著,他也說不清楚了,這就是謠言的特點,特別是政治謠言的特點。

李清照決心以自己全部力量為自己摯愛的亡夫洗刷名譽,但是她又不知道如何來洗刷。想來想去,我們最誠實的女詩人想出了一個最笨拙的方法,就是帶上夫妻兩人多年辛苦收藏的全部古董文物,跟隨著宋朝的皇帝趙高,趙高當時正好在被金兵追趕,就跟著他一起逃難。

她用這麼一個笨拙的方法來表明一個簡單的道理:

宋朝已經在逃難了。我都願意把自己的全部的古董文物去追隨朝廷甚至願意全部獻給朝廷。那麼在宋朝還沒有逃難的時候,我丈夫怎麼會有二心?怎麼會將一把壺送給金國呢?

她建立了這麼一個勉強的邏輯,讓人很感動的邏輯。古董文物不少,一路上顛沛流離,裝卸非常辛苦,我們可憐的李清照就天天辛苦地押運著,追趕著朝廷的逃難路。

其實,慌亂中的朝廷完全不知道後面跟著這麼一個女人,這麼一堆貨物,這麼一番苦心,更不知道她要用這種方式來洗刷自己家的名譽,來洗刷自己丈夫的名譽。

餘秋雨37.李清照——中國第一女詩人

這就是李清照生命的漫漫長途:逃難、逃難、逃難。押著丈夫的名譽和全部珍寶 ,永遠在戰爭的縫隙當中著陸,她的詞作只是在漫漫長途中的輕輕喘息,因此她成了一個真正的戰亂詩人。

宋高宗在東南沿海一帶逃難的時候,曾經一度慌張地居住在海船上,可憐的李清照就遠遠地跟在後面。她從今天的紹興到今天的寧波,再經過奉化、台州入海,又經過溫州返回紹興。宋高宗的這一路非常狼狽,而李清照的這一路卻非常荒誕。

她為什麼會做出這麼荒誕的選擇?我想可能只有一個答案:因為她是詩人,而且還是單身的女詩人。

孤苦的晚年生活

終於謝天謝地,極其疲勞的李清照在路上找到了一個腦子還比較清楚的親戚,親戚強烈地勸她立刻終止這一毫無意義的顛沛流離。其實李清照也實在是走不動了,她聽從了這位親戚的話,但是一盤點,她帶在身邊的文物,一路上已經損失了極大部分。這個時候,女詩人李清照已經年近50,這在當時已經算是很高的年歲了,她終於想停步了。

她突然發現,以前每天趕路,除了追趕朝廷,也是為了逃避整體思考。現在一切都不必追趕了,就可以細細想一想了。一想,她不能不搖頭嘆息,自己從青年時期開始,父親的名譽,公公的名譽,丈夫的名譽,撕肝裂膽地折騰了自己大半輩子。現在一想究竟有多大意義?

餘秋雨37.李清照——中國第一女詩人

所謂名譽只是出現在別人心目當中,但是那些別人現在在哪裡?他們還記得嗎?而且這所謂的名譽都和朝廷有關,現在連朝廷都找不到自己的名譽了,我們又怎麼來和朝廷一起分辨是非曲直呢?李清照想來想去,決定告別過去,決定過一種安定的生活。

在宋代,這麼一個孤苦伶仃的女性要想過一種比較安定的生活,那就應該找一個家,一個普普通通的家。

當時正好有個軍隊的財務人員一直在向自己求婚。她想年紀也不小了,那就答應了吧。她當然知道,在當時,一個出身官宦之家的上層女子,與亡夫的感情又很深,已經年近半百,如果再婚,一定受到社會上上下下的指責和嘲笑。但是李清照現在已經把名譽看得很淡,決定走自己的路。

就在這個關口上,她表現出了一種破釜沉舟的勇敢。如果事情僅僅到此為止那倒也罷了。李清照完全可以關起門來和新丈夫一起過一種平凡而安定的生活。但是萬萬沒想到,這個丈夫竟然是一個不良之徒。

他以一個奸商的目光看上了李清照在逃難當中已經所剩無幾的古董文物,所謂結婚只是一種詐騙的手段,等到古董文物到手,他立即對李清照拳腳相加、百般虐待。這個奸商的名字叫張汝舟。

實在是可憐到了極點的李清照,只要還有一點點可以容忍的餘地,是不會向門外公佈自己的家醜的。但她畢竟知道生命的珍貴,知道善良和高貴不應該在邪惡當中埋沒。所以就在結婚三個月以後,她向官府提出上訴,要求離婚。

李清照知道宋代有一項奇怪的法律,妻子上告丈夫,即使丈夫真的有罪,妻子也要被官府關押一陣,但是李清照情願被關押,也要離婚。結果,離婚是成了。張汝舟被問罪,李清照被關押,幸好在親戚的幫助下,她沒有被關押太久。

餘秋雨37.李清照——中國第一女詩人

後來有不少學者為了保護李清照的名譽,否定李清照曾經再婚並離婚。但這是一種好心,很難掩蓋我們所看到的李心傳、王佐、胡仔和趙公武這些人的記載。而且我們還能讀到李清照在寫給親戚的一封信,當中還提到了這件事,她在信中擔心再婚離婚這件事一定會在後世被譏笑,她希望智者能夠阻止他人的誹謗,於是就這樣悄悄地進入了老年。

於是到現在,我們就能夠真正地讀懂她寫於晚年的《聲聲慢》了。那就讓我們再讀一遍: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餘秋雨37.李清照——中國第一女詩人

這下終於能讀懂了吧?

李清照的經歷,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我之所以在前面說得比較仔細,是想借此來表達幾項文化的特性:

第一文化特性是:一些世界的謠傳,看起來黑雲森森,其實都是吮吸菸塵,因此千萬不要為了悠悠之口而心神不寧,文化最終的聲譽在於作品。

第二項文化特性是:最大的悲痛,在作品中也要保持分寸,讓更多的讀者都能夠感應,一旦感情誇張,那就無法踏入文學之門。

第三項文學特性是:即使在混亂和沮喪中,也能提煉出第一流的審美範型,傳至永恆,這是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