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低調的民族用兩千多年幹了件大事,還登上了世界舞臺!

提起貴州,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黃果樹大瀑布,其實除了黃果樹大瀑布,貴州黔東南的侗族大歌也成為了貴州的一張名片。

今年4月22日,貴州旅遊文化代表團在歐洲的義大利米蘭進行侗族大歌的演出,場面可謂是紅紅火火啊,許多米蘭市民被這原生態的表演折服。很多歪果仁表示一定要到侗族大歌的發源地貴州來看看。這不僅是拉動了貴州的旅遊業增長,更是提高了貴州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啊。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貴州的侗族大歌。

這個低調的民族用兩千多年幹了件大事,還登上了世界舞臺!

一、悠久的歷史

說起侗族大歌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的侗族大歌,不少人可能會很驚訝,畢竟2500年前大禹還在治水,禪讓制還在實行。準確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勤勞的少數民族同胞們便開始以侗族大歌這樣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了。直到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才被更多的人知道。

其實早在宋代,它就已經發展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宋代著名詩人陸游在其《老學庵筆記》中就記載了“仡伶”(侗人自稱)集體做客唱歌的情況:至一二百人為曹,手相握而歌。至明代,鄺露在其所著《赤雅》一書中更加明確地記載了“侗人善音樂,彈胡琴,吹六管,長歌閉目,頓首搖足”的情景,可見,侗族大歌在明代就已在侗族部分地區盛行了。

這個低調的民族用兩千多年幹了件大事,還登上了世界舞臺!

二、神奇的傳承

許多人對侗族大歌的評價都是相當高的,可能是不敢相信居然沒有特定的語言文字,沒有經過特別專業的訓練,沒有特定的指揮,僅靠著口口相傳,能夠演奏出如此沁人心脾的音樂,能夠唱出這樣的天籟之音。“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如活潑輕盈的精靈,在為心靈進行洗禮;如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閃爍;又如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似火在跳動,又似山間清泉,在人的耳邊久久迴響。這些評價都不為過。

這個低調的民族用兩千多年幹了件大事,還登上了世界舞臺!

什麼樣的地方才能創造出如此神奇的音樂呢?那一定是個神秘的地方。在貴州的黔東南州黎平縣、從江縣,這裡是被青山環抱,被綠水環繞的人間仙境,這裡居住著勤勞的侗族人民。他們以唱歌為娛樂的方式,以唱歌為信仰。每天在農耕的時候,老一輩便以唱歌來消遣時間,小一輩也跟著老一輩學習,口口相傳。對歌、賽歌,形式不一,需要三個以上的人才能唱。人越多,唱出的效果就會越好。

這裡的小夥兒大多都會唱侗族大歌,他們被稱為會用歌聲講故事的人,他們透過唱歌,唱出自己的心聲,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每次只要聽過他們的演唱,無數姑娘都會被折服。在許多村裡都會看到,有高學歷的女孩子嫁到當地。她們被當地的小夥所散發的魅力吸引,更被侗族大歌的傳奇所震撼。更有那些特地到當地來拜師學藝的人。

這個低調的民族用兩千多年幹了件大事,還登上了世界舞臺!

三、登上世界舞臺

1986年,在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上,貴州以黎平縣、從江縣為代表的侗族大歌一經亮相,技驚四座。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執行主席約瑟芬·瑪爾格維茨聽了侗族大歌后激動地說:“在亞洲的東方一個僅百餘萬人口的少數民族,能夠創造和儲存這樣古老而純正的、如此閃光的民間合唱藝術,這在世界上實為少見。”2016年,《天賦侗聽》正式問世,百慕三石以其獨特的方式來傳承侗族大歌。

這個低調的民族用兩千多年幹了件大事,還登上了世界舞臺!

這個低調的民族用兩千多年幹了件大事,還登上了世界舞臺!

這個低調的民族用兩千多年幹了件大事,還登上了世界舞臺!

今天,我們走進貴州這些古老的村落,依然能夠感受到侗族人民天籟般的歌聲。有機會一定要去親耳聽聽這神曲,感受不一樣的文化氛圍。關於這些美妙的歌聲,你有什麼想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