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看電影:人情翻覆似波瀾,再說《繡春刀》

八哥看電影:人情翻覆似波瀾,再說《繡春刀》

八哥看電影:人情翻覆似波瀾,再說《繡春刀》

八哥看電影:人情翻覆似波瀾,再說《繡春刀》

先說一段題外話,我寫東西唯一目的就是讓自己高興。有時候是讓自己醒一下,就像困得不行點根菸。這個禮拜有些東西一定要寫了。所以寫點什麼開開筆。

我不認識路陽,我也不覺得新人導演就該加分,更不會因為是國產電影就加分,但我承認,如果電影是武俠題材又讓我看到邵氏的痕跡,我會加分。演員會令我加分。譬如我迄今為止沒有罵過 富春江山居圖,只是我覺得我也不知道怎麼誇林志玲。又譬如我哪怕非常討厭 白髮魔女傳明月天國,我還是覺得范冰冰美得眼前一亮。我沒有看 四大名捕大結局,因為據說爛的空前,但我不會承認劉亦菲不好的,就醬。

繡春刀 我不覺得算是小製作,我是從演員陣容出發的,因為張震、金士傑都算是熟臉。張震是不亞於吳彥祖、金城武的美男,金士傑更是超級甘草,如果不是超級主菜的話。王千源我不是非常熟悉,但他扮演的《鋼的琴》我非常喜歡(順便說一句 電視劇版本也非常好)。聶遠我一直以為是文藝片偶像,但好像是演動作片出來的,類似黃海冰那樣的少俠。我一直很喜歡聶遠,不理解他為何不紅。其它大臣韓曠(趙立新 飾)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角色。其它那個張亮(?)演的小胖子

劉詩詩該是很紅的演員,至少不亞於楊冪。週一圍讓我有些吃驚,在我腦子裡還停留在 深牢大獄裡的陸毅款帥哥。但這兩個角色都是我非常討厭的,我覺得塑造失敗的角色。

靳一川(李東學 飾)很難說失敗,應該算及格,但完全沒有光彩,算是年輕演員的通病吧。

我看電影還是停留在最初級的講故事階段,所以對角色有比較強的關注。如果角色沒有魅力,電影就完了。反之,我就會津津有味。我不覺得是顏控,好吧,就是顏控吧。

我還是那句話,劉詩詩是這個電影的痔瘡,把她完整割掉電影會好很多。醫館的小姑娘可以適當保留。魏忠賢那個義女也咔嚓掉,她那副裝腔作勢的屌樣讓我想到了《冬至》裡那個讓我噁心至今的鬱青青。也就是基本可以去掉所有女角的戲。但這就牽涉到電影的很多走向,而就是這個走向是我想談的。

既然是講故事,那麼繡春刀講了什麼,我可以簡化為這部電影的主角是誰。

這其實是你衝著誰去看電影的問題,我想幾乎不存在有人會為了王千源而不是張震,如果有,這個比例會很小。所以電影的主角必須是張震,這也是這個電影最彆扭的地方。所以他必須圍繞張震鋪陳電影,譬如重頭戲要拍張震逛妓院什麼。所謂豐富人物性格,所謂最後兩個女人都落在了沈煉手裡。所謂他替兄弟復仇。第一個出場,最後退場。但就像作家是無法左右小說人物走向的,電影更不用說。這其實就是王千源硬生生從張震和金士傑的包圍裡搶戲的過程,可惜這個人不是聶遠,也幸好不是。

然後,那麼從頭說起。

這個電影的靈魂就是各種不容易。崇禎(?飾)不容易,大臣韓曠(趙立新 飾)不容易,那個小頭頭?(張亮 飾)也不容易;魏忠賢(金士傑 飾)不容易,趙靖忠(聶遠 飾)不容易,魏廷(朱丹 飾);盧劍星(王千源 飾)、沈煉(張震 飾)和靳一川(李東學 飾)更不容易,他們的不容易分別指向升官→小頭頭,女人→周妙彤(劉詩詩 飾),黑歷史→浪人丁修(週一圍 飾)。當然,同樣的周妙彤和丁修也不容易。

所以,這個“不容易”緩緩推動著電影,然後配上各種花團錦簇。即便是大罵這個電影的人也會說一句《繡春刀》是樸實的電影,雖然這種樸實很一般,算是苟活於世界電影之林。但這種樸實我覺得就是《繡春刀》非常好的地方,譬如在專家眼裡牛逼在我眼裡傻逼的徐皓峰和王家衛,我覺得就不樸實。

但這個電影的敗筆同樣在於不甘心樸實。如果真的是以王千源為主線,電影就會更為樸實,更為出色。好在 張震 和金士傑非常樸實。我說我討厭的都是不樸實開的頭。

電影的一開頭便是“這時候如果有碗麵吃就好了”。吃一口,歇一歇,縱然亂世如爐,人總是要苟活的。然後錦衣衛如深夜修羅般踏火而出,他們打碎的自然不僅僅是對一碗麵的野望。

然後就是刀光劍影。這個電影的武打部分我是比較滿意的,因為有特寫,少威亞。張震的八極拳冠軍背景比他力壓圍棋專業三段的棋力無疑更為直觀。聶遠的長槍,週一圍的長刀都不錯。王千源、李學東也比較出彩,在客棧打,在嚴府打,在草地打,在雨裡打,在鎖鏈圍困裡打,眼花繚亂,硬橋硬馬。這部分可以簡單概括為“只要打得好看,那麼打得蠻好看的”

但問題是總不能都在打,導演,主創,所有的人也不甘心只是在打。所以這裡不說打的部分。

從張震說起。

張震屬於比較靦腆的演員,不算那種眉飛色舞的人。他在《吳清源》裡算是心安理得地面無表情,我覺得那是他和角色契合度最高的一次。沈煉的定位我覺得是比較模糊的:陰狠、暴戾、柔情、天真……或者說他算是好人還是壞人。

沈煉基本就是 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性格。當然這個我可以包括大哥三弟,可以包括周姑娘。再往外,那就要看我的刀快不快了。

但他遇見了魏忠賢。我覺得這場戲是非常悲壯的。

三兄弟在電影裡拿到的第一件功勞眼睜睜地化為烏有,似乎天上掉下的機會讓他們背水一戰。這裡要提到韓信自己當年對背水一戰的說法,就是背水一戰實在是不能做第二次。但辛酸的是,我們的人生近乎是天天都在背水一戰。

背水一戰的結果是魏忠賢問了一句話:你知道皇上到底要什麼嗎?

沈煉這種層面應該瞬間就被壓垮了,他自然貪圖黃金和銀票,但他更無力地就是面對魏忠賢的質問他徹徹底底崩潰了。之前所謂的小頭目各種刁難其實不過就是小風波,根本原因就是對於他們而言的腥風血雨在大人物的茶杯裡不過是瞬間即逝的水泡。

這個悲狀感到了大哥盧劍星那裡就是猙獰了。如果說張震是意料之中的好,水平穩定的好,那麼王千源算是導演的真正殺機,真正野心,事實上他也很成功地完成了任務。論武力值他不輸給搶眼的沈煉,但他更搶眼的是在肥胖臃腫的俗吏面前唯唯諾諾,在燈下為三弟縫袍子的眷顧,和二兄弟把臂燈市的暢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盧劍星就是不開心了一輩子的活例。他知道客棧是一個陷阱,他知道嚴府是一個陷阱,他唯唯諾諾的並非是陷阱裡的九死一生,而是唯恐失去調入陷阱的機會。這個是整部電影最為樸實和璀璨的地方:

為什麼我們要吃屎,因為只有屎才沒有人搶,而吃屎真的可以活下去。

所以這個電影並非是張震的遊刃有餘,而是王千源的苟且偷生。電影不斷在這兩者之間跳動,波瀾起伏,人情冷暖。

這一點,三弟的矛盾就沒有起來。雖然丁修一副憊懶兇惡的樣子,但這個惡霸非常虎頭蛇尾(最後簡直就是火線入黨般奇葩)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三弟鬧了一陣就是可憐之人都是可憐之處,連被恨的資格都沒有,所以種種哀嚎吐血,相對大哥二哥,連混一個“活該”都算是勉勉強強。

這裡把週一圍說掉。這個電影其實最大的帥哥不是張震,不是聶遠,而是週一圍。導演可以說也非常花了心思,譬如扮演笛師的那場戲算是輕輕巧巧耍了花槍。最後拔刀雪中:這樣我最後的親人也沒有了。種種偏愛,造成一個惡果,這是要出第三個主角嗎(第一個是張震、第二個是王千源)。我覺得最後安排聶遠滅口不成,然後他憤然反擊是非常可笑的設計。作為這種殺人發火的巨盜怎麼會被這種干擾心境,他又不是HelloKitty。開頭的無利不起早是完全準確的,所以他不會什麼殺免費的人,不管那個人是不是仇人,是不是敵人。他殺人是要給錢的。張震給的錢嗎?扯淡。

王千源和張震的矛盾戲沒有爆發是這個電影非常可惜的一個敗筆。事實上按照張震的性格走向完全是會最後連大哥都一起出賣了,但那個演員是張震嗎?張震怎麼能做壞事呢?扯淡。反過來王千源就非常順,苟活的前路出現了微光,他已經高興得不能自已。哪怕他覺察到了二弟的陰影,他也只好咬著牙自欺欺人到底。但那張三百兩的銀票還是變成了最後一根稻草,他緩緩披上了夢寐以求的百戶服:無人指使,一人所為。電影這裡給了崇禎痛斥韓曠的全知全能視角。就是說小人物就算要死,要頂缸,也得是大人物的法外開恩。你想死,也得被允許。所以我現在非常理解為什麼聖旨裡是滿門抄斬,還會很認真地說一句:謝主隆恩。那的確是需要謝的。那的確是隆恩。

這裡說一下魏忠賢。金士傑這個人物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註定必須是戲劇化的,誇張的,妖魔化的。金士傑也故意這麼去詮釋了,這隻能用寫詩故意用熟典,用俗字來比喻。他端著沸油就那麼在火光下起舞,然後一飲而盡。

他很好地演出了陰影,那種火光血汙都無法擦拭的陰影。他成功擊垮了所謂的王權威武,所謂的兄弟同心。所有美好的,汙穢的東西在魏忠賢的癲狂和沉鬱面前退避三舍。如果這個陰影能夠更多一點,這個電影才可以真正的深刻起來。但這一部分,導演超頻了,導演害怕了,於是他讓聶遠一刀把金士傑殺掉。我想那一刻,所有的團隊人員都鬆了口氣,而我輕輕嘆了一口氣。

如果僅僅是嘆氣倒也罷了。劉詩詩的部分是搓氣了。(上海話討厭的意思)

應該說劉詩詩該是這個電影的第二王牌。開頭的那個小姑娘幾乎就是她的前世。然後她笑對昔日的仇人沈煉輾轉斡旋,這些都是非常可以齣戲的地方。或者說沈煉被補刀,或者說她是另一部暗棋,沒有什麼或者,我只看到劉詩詩哭哭啼啼地說:我要和嚴公子青山綠水。我操,這個是穿越,還是傻穿。

大致就是這樣。這部電影差一點就讓我碰到生活裡我已經掩藏得非常巧妙的傷疤,可以說劉詩詩救了我。所以,能治癒悲傷的只能是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