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陶勇對話董卿 善良不是軟弱,溫柔不是妥協

近日,《朗讀者》第三季節目在北京啟動。在節目的先導片中,朗讀亭迎來了第一位嘉賓——久違的陶勇醫生。

《朗讀者》陶勇對話董卿 善良不是軟弱,溫柔不是妥協

還有人不認識陶勇醫生嗎?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他耀眼的履歷吧。

五年本科,三年規培,碩博連讀,28歲拿到博士學位。發表了98篇SCI。37歲擔任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加博士生導師。在中國眼科排行前五,在葡萄膜炎領域就是未來第一人。

而這一切,在今年一月份被一位醫鬧的菜刀砍得煙消雲散。因為陶勇醫生的受傷,未來幾十年裡,幾萬個家庭沒了希望。

《朗讀者》陶勇對話董卿 善良不是軟弱,溫柔不是妥協

如今陶勇醫生的手仍未完全恢復,左手的尺神經、肌腱被砍斷,最多的一處被縫了四十多針。每週仍要接受兩次電擊治療,也許他永遠也不能再拿手術刀了。可當他身體稍微恢復一點,就重新出現在了門診,耐心,溫柔,一如從前。

《朗讀者》陶勇對話董卿 善良不是軟弱,溫柔不是妥協

在《朗讀者》節目中,陶勇落座後說自己現在每週出一天門診,帶了6個研究生。

董卿問,

“還在原來的辦公室?”

“還在原來的門診辦公室。”

“還在那裡嗎?為什麼沒有換一間?”

“因為我覺得可以接受那裡,而且我坐在那裡的時候,我反而覺得很放鬆,因為那是一個熟悉的環境。在那裡您可能會覺得也許會讓我想起一些害怕的事情,但其實在那個空間裡也發生了很多讓我感動的事情,因為有一個患者的媽媽,她當時就奮不顧身用她的手去替我擋,而且也有三名醫生替我去擋。所以我覺得當我想起這一切,我覺得很溫暖,很支撐,所以我覺得在那裡我反而是最安全的。”

陶勇說起這些的時候始終表情平靜,氣息平和,彷彿他從未遭受那些苦難。

《朗讀者》陶勇對話董卿 善良不是軟弱,溫柔不是妥協

在節目中,陶勇醫生講起自己年輕時也曾困惑過,要不要去挑戰一些疑難,特別費勁,可能吃力不討好但是風險很大的病例。

直到他在2009年隨公益醫療隊去江西參加醫療活動。在那裡遇到了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

《朗讀者》陶勇對話董卿 善良不是軟弱,溫柔不是妥協

這位老人叫王阿婆,她對陶醫生說了自己為什麼一定要做手術。原來按照江西當地的風俗,每個人都要親手做一件壽衣。在過世的時候穿著自己做的壽衣,她到了那邊才能找到自己的親人。正是這番話堅定了陶勇醫生為她做手術的決心。

這件事情被收錄進了陶勇醫生所著《目光》一書中,董卿深情地朗讀了如下片段。

“三個月過去了,初春的南方似乎也善解人意,樹上冒出不少嫩綠的新芽為我們送行,後來聯絡員找到我說,王阿婆在手術後的一個星期之後就過世了。那七天裡,她逢人就說政府好。她給自己做了件壽衣,衣服上縫了口袋,口袋裡裝著的是丈夫和兒子的黑白照片。口袋的開口被縫住了,這樣就再也掉不出來了。阿婆請聯絡員告訴我,這些年,她一個人什麼也看不見,在黑暗中很孤獨,很想回家。謝謝我,幫她找到回家的路……”

陶醫生說經過這件事,讓他變得更勇敢了,後來選擇了葡萄膜炎這樣一個比較困難的病作為主攻方向,是因為他想去挑戰疑難。就像他所寫的書名《目光》,目光就是希望,就是光明,他要把希望和光明帶給所有的人。

《朗讀者》陶勇對話董卿 善良不是軟弱,溫柔不是妥協

節目從始至終,陶勇醫生和董卿的溫暖對話都帶給了我深深的感動,讓我幾度淚目。他的經歷曾經讓我們看到了他的堅強,如今節目中的對話又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溫柔。

這種溫柔是大風大浪之後的波瀾不驚,是在面對命運的捉弄時,不逃避不怨天尤人。是對需要幫助之人的悲憫之心。是在看清人生不易之後,依然能全身心投入生活並且認真而負責地活。

“與自己和解,不為難自己”,遵循自己內心需求,按照自己的步伐去活出完整的生命,不驚不懼,不怨不悔,如此這般,方為通透之人。

這種姿態也是種無形的力量,網友評論說,“謝謝陶醫生,他讓我們覺得這世界還沒那麼糟糕,他有十足的理由去怨恨去憤怒,但他依舊體面溫柔,為我所敬重。”

《朗讀者》陶勇對話董卿 善良不是軟弱,溫柔不是妥協

謝謝您,為那麼多失明的人點亮了明燈,謝謝您,讓他們能夠找到回家的路。

祝福陶醫生餘生安穩,也願有更多的人關注關心白衣天使們,天下之人皆知法敬法,少些暴徒,再無醫護人員受到傷害。

《朗讀者》陶勇對話董卿 善良不是軟弱,溫柔不是妥協

———————————

作者@Hello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