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臨近年末,在關於電影的諸多盤點中,除了各種“年度十佳”“年度十爛”備受關注,“評分最低電影”、“最賠錢電影”這樣的榜單也令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畢竟一年中能打響知名度、讓觀眾身心愉悅的好電影也就那麼幾部,剩下那些觀影體驗不好還佔了市場空間的爛片,實在讓人不吐槽不暢快。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不過,仔細觀察各媒體、平臺

的爛片、賠錢電影盤點,基本還是集中於投資大又賠得很慘、明星雲集卻對票房毫無挽救作用的電影上,

比如《阿修羅》、《冰封俠》、《西遊記女兒國》……爛得人盡皆知,也賠得人盡皆知。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2018最賠錢電影Top10)

但放眼一觀國內市場,院線每年上映三四百部電影,這些出現在我們視線範圍內的爛片其實只是極少一部分。

在不起眼的地方,還有更多“小爛片”,

默默上映默默撲街,完全沒有資格留下自己的姓名。有句業內玩笑說得好,你以為你看到的爛片已經足夠,其實他們都是爛片裡的幸運兒。

然而就是這樣一群隱形炮灰,卻能年復一年往復新生,

簡直就是一群神奇的存在。

今天就讓我們轉移視線,一起來認識下這些奇特的電影。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為了讓大家看得更直觀,先以

資料

為大家分享這群神奇之作在國產電影中的概況。

截至本月31號,今年院線共上映國產片357部,

截至

12月25日,國產電影總票房約350億元(含預售);

以票房未過100萬為標準線,在這個範圍內的電影共有169部,約佔總影片數量的47%。而它們的票房只有3687.4萬元,在總票房份額中約佔0.11%。

這意味著我們有近一半數量的國產電影基本處於無人問津狀態。

再往下深挖資料,

還有61部電影的票房遊走於1-10萬元,17部電影的票房未能超過1萬元,

簡直是炮灰中的炮灰。

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在隨便拍個片啟動資金也需要百八十萬的當下,這些片的票房簡直還不夠某些粉絲給愛豆做殺青應援買燒餅呢。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炮灰代表隊

再從內容方面看一看這168部“炮灰電影”,雖然同樣劣質,但也可謂“爛出風格爛出水平”。按型別歸類,它們大致有以下幾類共同點:

型別一:片名強行貼熱點

比如這部名叫《生如夏花》的電影,乍一看差點以為是朴樹轉型做了導演,畢竟我們有太多這樣直接用歌名做片名的先例,例如《梔子花開》,《同桌的你》。

然而這部《生如夏花》和朴樹並沒有半毛錢關係,海報還山寨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從極其簡陋的內容介紹裡也能大致看出這是一部狗血青春片,佩服兩位在豆瓣打了五星的朋友。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同樣赤裸裸盜用名字的還有這部《舌尖上的鬥爭》,看簡介也講了一個美食故事。但鑑於蜀黍文學知識有限,並沒有領會到簡介裡的故事精髓↓↓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宮戰又是啥?

既然詞彙量如此豐富,為什麼不願意自己想個片名?

型別二:打恐怖、懸疑擦邊球

仔細看每月片單,一定會發現其中夾雜著很多部恐怖懸疑電影。這些“*仙”、“*詭”、“*靈”、“*魂”,故事總是圍繞著一個神秘遊戲、神秘老宅展開,最驚悚的部分都剪在預告片裡或者做在海報上。點開正片,幾乎都是粗製濫造稱不上是“電影”的東西。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偶爾有幾部努力在名字上突破套路、爭取能騙一個是一個的“用心之作”。比如某部電影取名叫《姽嫿》( guǐ huà),看起來很有文化的樣子,實際上依舊智障。故事不用心就算了,還抄襲《美國恐怖故事》的海報,節操全無。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一口氣抄了兩張海報,不容易

這類電影往往還會搭配一些情色噱頭,企圖以尺度較大的劇照和預告吸引觀眾,但

毫無疑問肯定都是“照騙”和“預告騙”。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依然還是《姽嫿》的劇照

型別三:知名演員的落魄之作

做演員的奇妙之處就在於,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翻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過氣。

於是明星們在低谷時期為錢為人情拍的爛片,要麼趁著有話題度時被翻出來上映,爭取騙一次票房;要麼打著“知名演員加入”的噱頭,顯得自己不那麼山寨。

因為《我不是藥神》而火起來的女演員譚卓,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拍了一部《吻隱者》,結果被片方蹭著熱點扔進了院線。看過的觀眾就給了四個字評價:原地爆炸。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曾經的TVB當紅小生,如今已經過氣的演員林保怡,現在也只有出演爛片的份了,這部片名知音體的《敦煌不了情》簡直是中西元素大亂燉。片方極力以華麗文案營造民族情懷,然而這宛如遊客照的劇照還是出賣了爛片本質。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型別四:土味現實題材

這類電影主要

聚焦于都市、農村、民族、兒童等地域和群體

,雷人程度相對較小,但礙於創作能力和成本的限制,整體呈現出

風格土、製作粗糙、演技拙劣、情感尷尬

的特點。

這部講述少年兒童玩音樂的《搖滾小子》就是典型的中華土味片,同時黑了搖滾、迷笛音樂節,看完預告片馬上會對搖滾樂產生新的認知。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漂亮的村事》、《我是檢察官》、《天使的聲音》、《馬蘭花開》等低配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則試圖以小人物的故事煽情,以迎合主旋律。但生硬的敘事只能適得其反,最終成為無人關注的炮灰片。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型別五:未能“突圍”的小眾文藝片

在這些超低票房的電影裡,也有一些深受文藝青年們熱捧的“佳作”,如《清水裡的刀子》、《北方一片蒼茫》,《最後的棒棒》和拍過《盲山》、《盲井》的導演李楊的新作《盲·道》 。

《清水裡的刀子》獲得了釜山電影節新浪潮獎、《北方一片蒼茫》是first青年影展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獲獎片,《最後的棒棒》同名電視紀錄片在豆瓣擁有9。7的超高評分,《盲·道》的導演在邊緣人物題材方面很有口碑。但這幾部電影的故事對普通院線觀眾實在缺乏吸引力、視聽語言也極其考驗觀眾的觀影耐心,因此也淹沒在了炮灰大部隊中。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透過以上幾個典型案例,我們對2018年“炮灰電影”有了一個大致總結。回顧過往片單,這樣的電影實際上每年都在重複出現。這其中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市場原因,也有著深層次的行業弊病。

一、炮灰爛片入行門檻低,圈錢迅速

低劣恐怖、驚悚、懸疑、喜劇片雖不受大部分觀眾的待見,但在很多無心創作的片方眼裡,卻是極划算的買賣。對投資方來說,這類電影具有

入行門檻低、投入資金少、製作週期短

的優勢。投資十幾、幾十萬,風險不算太大。如果能僥倖在亂市中分得一杯羹,賣到個一百、兩百萬,看上去穩賺不賠。最後再賣一次網路版權還能接著撈一筆,無論如何都是划算的。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國產型別片仍然處於不成熟的階段,有限的好片無法滿足所有圈層的需求;而觀眾又並非完全是理智的,很多人明知很大可能是爛片也抱著隨便看看的心態僥倖一看,

這無形中也就成了滋養爛片的溫床。

既然總有市場,片方又何樂而不為呢?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二、電影被金融滲透,淪為洗錢工具。

近年來,“電影洗錢”成為被業內外熱議的話題。為何各方的不明資金都選擇投拍電影來讓黑錢合法化?一篇來自虎嗅網的報道非常直接地點明瞭答案↓↓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由於此前影視行業稅率相對較低、預算製作不嚴謹,為透過投資電影來操作“洗錢”,提供了非常大的操作空間。

行業內人士稱,這樣的方式最終損耗只有20%,運氣好還能賺一筆,這簡直相當於天上掉餡餅。

看起來票房很慘淡的電影,背後很有可能是一群早已喜悅不已的“金主”

。電影的本質是什麼,對他們而言根本不重要,最後買單的反正都是單純的觀眾。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涉及洗錢風波、引發今年影視圈大地震的電影《大轟炸》

三、抱了國家的大腿,卻缺乏誠意

出於對城市、行業的宣傳需要,以及拉動旅遊和經濟的需求,不少國家機構、地方政府都設立了影視投資的預算,比如與企業一起建設影視文化小鎮,或是對在當地取景的電影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還有更直接的地方政府下屬的影視公司直接參與電影投資。

多樣化鼓勵電影發展,以電影為宣傳手段順便再創造些經濟效益,本來是好事,但因為有政府官方保底,藝術創作、投資風險、製作質量,基本就不在這些電影的考慮範疇。最後要麼作為地方政績和宣傳工具亮一下相,要麼讓國有企事業單位發票包場觀看,更有甚者拍完之後便不了了之。這樣的“炮灰”,理直氣壯,反正花的都是公家的錢。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今年10月靠口碑逆襲的《無雙》

對於以上這些本不對電影藝術有敬畏之心的創作者,我們能做的只有用人民幣投票。

只有不再為他們買單,才能減少“劣幣驅逐良幣”的可能。就今年出現的不少現象級電影來說,口碑的確已逐步成為票房保證,這是好的現象。

——————————————

在數量龐大的“炮灰電影”裡,我們真正要惋惜的,是那些想好好做內容,卻礙於各種原因沒有取得預期成績的電影,如上文提到的《清水裡的刀子》、以及票房雖沒那麼慘,但同樣未能出圈的國產佳片《米花之味》等,無論是題材還是主創的藝術修養及創作水準,它們其實都比大部分炮灰電影要強,但最終還是淪為同類,令人唏噓。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用明麗清新電影語言聚焦留守兒童的《米花之味》

預算限制、市場的消費習慣固然是大問題,但網路時代最大的益處便是口碑的傳播速度極快,既然沒有贏得觀眾的支援,的確應該從內容創作、營銷方式等角度作出反思。

個性化的表達與大眾需求之間既矛盾也有平衡之法,只是需要去找到其中的關竅。

將於12月31日上映的《路邊野餐》導演畢贛的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就靠“末日營銷”的概念,預售票房已經破億。且不論其中的格調高低,活泛的營銷思路,值得那些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的優秀“炮灰片”們借鑑。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網路發行,“炮灰電影”的一個出路?

或許目前對於這些品質還不錯、但在院線無太多立足之地的電影來說,選擇網路發行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一個典型例子便是2016年的懸疑犯罪電影《黑處有什麼》,院線票房760萬,透過愛奇藝的“文藝院線”線上發行,一週之後播放量累計達到878萬次,成為小爆款。另外一部家庭喜劇

《睡沙發的人》也走純網路發行的路線,十天便收回了成本。

357部國產片,169部票房不到100萬!2018年“炮灰電影”整理

電影《睡沙發的人》

可以預見的是,明年這些類似的電影依然還會每月片單上大幅湧現。由於市場不健全而導致的問題,仍然需要時間來解決。

但我們一遍遍提出這些爛片、炮灰電影的存在,也是希望讓那些對電影還有那麼一點點夢想和敬畏心的創作者們,能有所警示和反思。實現自我價值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仍是

尊重電影,尊重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