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祿貞:一個幾乎改變辛亥革命走向的人,孫中山贊其“蓋世之傑”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隨後革命之火席捲整個南方,各省先後爆發起義、宣佈獨立,南方的革命形勢如火如荼。當時北方的革命黨人其實也在積極策劃、醞釀,甚至一度幾乎改變了當時的歷史走向。

當時,在清廷嚴密控制的北方,革命黨人也在積極活動、籌劃革命舉措,以達到策應南方革命、推翻清廷的目的。對於當時的情況,大家比較瞭解的是閻錫山等人在山西的舉義。其實當時在北方還有更高級別的人物(鎮一級的統制)、更大規模的舉義,在醞釀、實施。

吳祿貞:一個幾乎改變辛亥革命走向的人,孫中山贊其“蓋世之傑”

在辛亥革命爆發前,第六鎮統制吳祿貞、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第二混成協統領藍天蔚就計劃借灤州秋操(實彈演習)的機會發動兵變,借勢起義。但是由於辛亥革命的突然爆發,計劃被迫擱淺。

隨後屯兵灤州的張紹曾聯合藍天尉,舉行兵諫要求雙方停戰、要求清政府實行立憲。這無疑是在搖搖欲墜的清廷身上,又狠狠地戳了一刀。清廷一方面以積極籌備立憲作為迴應,這樣做一是形勢所迫,一方面是立憲派藉機上位推動立憲;另一方面清廷派吳祿貞前往灤州彈壓張紹曾他們,企圖達到藉機剝奪吳的兵權並讓他們自己內耗的目的。

吳祿貞到達灤州後立即聯絡張、藍二人準備舉義並三路會攻北京。恰好山西的閻錫山等人發動了起義,清廷又任命吳為山西巡撫前去彈壓。

吳祿貞到達石家莊之後,馬上隻身前往娘子關密會閻錫山。隨後二人協商組成燕晉聯軍,並立即開赴(晉軍)石家莊匯合第六鎮的部隊準備向北京進軍。

北方義軍三箭齊發,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倘若成功清廷下野是必然的,而辛亥革命也將以另一種結果而成功。再往後也就沒有袁世凱什麼事情了,而其後爆發軍閥混戰的可能性也將大大降低。

吳祿貞:一個幾乎改變辛亥革命走向的人,孫中山贊其“蓋世之傑”

吳祿貞的革命歷程

吳祿貞(1880年3月6日-1911年11月7日),字綬卿,漢族,湖北省雲夢縣人。1896年懷著為國雪恥的志願,毅然投軍。與孫武(武昌首義的英雄)、傅慈祥等志同道合的愛國青年成為摯友。

由於表現優異得到張之洞的賞識,於1898年,被推薦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陸軍。在校結識了張紹曾、藍天蔚,三人學習成績突出,志趣不凡,被稱為“士官三傑”。另外,他的突出表現也得到了當時在校的滿清皇族良弼的賞識,為他日後能夠迅速在軍中得到高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他先是發起組織勵志會,後來在橫濱拜訪了孫中山,被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所吸引,於是毅然加入了興中會。

他體格瘦小,談吐了得,為事專斷,不喜為人下,花錢如流水,納娼為妾遂破費良多。其事蹟被後人編為戲曲,與雲南的蔡鍔齊名,時稱北吳南蔡。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孫中山決定在珠江、長江流域乘勢起義,派吳祿貞、傅慈祥秘密回國,與唐才常共同謀劃。吳祿貞和秦力山指揮的自立軍前軍為庚子年長江流域大舉中唯一發難者。自立軍起義失敗後,吳祿貞重返日本。

1901年冬,吳祿貞從士官學校畢業,回到武昌後,被張之洞扣押。在審訊時,張之洞反被吳祿貞說服,委他以重任,任武昌武普通學堂教習、會辦。於是吳祿貞利用職務之便並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廣泛撒播革命火種,

1903年,吳祿貞應黃興邀請,同李書城、耿覲光等人前往長沙與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在湖南發起組織華興會,積極協助黃興制訂在長沙起義的計劃,籌劃湖南獨立。

吳祿貞:一個幾乎改變辛亥革命走向的人,孫中山贊其“蓋世之傑”

後來清廷在北京設立練兵處編練新軍,吳祿貞被好友良弼舉薦獲准。黃興勸他“投身中央,伺隙而動”,吳於是北上就職。1904年5月奉調入京,任練兵處軍學司訓練科馬隊監督。

其實他的被重用有兩層意思,一是當時袁世凱在小站編練新軍後陳果顯著,北方新軍的戰鬥力陡升。但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副作用,就是袁世凱已經變得尾大不掉難以駕馭。所以招他進入軍事領域,有削弱袁的本意,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步棋。另外吳的確是個人才,而良弼也非等閒之輩,所以英雄識英雄,以後的發展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再後來吳祿貞輾轉軍中多處任要職,最後一方面在良弼的大力提攜下,另一方面在同盟會鼎力支援下(花了巨資)吳得以出任第六鎮統制。新軍第六鎮是袁世凱的嫡系部隊,原統制為段祺瑞,軍中大小官員皆是袁世凱親信,對於吳祿貞的上任充滿了敵視,這也為日後吳的犧牲埋下了伏筆。

吳祿貞到任後對現實情況是看得比較清楚的,所以他也相對地採取了一系列對應的步驟。比如說整天花前月下、表面上不問軍中事以此來麻痺對方。但在他認為時機成熟的時候,他就會採取斷然措施大膽地對第六鎮實施“手術”,以達到逐步真正掌控實權的目的。攆走原來的參謀長(好像兼任協統)換成同盟會的人,就是他的一次重要舉措。

不過以他一個人力量對抗袁世凱一個體系的重壓,的確是難之又難。以袁世凱當時的能力、手腕以及實力,可以說是對於北方是盡在掌控,可以想見當時吳祿貞的處境是多麼兇險。

吳祿貞:一個幾乎改變辛亥革命走向的人,孫中山贊其“蓋世之傑”

血灑石家莊

在帶著閻錫山的部隊到達石家莊後,軍中就傳出了吳祿貞的親信警衛營長馬步周要對其不利的訊息。但吳付之一笑,並且還拒絕了閻錫山派兵保護他的提議。個人認為之所以這樣可能和他麻痺大意有一定的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吳祿貞心裡應該對很多現實的情況看

很透徹(尤其是對於第六鎮的實際掌控情況),明白自己是在做一件不可為的事情,所以他才會淡然處之盡力不激起突變,以期待兵變木已成舟好把第六鎮完全拖下水;另一方面馬步周以前的戲應該演得很到位,嚴重矇蔽了吳祿貞。在這裡就可以看出袁世凱的水平的確很高,很早就埋伏下了一個很重要的棋子。

個人認為袁世凱或者是其手下,主導了刺殺吳祿貞的可能性最大。而良弼主使的說法只有可能性,而可行性基本沒有,因為他不具備這個條件。

當天深夜馬步周帶領其同夥闖入吳祿貞的辦公室,殘忍地殺害了吳祿貞和他的兩名同志。閻錫山的部隊聞訊後,只有匆忙撤回山西(他的部隊只有兩三千人)。而其它兩路部隊也面臨著相似的情況,最後都因為對於部隊的掌控力不足,而被分別瓦解,三路進軍的計劃遂告失敗。

吳祿貞:一個幾乎改變辛亥革命走向的人,孫中山贊其“蓋世之傑”

後人的評價以及這次行動的意義

吳祿貞犧牲後的次年,在山西和上海都舉行了高規格的追悼會,當時的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還特頒第一號撫卹令,諡為大將軍,稱其為“蓋世之傑”。而他曾經主政過的延邊地區,老百姓還自發地為他披麻戴孝場面異常感人。

吳祿貞、藍天尉、張紹曾等人的革命行動雖然失敗了,但對於清廷的打擊,以及對袁世凱的撼動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對於清廷最後的退位作用是相當大的。另外他們曾經以各種藉口扣押了大量發往武昌前線的軍用物資,為南方的革命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還有閻錫山的部隊在返回山西的半路又折回石家莊,最終得以將當時扣押在車站的軍火、物資等等悉數運往山西,對山西的革命提供了巨大的幫助。據說光銀兩一項,就達到了幾十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