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愛青凜若霜雪(三)

此愛青凜若霜雪(三)

綜述

­­

這部小說以靈動的筆觸展現了一個因愛執著、因愛生恨、由恨成全愛的故事。佛家講,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憎會、怨別離。小說中的三個主要人物,代表了愛的不同境界,或者說愛所招致的不同感知體驗。按照佛學十二因緣法的邏輯,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因愛而想獲取,得到便產生執著,十二因緣前後相續。愛取有為第二重因果,即從現在因到未來果。愛、取是現在迷惑,有是現在造業,生老死是果。 ­

我們有了受,就迷在其中,對於所受之事物產生貪愛。有受就便有了“愛”,對這個受染著、渴求,心生愛染貪戀。貪愛心加深執著,不願舍離,稱為‘取’。不止不願舍離,還希求將來獲得更多。因為我們執取渴求,希望將來擁有更多東西,因執著而產生了將來之 ‘有’。

小說情節中的雪靈紫瀟,因為貪戀青空潔白清幽的美貌與溫柔又決然不悔的冷然氣質, 不惜耗盡五百年修煉的靈力,成為普通人。這是一個巨大的執念,他的詛咒因愛而發,成為一對戀人因愛生恨的緣起。我們不得不在某種程度上佩服紫瀟這種廢棄靈力為愛冒險的決心,但他的愛,卻是以佔有為目的,是狹隘的、自私的。

愛,應該是靈魂的行為。深入靈魂的愛,即使遭受詛咒,亦可在某刻覺醒。青空和冷霜這對苦戀的愛人,因詛咒糾纏三生三世。青空化身為二,身魂分離。身者長歌、皎月是她的形貌,魂者子瞳、恩同是她的骨性,二者卻不能完美。

不知情的冷霜和凡濁的世人無異,在愛情的渴求中架構起形與質、身與魂的拷問與考驗。他沒能捱過肉體的魔障,卻終於在最後時刻覺醒於靈魂的昇華。因此在冷霜的愛情價值體系裡,雖然外在形式與內在力量在暗自較量,自己執著地認定外在的決定意義,但最後子瞳、恩同肉體消亡的那一刻,他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愛的,正是她的魂。人因魂而生,貌以神為依託。我們愛一個人,正在於對方就是他(她),而不是別人。

凡夫俗子鮮有人能透過美色的考驗,但可貴的是,我們在愛情化作親情之後,在對方的容貌老去之後,依然在心裡愛著她(她)。這愛也許已被我們否定過,被我們忽視過,但某個時間,或者生活出現波折,或者生命接近原點,這樣的時刻,我們總會竊笑自己對愛情心安理得的漠然。原來愛情本身,就是一種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