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真理,勝愛吾師

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最近重讀了亞氏的Politics(《政治學》),前兩年讀了一半就放下,覺得散亂無章,找不著頭緒,和《尼各馬可倫理學》的佈局緊湊,邏輯嚴密大有不同。倫理學講的是過有德性的生活,合乎理性的生活,區別於動物和奴隸。人的幸福在於實現自己的能力。政治學是哲人對政治生活的判斷。

共同體是人的聯合,為了獲得善,按他的倫理學,

所有人的行為都是為了達到某種他們認為對自己有益的目的,所以人類的聯合是為了尋求善。

人是政治動物。政治生活是人最大的善,節制人的性慾和食慾。

家庭和共同體只是大小程度的差異,大家庭是小城邦,小城邦是大家庭。假使管理者按科學方法管理城邦,他就是部分地管理,因為他自己也服從於法律。

亞氏用笛卡爾的分析綜合方法(原來笛卡爾並非其方法論的原創),把複雜問題拆解成簡單部分,追蹤溯源,逐一分析了政治體制的元素。

吾愛真理,勝愛吾師

人最早的聯合是男人和女人,政制的最小單位。他們的生活離不開彼此,他們結合是為了產生後代,這種結合不是依靠選擇,而是和動植物同樣擁有的自然慾望,希望留下與自己相似的後代。這不同於人理性思維的衡量、選擇的能力,即便在一株植物上也可看到雌雄合體。

第二種人的聯合是管理者和從屬者。這種聯合來自人的天性,其目標也是生產和儲存自身。

第三種聯合是從家庭中衍生的村莊。

人天生就傾向於共同體的生活。就其性質和完美程度而言,共同體在本質上高於家庭和個人,如整體高於部分。

好比一個人被毀壞了,他的手和腳也就沒有什麼確切意義了;或一個雕像,整體破壞了部分也就不復存在,因為不再保有雕像的樣子(形式);當發出的詞含糊不清,詞的意思也不再一樣了。

吾愛真理,勝愛吾師

有教養的心靈的標誌是:玩味某種思想,而不必接受它。

整體(形式;form)高於質料(material),儘管質料是先行存在的。所以說手和腳不能離開人而存在,人離開共同體也無法自足。(如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描述的,一個人沒法獲得所有行業的技能,鞋匠不能取代鐵匠)如果由於個體的敗壞導致不能參與共同體的生活,這樣的人比動物更差勁。但如果一個人不需要任何東西,可以自足,這種人高於人類,是神。由此可以推論出:政治共同體性質上優於人類個體。

亞氏賺錢論

共同體的聯合源自人的本性,人們透過這樣的活動獲取德性。因此人們努力建造它,第一個建立政治共同體的人是將最大的善帶給了人類。

因此,人們如果成就天性賦予他們的善的本性,就是最好的動物,但如果人沒有正義和法律就是最壞的動物。不義之人擁有更多的武器只會更兇殘。孟子說:“人之有道也,飽食、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孟子·滕文公上》)

人內在固有的實踐理性和德性都指向善,惡人卻把二者當作武器作惡。他們暴躁敗壞的癖性讓他們失去德性,毫無知覺,成為無惡不作的人。

政治秩序將人帶回到正義,希臘人把政治秩序和正義標準同一而論。也就是說,建立政治共同體,讓人避免罪惡,將他們帶入正義和德性的最好狀態。

吾愛真理,勝愛吾師

論說家庭管理的第一個部分是財產。亞氏的賺錢論精闢入理,即使在今天這個時代仍然適用。每件事物都有其目的,如醫術的目標是治療,掙錢的目標,沒有止境。

賺錢是為了有錢,按理說,財富總是有限的,賺錢是為了用。

有一種人是以賺錢為目的;另一種為家用,他們總想著賺更多錢或存下來。這麼做的理由是對生活的渴望,但不是對美好的生活(德性的生活)。因為慾望永無止境,他們腦子裡的每個細胞想的都是怎麼賺錢。的確,所有人都在忙著掙錢,好像這就是他們的目的,每件事都要有利於這個目的。因此,這又區分了有必要的賺錢和不必要的賺錢。

從自然本性上說,家裡需要的食物是有限的,有三種賺錢方式:一是用自然的出產來得錢,包括田裡出的、海里產的等,這是種有用的方式;一種是貿易交換;還有一種是錢生錢、放利,是可恥的。

雖然生活只需要一定數目的錢,但大家為了一些想像中可欲的東西,想要更多的錢。特別是養家的人,為了生活必需品,掙錢是他們的責任。商業卻是為了錢本身。如果單單

為了過德性的生活,他們就會滿足於自然必需品,然而每個人尋求的是滿足自己的慾望。他們試圖用有限之物來滿足無境的慾望。

吾愛真理,勝愛吾師

人生來就渴望知識。

有些人為了生活得更好焦慮,他們努力地改善物質生活。因為他們說,人只有沉浸在這些物質享受裡才會開心,似乎大量的財富可以帶來這些,於是他們絞盡腦汁法地想法掙大錢。其實對於養家的人,家庭成員過得好才是他的目標,而無休止地賺錢來追求好的生活可以說是用錯了力,本末倒置。柏拉圖的健康城邦(豬的城邦)正是由於追求生活奢侈品而墮落。

當人們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滿足物質享受,就會找別的方式獲財,透過濫用他們的良知、技術,做違反本性的事。

那些堅持將享樂、權利、榮譽當作生活目標的人認為最好狀態下的共同體是人們生活得快樂,有很多錢,贏得很多榮譽或能統治很多人。而

以過德性的生活為當下目標的人們堅持,最好的政治狀態是過符合德性的和平生活。

所以說,在每個人意見裡,最好的共同體是過上他們選擇的生活。

吾愛真理,勝愛吾師

柏拉圖著名的囚徒喻言

接下來討論歷史上曾經真實存在過的,或書中智者記述下來的,包括柏拉圖對話錄在內的各種政體形式。亞氏對柏拉圖大加批判,特別是《理想國》中惡名昭著的婦女兒童共有,因為過度地尋求統一。其實柏拉圖提出這個設想的初衷是為了哲學論證,而非要將之付諸實現。

柏亞的分歧究根結底來源於他們對第一哲學的不同觀點。亞里士多德否認存在獨立於具體事物的理念(idea, form),以形質論和目的論作為知識論的補充,這使得他在認知事物上與柏拉圖非常不同。柏拉圖的觀點是

哲人為獲得知識必須爬出洞外,攀升到理念世界的領域,從而認識善(理念,)得到善的徹底光照後,以知識作裝備回去認識城邦。

亞氏卻認為,善大量存在於人與同伴之間的道德交往中,隨處可見,根本用不著爬出山洞。事實上亞氏的政治生涯確實比柏拉圖成功,柏拉圖兩次遠行教化僭主敗北,自己也被當作奴隸販賣,幸虧被朋友贖出。亞氏卻成功教育出征服世界的亞歷山大大帝。

吾愛真理,勝愛吾師

很多人從出生開始就呆在自己挖的洞穴裡,所見的世界不過是被陽光拋到洞穴牆壁上的影像,卻被當作真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