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其實並沒有輸給劉邦,但少不鬥多,一個人終究鬥不過一群人

首先,少不鬥多,一個人終究鬥不過一群人。離間計致項羽集團范增走亡,鍾離昧靠邊站得不到信任,就連馬伕呂馬僮也歸隊漢營;項羽疑師遠將,兵走友叛,形單影隻;其次,長不勝短,戰線長的打不過戰線短的。劉邦關中至滎陽的後勤保障通道距離近且暢通高效,保障有力;項羽彭城距滎陽的糧道距離路遠且阻,屢遭彭越襲擾,保障困難;再者,弱不贏強,勢力弱的最終不能贏勢力強的。

項羽其實並沒有輸給劉邦,但少不鬥多,一個人終究鬥不過一群人

韓信北伐屢戰屢勝,地盤越來越大,人員越來越多,勢力越來越強。項羽的地盤越來越小,人員越來越少,勢力越來越弱。還有就是小不吃大,塊頭小的總是吃不掉塊頭大的。公元前202年末,劉邦、韓信、彭越聯合攻打項羽,項羽兵圍垓下,遂敗走烏江,自刎。滅秦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主持分封,矛盾重重。項羽忙著揪鬥各諸侯,捲入混戰。

項羽其實並沒有輸給劉邦,但少不鬥多,一個人終究鬥不過一群人

劉邦拉攏諸侯,許諾建國後分封為王。一個孤家寡人的滅火隊隊長,一個死海皆兄弟的大哥,有肉大家享(建國後的做法那是後話,先哄住了再說)。失去時機,失去人心,失去兄弟,他輸得不冤枉。再者,鴻門宴上放走劉邦,失去了翻盤的機會;放逐殺掉義帝熊心,失去了諸侯國擁戴的信任;自立西楚霸王,封立十八個諸侯國,任人唯功唯親,革命不徹底,是半拉子工程,埋下了諸侯國叛亂的禍根;分兵龍且致齊地攻打韓信。

項羽其實並沒有輸給劉邦,但少不鬥多,一個人終究鬥不過一群人

致龍且十幾萬兵力在濰水敗於韓信,犯了戰略性錯誤,應集中兵力攻打劉邦;項羽對決於劉邦的陣地戰,奔波於彭越的游擊戰,無奈於韓信的運動戰,失敗於垓下的殲滅戰。一代戰將項羽,滅秦,終結了一個時代,啟漢,開闢了一個時代。項羽其實並沒有輸給劉邦,他只是輸給了自己。他是能繼承皇位的,都已經打完仗了,正常來說,不是應該登基的嗎?

項羽其實並沒有輸給劉邦,但少不鬥多,一個人終究鬥不過一群人

可惜沒有太多的歷史作為參考,畢竟皇帝只有一個秦始皇,項羽沒有選擇登基,也是合理的,不能說他蠢。他選擇了分封,然後他回去當他的楚王了。也就是說項羽是想恢復戰國時的情況,也是沒錯,他是六國後裔,恢復六國也沒什麼不對。但這種做法就是如同袁世凱復闢一樣,是得不到社會中堅認同的。關鍵就是項羽軍隊的不認同,你繼承皇位,手下就能分贓,你回去做楚王,手下就是敢怒不敢言,要不是項羽的威望,怕不立刻兵變了。

項羽其實並沒有輸給劉邦,但少不鬥多,一個人終究鬥不過一群人

我覺得主要原因不在於政策地緣什麼的,他們兩個不明白身邊總有明白人,主要原因在於性格,劉邦重要的謀士陳平和將領韓信一開始都在項羽那邊,劉邦善良,項羽好殺人,諸侯站隊的時候誰不現在看來更安全的那一方,劉邦自身能力在我看來很低,他就是聽話,誰的話都聽,史記裡他的每一步都是在別人的指導下走的,錯的話也聽,聽出了鴻門宴,但是他是有判斷力的,聽的對的話遠遠多於錯的話,所以他身邊的那些大神的才能都能很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