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邊的溫情——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人往往在經歷了許多痛楚之後,才會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厚重,所以儘管是一個民族的百年史,當東北特有民族鄂溫克族——“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的百年生活在遲子建的筆下緩緩流淌時,我感受不到激盪,而覺溫情。

遲子建,1964年出生於中國的最北端漠河市,1983年開始寫作,把自己對文字的熱愛傾注在那些生活在東北黑土地上的小人物身上,出版了四十餘部單行本。

河岸邊的溫情——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遲子建

然而,我想說的是,2002年的5月其丈夫遭遇車禍意外離世後,她把自己痛徹心肺的悲傷揉進額爾古納河岸邊,竟化成了一個民族的故事,古老而溫情,神秘而厚重。愛隨山雪而藏,思念隨文字而酵。

河岸邊的溫情——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河岸邊的溫情——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如蕭紅的《呼蘭河傳》一樣,一條河、一座山蘊藏的不只天地風物,更有靈魂的對語。

河岸邊的溫情——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小說一開始就這樣寫道,滄桑又和諧,悠長而溫暖。

鄂溫克族,這個銅石器並用時代就居住在貝加爾湖畔的民族,數百年前遷徙至中俄邊界的額爾古納河右岸。他們信奉薩滿,追逐馴鹿,和所有的民族一樣與自然抗爭、繁衍,與自然融為一體演繹生命的讚歌。

河岸邊的溫情——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書寫一個民族的百年史,到底用什麼樣的筆觸呢?遲子建帶給了我們緩慢的講述,收放自如中一種溫暖的關懷。

民族的傳奇是個體的精神,個體的愛恨情仇是民族的延續。哈尼薩滿為救他人而犧牲自己的一個又一個孩子,不只因為她是薩滿,而是山林賦予那個民族的大愛;“我”和拉吉達、瓦羅加的愛情和婚姻,不只因為飢餓和戰火,而是自然生態中的靈魂碰撞。不管是一群群馴鹿留下的足跡,還是“我”留在岩石上的巖畫,都是對生命規跡的記載;不管是薩滿憂傷而溫暖的神歌,還是依蓮娜支離破碎而有靈性的皮毛畫,都是對生命姿態的描繪……

河岸邊的溫情——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河岸邊的溫情——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達瑪拉珍愛羽毛裙,拉吉米吹響木庫蓮,西班埋頭造字,瑪克辛姆刻著字……一切的故事都是那麼平靜,那麼溫情,靜靜地發生在額爾古納河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