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為何被稱為老佛爺?背後由來揭曉原來清朝不只她有這稱號

慈禧太后為何被稱為老佛爺?背後由來揭曉原來清朝不只她有這稱號

看清宮戲,我們常常會看到李連英一口一句稱呼慈禧太后為“老佛爺”,而慈禧太后則稱呼李連英為“小李子”。

這裡插一句,李連英是慈禧的心腹太監,很多書把“李連英”寫成“李蓮英”,這其實是錯誤的。作家霍達在寫《補天裂》一書時,專門查閱了李連英的墓碑碑文,上面寫的是“李連英”而非“李蓮英”。

稱呼李連英為“小李子”這個容易理解,李連英姓李,稱“小李子”既顯得親切,又可以倚老賣老,顯擺出一種高高在上的氣度。

慈禧為什麼被稱為“老佛爺”?

可是,稱呼慈禧太后為“老佛爺”就不好理解了。首先,慈禧太后一個女流之輩,稱“爺”就讓人覺得不倫不類,再加上一個“老”字、一個“佛”字,就更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人妄加猜測地說,之所以稱呼慈禧太后為“老佛爺”,那是李連英為拍慈禧的馬屁,專門替慈禧量身定做所構思出來的“美稱”,意為吹捧慈禧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再世。

事實並非如此。只有稍微通熟一點清朝的歷史,就不難發現,

“老佛爺”其實並不是慈禧專用稱呼,清代歷代皇帝都曾被稱呼為“老佛爺”。

怎麼會這樣?

這又得從古代帝王的名號說起了。

通常,歷代帝王都會有“廟號”、“諡號”等等稱呼。

就拿慈禧的丈夫咸豐帝來說,“咸豐”不是名字,是年號,清朝十帝都是一帝一年號,所以,用名字來指代皇帝的名字,算得上是清朝的一大特色。咸豐帝的名字是愛新覺羅·奕詝,愛新覺羅·奕詝在位時,臣民是不能直呼他的名字的(當然,就算他死了,只要還是清朝統治,臣民也同樣不能直呼其名的),那麼,該怎麼稱呼愛新覺羅·奕詝呢?無論是書面還是口頭上,通常都是用“今上”二字,即“當今皇上”的意思。

(相關報導:

慈禧太后的崛起是運氣好?她用計發動政變、一連扳倒政治宿敵…靠4大關鍵坐穩權力核心

更多文章

但愛新覺羅·奕詝要是死了,則“今上”的稱呼就應該留給下一任皇位繼承人了,則對曾經的“今上”,就應該加“諡號”、上“廟號”了。愛新覺羅·奕詝的諡號很長,共有二十五個字,為“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按照中國人的習慣,一般用省略簡語,就稱“顯皇帝”;愛新覺羅·奕詝的廟號為“文宗”,人們稱他為“清文宗”。再舉一個例子,中國歷史上最仁慈的君主是宋仁宗趙禎,“仁宗”是廟號,諡號是“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宋仁宗的年號是宋朝皇帝中最多的,共有九個:天聖、明道、景佑、寶元、康定、慶曆、皇佑、至和、嘉佑。所以,就不能像清朝一樣用年號來稱呼他了。那麼,在宋仁宗的有生之年,人們又不能直呼其名“趙禎”,那除了用“今上”稱呼他之外,還會有其他什麼稱呼嗎?

有的。

通常,

帝王除了“廟號”、“諡號”之外,還有一個不成文的“特稱”

,當然,不同朝代皇帝的“特稱”是不同的。比如說,西漢皇帝的特稱為“縣官”;東漢皇帝的特稱為“國家”;到了宋朝,皇帝的特稱就叫“官家”。《水滸傳》第十九回中,阮小五唱了一首打漁歌,裡面就有關於“官家”的歌詞,為:“打魚一世蓼兒窪,不種青苗不種麻。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

說了這麼多,該回到“老佛爺”的話題上來了。

“老佛爺”,就是清代帝王的“特稱”

把皇帝稱呼為“老佛爺”?怎麼這麼奇葩啊?

話說,明代有一位女真部落尊長,名叫李滿住。“滿住”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吉祥”、“仁厚”的“佛爺”,李滿住有一位很了不起的後代—清太祖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建國後,歷代清帝就以“滿住”作為特稱。開始時,根據這個音譯成漢語,又稱“滿柱”、“曼珠”,後來則乾脆意譯為“老佛爺”。

慈禧讓別人稱她為“老佛爺”,目的很明顯,即希望別人拿她當成皇帝看待。

可見,慈禧並非清朝皇帝,本來是不應該叫“老佛爺”的,但因為她太張揚,反倒使後人只知道她是“老佛爺”,而不知道康熙、乾隆也曾經被叫作“老佛爺”!

再補充一句,慈禧的名字其實也不叫慈禧。

慈禧到底叫什麼名呢?事到如今,已經成了一個永久難解的謎。所能夠考究的,是她的姓—那拉氏,因為她的祖先居住在葉赫,也稱葉赫那拉氏,玉牒(皇族家譜)稱她是“葉赫那拉氏惠徵之女”。

慈禧在咸豐元年(1851年)被選入宮,當年就被封為蘭貴人,咸豐四年冊封懿嬪,生子後晉封為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咸豐死後被尊稱為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即慈禧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