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送給四十歲的男人

《送別》,送給四十歲的男人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送別》,送給四十歲的男人

長亭、古道、還有那碧綠連天的芳草和無盡頭的遠方,本是悠然自由,放鬆心情的場景,然而卻偏偏選擇在夕陽西下,還有那讓人頓生惆悵的笛聲和讓人產生思念的楊柳,在晚風的攪拌下,已讓人無心欣賞美景,只有了哀愁,因為一定是要出門遠方,離鄉背井,被逼離開曾經愛過的土地、相處的人、和有記憶的故事。不同人面對此情此景,都會產生不同的聯想,而我此刻突然想到的是“良辰好景虛設,更與何人歡?“。心情是沉重的。

《送別》,送給四十歲的男人

做為男人,特別是年到中年的男人,上有老、下有小,不管碰到什麼事都應該頂天立地。男人有淚不輕彈,我們都是男子漢,再苦再累也要扛著,千萬不要掉了面子啊,如是,想起了酒。”何以解愁,唯有杜康“。只要有了酒,縱使上刀山、下火海,也是小菜一碟了。一壺濁酒也行,酒成了最好的安慰劑,可以盡情發洩,不分晝夜,一切盡在不言中,舉杯就往肚中衝,但願從此得安寧,然而那煩人的笛聲,卻綿綿不斷地襲來,像催命鬼一樣,讓你放下酒杯,內心痛苦才下心頭、卻又上了眉頭。離別是不可避免了。

《送別》,送給四十歲的男人

每每在脆弱的時候,或者碰到感傷事情的時候,總喜歡聽這首歌,本想從中找到些安慰,但恰恰相反的是,越聽越傷感,且越陷越深,還會產生傷感的共鳴。很想做歌詞中即將遠行的君子,但夢想與現實總有那麼些差距,如是,不只是傷感,還有了無奈和徒生傷悲。

《送別》,送給四十歲的男人

一首好聽的歌,本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盛極一時的著名校園歌曲,五四時期著名音樂教育家李叔同先生(弘一大師)於1910年前後所作,是根據美國人j。p。奧特威所作的曲調填以新詞而成的,一直持續至今,經久不衰,可見代表了多少人的心聲,不止是離別的學子,更是站在人生取捨,得失時刻,最有代表意義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