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的《承歡記》:麥承歡是一個和喜寶完全不同的事業型女子

亦舒的《承歡記》:麥承歡是一個和喜寶完全不同的事業型女子

“想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很多很多的錢也是好的!”

喜寶的這句名言,相信很多的人都耳熟能詳。

郭采潔主演的電影《喜寶》今日上映,這是亦舒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一部小說。

相對於喜寶,我更喜歡亦舒《承歡記》中的麥承歡,一個不同於喜寶的事業型女子。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出生於上海,5歲到香港定居。倪家兩兄妹(倪匡、倪亦舒)都當了作家,而且都成了香港文壇的頂尖大咖。

香港文學圈有種說法:寫言情的亦舒,寫科幻的倪匡,寫武俠的金庸,是香港文壇的三大奇蹟,其中唯一一個女性就是亦舒。

亦舒是華語世界獨具影響力的作家,至今已出版300餘部作品。

很多的女性都喜歡讀亦舒的書,因為她書中獨有的愛情觀和價值觀,以及文中總讓人覺得堅強,卻又總是在閱讀後產生的淡淡憂傷。

亦舒的《承歡記》:麥承歡是一個和喜寶完全不同的事業型女子

《承歡記》是亦舒一部不太出名的小說。

整個故事以香港為背景,女主角麥承歡的家境並不好。她和父母、弟弟在一個政府支援的廉租屋長大。

爸爸是計程車司機,媽媽是家庭主婦,弟弟是一名正在上高三的學生。

她在自己的努力下,大學畢業後,名正言順地考進了政府機關做事。

承歡雖然出身平凡,但家庭溫馨和睦,她從小到大的世界裡,一直是愉快健康和歡樂的。

承歡的未婚夫辛家亮是一名建築師,家亮的家境比承歡要好的多,辛父從商,做印刷生意,攢下不少家產。

辛母是傳統意義上的闊太太,還有一個女兒辛家麗已經結婚了。辛家為兒子準備了一套公寓,還包辦了傢俱——

承歡和家亮預備旅行結婚——出國旅遊一趟就好,不辦酒宴。

亦舒的《承歡記》:麥承歡是一個和喜寶完全不同的事業型女子

對於一家四口擠在窄小公寓裡的麥家來說,女兒嫁給辛家應該算是喜事一樁的,可是麥太太卻多有不滿。

要和辛父辛母見面嫌自己沒有上得了檯面的衣服穿,買了新衣服嫌太新顯得拘謹,女兒戴著方鑽她嫌不夠閃亮要換圓鑽,女兒準女婿不想辦酒宴她非要辦還說寧可自己掏錢……

原本吃頓飯就出國旅行的小兩口愣是為了滿足麥太太的要求沒能成行,他們原準備旅行回來就登記結婚的,所以也遲遲沒有登記。

果然就夜長夢多了。

首先是母親的折騰使承歡很為難,動起了後悔結婚的念頭。承歡的閨蜜毛詠欣是不婚主義者,與母親鬧彆扭期間,承歡就借住在閨蜜家,多多少少受到了影響。

亦舒的《承歡記》:麥承歡是一個和喜寶完全不同的事業型女子

然後家亮忽然得知父親另有新歡,要和辛母離婚,他張皇失措,唯一擔心的只是財產的分割,家產分成了三份,辛家亮失去了繼承鉅額財產的指望。

反而是承歡遇事冷靜果斷,發掘了自身性格中的寶藏。經過這一系列挫折之後,兩人認清了對方,進而和平分手。

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承歡的姨奶奶去世了,竟然留給承歡很大一筆遺產。承歡用這錢給父母換了一套大點的房子,給自己置辦了一個小公寓。

之後承歡在職場上也混的順風順水。不久邂逅了一名外國高管,談起了一場不那麼正正經經的戀愛……

故事最後的這個轉變讓很多人感到吃驚,她明明是個乖乖孝順女,卻忽然改走了個性路線。

當然,也許是解除婚約的打擊,也許是繼承財產的意外之喜,總之,麥承歡不再承歡膝下,開始追尋自己想要的快樂生活。

亦舒的《承歡記》:麥承歡是一個和喜寶完全不同的事業型女子

這部小說不長,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就能看完。

在這個故事中,我更喜歡前半部分的承歡。她堅韌果敢,聰明睿智,看人待事也通透,更接近於現實生活中的我們。

她是父母們喜歡的那種女孩子型別,學習成績好,工作體面,孝順父母。

而最讓父母欣慰的是嫁了個比自家條件稍好的老公。以後的日子裡,工作和生活看起來都十分的穩妥。

這也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父母所追求的。

然而當她突然獲得了一筆八位數的遺產之後,她又重新擁有了選擇自己未來生活的權利。

我們很多人在選擇結婚物件的時候,愛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人的婚姻,不過是選擇一個一起組織家庭、撫養孩子的結婚物件。

說得更直接一些,許多女孩子挑選的結婚物件,其實是一種經濟上的保障。

亦舒的《承歡記》:麥承歡是一個和喜寶完全不同的事業型女子

當辛家亮能給得起的一切,承歡都憑自己可以得到的時候,她毅然做出瞭解除婚約的決定。

因為在她的愛情世界裡,辛家亮並不是她滿意的那個人。既然她有了選擇更好的生活的機會,自然辛家亮對她來說,就沒用了。

對於故事中的獲得大筆遺產這個情節,很多讀者都是褒貶不一。

大多覺得離現實生活太遠,我也認為如果小說裡沒有這筆遺產會更好。

反過來看,可能亦舒是想讓我們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絕大多數人並沒有那個經濟基礎來保障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就更別提為自己而活了。

而當女性一旦不用考慮金錢的問題,你又會出於什麼樣的心態來選擇結婚物件呢?

事實是在現實中,在沒有經濟基礎做保障的情況之下所談論的愛情,往往不像我們心中所想的那樣純粹。

這也正是這個故事的核心,在亦舒的小說中,她從來不教女性怎樣愛人,只教女性自立自愛。《承歡記》中的麥承歡也是如此。

亦舒的《承歡記》:麥承歡是一個和喜寶完全不同的事業型女子

《承歡記》還有一個特點,它讀起來不像是一部愛情小說,我認為這部書寫的最好的就是母女關係以及亦舒最擅長的金句描寫。

讀過亦舒的人都承認,她簡直是最高級別的金句狂魔,娓娓道來中,語言雖簡單痛快但又不失智慧,總能讓我們看清很多生活的真相。

比如她寫承歡的母親:

“舊女性統共是寄生草,丈夫不成才就轉移到子女身上,老是指望他人替他們完成大業。”

寫生活:

““生活上依賴人又希望得到別人尊重,那是沒有可能的事。”

寫做人:

“窮家子女,不學得眉精眼明,善解人意,簡直不能生存,吃次虧學次乖,漸漸變為人精。”

寫愛情:

“要令我激動的落淚,短暫不妨,但需燃燒。”

像這樣的句子,在小說中讀到總能讓人感覺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親和力,它呈現的是一種煙火人間的生活狀態,不由得讓人產生共情。

亦舒的《承歡記》:麥承歡是一個和喜寶完全不同的事業型女子

至於大家都詬病的亦舒的小說中,總會有一筆突如其來,天降的遺產,使得女主角的生活從此柳暗花明,而後又總能遇到自己心儀的男人。

這樣的生活或許是一種理想主義,但其實亦舒是想透過這樣的承歡來告訴我們:

“她所擁有的一切均來自她的工作,大人給她繼承的資產,不過做傍身用,為任何人與事犧牲或影響工作都是愚不可及。”

作為女性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業,在工作中找到自己人生的重心。

不用為生計發愁的承歡,就可以盡情的享受工作本身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

然後無論是對愛情和事業,都不再患得患失了,她可以用更坦然的態度來看待得失,不討好,也不會強求。

更何況平凡如你我,越發需要自力更生,努力賺錢。

就算沒有八位數的遺產砸到你,你也能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所以歸根結底,人最終還是要自己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