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女神節,媽媽為什麼不哈哈大笑?

有一次我帶我女兒參加閨蜜聚會,那天玩得很開心,我還喝了點酒。回家之後女兒問了我一個問題:“

媽媽,為什麼你跟驍驍阿姨他們在一起那麼愛笑呢?

”我當時心頭一震,趕緊反駁:我跟你們在一起的時候難道不笑嗎?女兒說:“不是,只是不像你昨天那樣哈哈大笑”。

我能說什麼呢,只能說這個小人兒的觀察力太強了。我回憶了一下自己在家的狀態:確實很少放鬆的哈哈大笑,不是在做家務,就是在督促孩子外加吼老公。督促孩子的方式就是練琴讀書洗漱背唐詩一套下來流水線作業似的,吼老公的方式就是我忙裡忙外的他坐在那裡悠然自得的看手機我就開始用自我感動式的付出攻擊他。這樣一番操作下來整個人真的隨時都是緊繃的狀態,直到他們都睡著了我那顆繃著的心才能放鬆下來。

這樣的媽媽,確實很少哈哈大笑,孩子說得沒有錯。

有多少媽媽像我一樣?

當我處在家庭中的時候,我覺察到潛意識中總有一種力量約束著我不能直接獲得幸福,好像不做點什麼事情就沒有資格獲得幸福?

心理學家李雪說過:

一個人持續不幸福,不是因為

匱乏

愛的能力。痛苦是因為精力耗竭在向外尋求愛的幻想中,意識不安住在體內,始終幻想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換來別人愛的施捨。看清幻想,意識回到自身,幸福即刻降臨。

所以,為什麼我們不能哈哈大笑?

就是因為我們把幸福全部寄託在了孩子和老公身上,幻想著我為孩子做了那麼多,為老公做了那麼多事情,那麼我有資格得到幸福了吧?幻想中的“幸福”是孩子成為了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孩子才不辜負我的培養,老公應該對我感激涕零用加倍的愛回報給我。而現實世界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導致我們就會一直活在追逐“幻想中的幸福”的路上,一直累,一直緊張,一直不能哈哈大笑。

無法觸碰真實,是對生命最大的折磨。作為成年人,我們之所以活在幻想中,不能看清現實,當然不是毫無理由的,一切的果,都有它的因。我們對待世界的方式,其實是我們內心世界的投射,我們最初與這個世界建立的第一個關係,也就是母嬰關係時期就種下了這個因:嬰兒時期的我們沒能得到母親全然的愛與關注,或許我們曾經幻想自己透過做一些事情可以得到母親的愛,甚至幻想都是因為自己,母親才會不幸福,自己該為母親的幸福負責,幻想犧牲自己可以讓母親得到幸福。

這種關係模式像程式碼一樣被寫進了我們的潛意識裡,成年的我們面對親密關係時開始不斷複製這樣的關係模式,幻想自己必須得做點什麼才配得到幸福,而且要依賴別人得到幸福。

但是我們是成年人,我們擁有打破關係模式的能力,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可以改變關係模式,走出痛苦的輪迴。想要獲得幸福,我們就必須看清幻想,回到現實的世界:

家務永遠是做不完的,一個優秀的孩子也肯定不是靠著一個坐在他腳踏車後座上永遠鞭策的母親這麼培養出來的,而妄圖透過道德綁架式的付出得到愛的回報更是天方夜譚。為什麼我們要在這些事情上耗盡全部的精力把自己搞得那麼累?

通往幸福的道路很簡單很簡單,看清幻想,意識安住自身:

不要再向外界尋找幸福,不要繞遠路,看見自己就是幸福:餓了就吃,困了就睡,累了就歇一會兒,看一會兒電視,聽一會兒音樂,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去逛街,去賺錢,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做的事情就不做,沒人可以勉強你。

放棄幻想,活在當下,自己創造幸福,你隨時都可以哈哈大笑。

三八女神節,媽媽為什麼不哈哈大笑?

謝謝你讀完!

三八女神節,媽媽為什麼不哈哈大笑?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30樓風光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