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神秘巨星”的孩子,需要一位怎樣的媽媽?

成為“神秘巨星”的孩子,需要一位怎樣的媽媽?

我不追星,自以為早過了追星的年紀。但阿米爾汗除外。

這位被譽為“印度良心”、“印度魯迅”的國寶級人物,不僅演技精湛,導演出來的作品總是在賺足了觀眾眼淚的同時,反映社會的深層次問題,發人省醒。

因此,當《神秘巨星》在各大影院與《無問西東》《奇蹟男孩》等好片同時熱映時,我毫不猶豫選擇了前者首先觀看。

有人從影片中看到了夢想與自由,有人看到了男權與暴力,也有人看到了女性的隱忍與覺醒。當然,更多人看到的是母愛的珍貴與偉大,這也是導演最想表達的內容。

是的,孩子的成長與周圍的環境息息相關,尤其是與之關係最為密切的母親。

作為母親,要給予孩子很多很多的愛,卻不只限於愛,才能培養出像尹希婭這樣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會為了夢想而去努力,並勇敢爭取屬於自己權利的孩子。

從這個層面上去想,我們不難發現,似乎每一個“神秘巨星”的孩子背後,都有一位“神秘巨星”的媽。

成為“神秘巨星”的孩子,需要一位怎樣的媽媽?

發現孩子的潛能

電影中的女主角——15歲的小姑娘尹希婭,最終成為了寶萊塢最佳女歌手,源於6歲的時候,媽媽送給她一把吉他。

也許,對於一般家庭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對於尹希婭來說,印象十分深刻。

因為,買吉他的錢是媽媽從爸爸那偷來的。

吉他很貴嗎?並不。但媽媽連給自己買吉他的錢都沒有,手頭的拮据,可想而知。

而這位大字不識一個,又沒有經濟收入的母親,在發現了孩子的音樂天賦之後,冒著捱打的危險也要給孩子買一把吉他。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怎麼能不好好愛惜,並勤奮練習呢?

與孩子成為朋友

相信看過影片的朋友,都會被尹希婭這對母女的相處狀態而感動。

她們一起做飯,一起拍照;一起逛街,一起熬夜;看同一個電視節目,說同一個夢想。女兒遇到了問題,媽媽想方設法出主意;媽媽遇到了問題,女兒也跟著著急想辦法。

我們都曾希望自己和孩子能夠活成這種模樣。

而現實情況是,家裡總是雞飛狗跳,一地雞毛。尤其是孩子作業沒完成、成績不理想,玩遊戲上癮的時候,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地大聲呵斥,孩子要麼回敬,要麼不理不睬,家庭變成了戰場,硝煙瀰漫。

孩子不是隻會聽話的機器,

青春期的少年,更像一根彈簧,越壓制,越叛逆。

而尹希婭的母親,輕輕鬆鬆就化解了這一矛盾。方法便是:與孩子成為朋友。

是朋友,就不會只埋怨孩子成績不好,而是幫助他一起分析,想辦法提高。

是朋友,就不會逼迫孩子在興趣與學習之中做選擇,而是相信他,只要時間分配合理,他可以兩者兼得。

是朋友,就不會嘲笑孩子的夢想,而是一起制定計劃,小心守護,努力實現。

與孩子成為朋友的背後,實際上是對青少年的理解,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以及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愛。

熱愛生活

尹希婭的媽媽,雖然只是一個家庭主婦,又沒有文化,但卻十分熱愛生活。

熱愛生活的人,即使住在殖民地,地面也一定要乾淨,房間也一定要整潔,就連外牆,也要有不同的顏色。

熱愛生活的人,穿著一定要得體,出門可不能太隨意。

熱愛生活的人,口袋裡即使沒多少錢,孩子的口腹之慾也要儘量的滿足。他們還太小,沒必要為了錢太早遭受生活的艱辛。

因為熱愛生活,孩子發脾氣地時候多了一份理解。

因為熱愛生活,所以最終不再逆來順受。

有這樣一位熱愛生活的媽媽,所以尹希婭在15歲的年紀就開始思考夢想的意義:

沒有夢想的人,睡和醒沒有區別;生和死也沒有區別。

這句話激勵了自己的同時,也激勵了母親最終逃脫父親的魔爪。

在印度,尹希婭這樣的家庭成千上萬,可尹希婭只有一個,尹希婭的母親也只有一個。

我們總希望孩子以後能有所作為,能夠憑著一己之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否有考慮過,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是否給了他們面對生活的勇氣和改變的魄力?

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神秘巨星”,可我們是否做好了背後那位“神秘巨星”的母親呢?

成為“神秘巨星”的孩子,需要一位怎樣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