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六十五年曲藝路,何祚歡動情講述讀書、說書與寫書的故事

回憶六十五年曲藝路,何祚歡動情講述讀書、說書與寫書的故事

“革命尚未成功,活結們仍需努力~”

80歲的何祚歡說他還有一批小說要寫:“大漢口的小人物在他們的領域裡都是‘大人物’。”

4月22日,何祚歡先生在無界讀書會上娓娓道來,講述了他讀書、說書與寫書的故事。回望百年“戲碼頭”,武漢的名角頗多,何祚歡可是一位風雲際會中的大人物了。他心目中的“大人物”又都是誰呢?

從“溫酒斬華雄”到王若飛在獄中

“只聽戰場上鼓聲喧天,通通通一陣亂響,所有的諸侯一致瞄著帳外。突然,喔……一陣高呼,接著騰騰騰騰關羽闖進帳內,提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放在曹操的座位前面:‘曹公,謝了,華雄的人頭被我斬了下來’。曹操一聽:‘好英雄!好關羽!這哪裡是一個馬弓手所能做得到的呀。來,英雄,請滿飲此杯!’曹操把杯子端起來,發現這杯酒還是熱的……”

給幼年何祚歡講這一段書的是他的叔祖父。

何祚歡生長在漢正街,父親三十幾歲就開了金號,對兒子的要求一是不要只顧享福,二就是要好好讀書,拿到比較高的學歷。

“大學讀完了有莫斯讀啊?”

“應該是要留洋。”

“那就去留洋!”

世事變遷,讀到初中的何祚歡感受到了家庭的經濟壓力,選擇了就讀師範。1956年,進入武漢一師後,何祚歡第一次登臺表演相聲,從此“一發不可收”,成了曲藝大家。而工作之後,第一次得到說書的機會,要講“王若飛在獄中”,何祚歡想起了當年為他講溫酒斬華雄的叔祖父——“作者這樣寫,有他的深意,說書人這樣說是聰明的。”

那是1962年,《紅巖》問世,要把這本大部頭書說好,非得下一番功夫。何祚歡的工作單位把他每週的課程縮減到兩節,其餘時間都留出來準備說《紅巖》。從4月到9月,一共說了一百場,何祚歡在武漢“火”了!

“話說1948年……”走在路上,何祚歡經常能夠碰到他的“書迷”,模仿他的說書開頭。聽了幾次,他聽出了問題:作為一個好演員,每次說書的開頭都一樣,這怎麼行!後來進了說唱團,他開始對自己的說書進行改革。

回憶六十五年曲藝路,何祚歡動情講述讀書、說書與寫書的故事

進入說唱團,開始創作

何祚歡進了說唱團,一上來就報了十五個節目。數量上比別人都多,但何祚歡對此並不滿意。“話說1948年”,這樣的開頭怎麼改?評書的主題能不能創新?

在當時,農村題材在小說中已經開始普及,但在曲藝作品中仍然很少,何祚歡以《龍馬精神》開始了他的實驗——

從定場詩——“貧窮落後何須愁,只要奮發幹勁足,窮幹窮山改窮貌,窮山惡水也低頭。”

到絲絲入扣的情節——“這一天的早晨,十數個生產隊的社員們剛剛吃過早飯,就有人傳來一個大好的訊息。說是隊委韓芒種花了180塊錢,從集上牽了一匹馬回來了。我的娘誒,180塊錢買匹馬,那是麼馬呀?那是殼馬!哪能在生產隊裡當勞力呀!一下驚動了全村的社員們。於是全村的社員們,大塊頭、小夥子、大嫂子、小姨子、大姑娘、老婆子、大娃娃、小秧子一起,白鬍子大爹、黑鬍子二爹、長鬍子三爹、短鬍子四爹、八字鬍子五爹……沒得鬍子的么爹,一起都到村口去了。不是看熱鬧,這麼一個生產工具回來了,關係大家的利益呀。呼……把韓芒種圍住了。哪裡是圍的他,圍的是那匹馬呀!”

這就跟所有的評書——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都不一樣了。何祚歡說:“這個節目給我壯了膽——說書演員的題材是可以變化的。”

回憶六十五年曲藝路,何祚歡動情講述讀書、說書與寫書的故事

粉碎四人幫後,再上舞臺

粉碎“四人幫”之後,說唱團第一次慰問演出,去了荊門。把所有文革中能演的節目都演完了,被慰問的人還要何祚歡再換一個節目。換什麼?

文革前的說的書“雙槍老太婆”,還能不能說?

說!

“四川省華鎣縣城南有一座華鎣山,高低起伏、連綿不斷,遮了半邊天。看去——只見山靠山、山套山,山環拱抱;嶺接嶺、嶺抵嶺,嶺嶺相連。長著四時常青之樹、八節不衰之草,山高入雲、怪石叢生,這就是華鎣山遊擊中隊活動的地方……”

十年浩劫,一字不忘。

文革之後,何祚歡開始創作新節目:“彩電風波”一類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卻又都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句句動情。

接下來還寫什麼?

漢正街!

漢正街的兒子

何祚歡對漢正街再熟悉不過。再次回到漢正街,他看到了商鋪門前密密麻麻的鐵棚子——就像藤纏樹,快要把樹纏死了。多年以來,對於漢正街商品經濟的改造,並沒有深入到文化層面。那生活在裡面的人呢?

寫個小節目是不行了,何祚歡決定寫小說,寫漢正街裡要逃離宗法社會的兒子。《養命的兒子》甫一發布,即受到極大的關注。後面何祚歡又寫了《失蹤的兒子》等“兒子”系列小說,然後才把他們變成了長篇評書。

何祚歡說:“我下定決心要做好一個說書人,沒想到寫‘兒子’會給我帶來這麼大的改變。寫‘兒子’我要讀很多和武漢這座城市有關的書,要了解武漢的發展變遷。”

讀書、收集資料……說書人變成了文學家,但本色不改——何祚歡的小說語言是非常受歡迎的,這與他的經歷顯然分不開。

回憶六十五年曲藝路,何祚歡動情講述讀書、說書與寫書的故事

沒寫完,還要寫

寫完“兒子”系列,何祚歡直言,還不夠,還要寫大漢口的“大人物”。

說是“大人物”,其實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比如賣糊湯粉的老闆,比如——妙人王皮匠。

王皮匠說過一句話:“我的眼睛看到人家的腳板底,別人也只看到我們的後腦殼。”小人物的辛酸,何祚歡看在眼裡、記在心中,總想著要把他們寫出來。

講過的書,句句在心;見過的事,念念不忘。聽何祚歡回憶自己的讀書說書寫書經歷,不由得心中感嘆:

他真是武漢的一寶!

回憶六十五年曲藝路,何祚歡動情講述讀書、說書與寫書的故事

何老師今年80週歲了,生日快樂!

回憶六十五年曲藝路,何祚歡動情講述讀書、說書與寫書的故事

到場嘉賓合影

回憶六十五年曲藝路,何祚歡動情講述讀書、說書與寫書的故事

讀書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