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明星陣容卻成績慘淡,英格蘭男足為何淪為“歐洲中國隊”?

英國是現代足球的發源地,英超聯賽也是世界上觀賞性與商業化程度最高的聯賽之一,但英格蘭國家隊的成績卻似乎與這些輝煌並不匹配。除開2018年的世界盃四強以外,自進入21世紀以來,英格蘭國家隊在大賽中的成績一直都非常拉胯:

2000年歐洲盃與2014年世界盃小組未出線,2010年世界盃與2016年歐洲盃止步十六強,2002年世界盃、2004年歐洲盃、2006 年世界盃與2012年歐洲盃均止步八強,2008年歐洲盃甚至連決賽圈都未進入。如此慘淡的戰績與他們的全明星陣容形成了鮮明對比,英格蘭因此在國內得到了一個“歐洲中國隊”的戲謔稱呼。

全明星陣容卻成績慘淡,英格蘭男足為何淪為“歐洲中國隊”?

每次球隊被淘汰出局,英格蘭國內媒體與球迷們都會找一個“替罪羊”承擔責任,比如98年吃到紅牌被罰下的貝克漢姆,比如06年對裁判施壓要求罰下魯尼的C羅,又比如10年造成蘭帕德門線冤案的主裁判。歷任英格蘭主教練更是媒體與球迷怪罪的重災區,諸如麥克拉倫、埃爾克森、卡佩羅與霍奇森等名帥都曾成為輿論口誅筆伐的物件。

全明星陣容卻成績慘淡,英格蘭男足為何淪為“歐洲中國隊”?

然而“背鍋”的人換了一屆又一屆,在2018年之前,英格蘭的成績卻一直半死不活。這充分說明,英格蘭成績不佳的背後有強大的客觀原因,將出局歸咎於個人甚至運氣是不公平的。

媒體吹出來的全明星,實則心理脆弱容易崩盤

回顧進入21世紀後的數次大賽,英格蘭在面對強敵時的表現其實並不算很差,他們甚至往往原本是領先的一方。比如2000年歐洲盃小組賽,英格蘭一度2比0領先於葡萄牙;2002年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對陣巴西,率先取得領先的也是英格蘭。而2004、2006年兩度輸給葡萄牙,2010年被德國淘汰,2012年輸給義大利,英格蘭都一度追平比分,甚至能夠拖到點球大戰——然而卻都沒能拿下最後的勝利。

全明星陣容卻成績慘淡,英格蘭男足為何淪為“歐洲中國隊”?

英格蘭總是在最後時刻翻車,與英格蘭國內媒體的過分吹捧有很大的關係。英格蘭一直以現代足球發源地自居,英超聯賽又是世界上最精彩的聯賽之一。在發達的英格蘭媒體的不斷渲染下,英格蘭的球星們個個都變成了世界頂級的巨星,所謂“全明星陣容”的英格蘭國家隊也就這麼誕生了。揹負著如此心理壓力,事實上往往卻並沒有相應實力的英格蘭球員們,在最後時刻心理崩潰也就成了常事。

全明星陣容卻成績慘淡,英格蘭男足為何淪為“歐洲中國隊”?

例如2000年歐洲盃小組賽,在打平羅馬尼亞即可出線的情況下,菲爾-內維爾在最後時刻送點,導致英格蘭被淘汰出局;2006年世界盃對陣葡萄牙,魯尼蹬踏卡瓦略要害而被罰下;2016年歐洲盃對陣冰島,哈特撲救失誤導致球隊被逆轉淘汰。事實證明,不管英格蘭的實力如何,至少在心理素質上,他們遠沒有達到世界級強隊的標準。

國家隊記憶體多個派系,核心地位始終不夠明確

英超聯賽的格局一直都是多強爭霸,多傢俱樂部都擁有爭奪冠軍的實力,他們各自也都有足夠出色的本土當家球星。這對於聯賽蓬勃發展是有益得,但對於國家隊選人來說,有時候卻並不是一件好事。國家隊內派系眾多,核心位置一直不夠明確,這就是英格蘭國家隊一直以來存在的最大問題。

全明星陣容卻成績慘淡,英格蘭男足為何淪為“歐洲中國隊”?

回顧各屆大賽,最終奪冠的球隊往往都是核心明確,戰術思想高度統一的球隊。比如締造西班牙王朝的鬥牛士軍團,整個中場幾乎完全使用巴塞羅那的球員,於是他們可以直接沿用巴薩的傳控打法;又比如曾經的法國隊,主帥雅凱為了扶正齊達內不惜棄用坎通納,結果高盧雄雞才得以連續兩屆大賽奪冠。而一個著名的反例就是2006年的巴西隊,“魔幻四重奏”看似豪華無比,但在場上卻經常無法擰成一股繩,於是也無法戰勝單核明確的法國隊。

核心不明確,相同型別和位置的球員重疊,這就是英格蘭國家隊經常出現的問題。在21世紀頭幾屆大賽,斯科爾斯與傑拉德在中場位置總是發生重疊和衝突;等到斯科爾斯退出國家隊之後,傑拉德和蘭帕德之間又出現了類似的問題。

英格蘭的這些中場都習慣自己拿球並透過長傳進行組織,並且還有插上參與進攻的習慣。把他們全部召入國家隊的後果,就是兩個人相互之間不僅無法形成互補,還總在擠壓對方的空間。別說1 1>2了,甚至連1 1=2的效果往往都無法達到。

全明星陣容卻成績慘淡,英格蘭男足為何淪為“歐洲中國隊”?

總結:

媒體的過度吹捧不僅讓外界錯誤估計了英格蘭國家隊的實力,還給球員們背上了過重的心理包袱,於是英格蘭在過去數屆大賽中都出現了心理上的問題;除此之外,英格蘭國家隊的核心位置一直不夠明確,相同型別球員之間的重疊現象嚴重,這也使得球隊的戰鬥力遠低於表面實力。因此, 2018年打法更清晰簡練的年輕三獅軍團能取得成績上的突破,曾經“全明星陣容”的英格蘭卻總是在大賽中折戟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