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把這些“禮貌”強加於孩子

別再把這些“禮貌”強加於孩子.

別再把這些“禮貌”強加於孩子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父母骨子裡都有謙虛有禮的本性,有禮貌的人才能走的更遠,所以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一定要遵循這些禮貌。

但是下面這些“禮貌”可不要強加於孩子。

01讓孩子謙讓

小童跟小強是兄弟,小童是哥哥,4歲了,小強2歲。可是兄弟兩老師打架。今天,媽媽在廚房裡做飯的時候,哥倆在客廳裡玩。突然小強大哭起來。媽媽急忙跑出來問“發生了什麼事?”小強指著哥哥手裡的玩具汽車說“哥哥不給我玩。”媽媽對小童說道“小童,把你的汽車給弟弟玩一會。”

“不行,這時我的,我也要玩。”

“你是哥哥,應該讓著弟弟,你那麼大了,應該懂事,弟弟還小要讓著弟弟。”

小童很無奈,哭著把玩具車拿給弟弟,弟弟破涕為笑,而小童卻哭了。

別再把這些“禮貌”強加於孩子

我們都知道,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讓這麼小的孩子學會謙讓,我覺得是家長的一種道德綁架。為什麼大孩子一定要讓著小的呢?而且4歲的小童正是物權意識和自我意識形成的時期。如果媽媽強迫孩子謙讓,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物權意識就會被打破。長大以後很難有維護自己東西的想法。

兒童的行為,出於天性,也因環境而改變,所以孔融會讓梨— 魯迅

有下面一個事列

小明去超市買了一個覬覦了很久的玩具。小明喜歡得不行,每天都在玩。睡覺都恨不得抱著。

週末的時候,親戚的孩子麗麗來家裡玩,麗麗也很喜歡那個玩具。小明很大方地給他分享了,可是臨走的時候,麗麗哭著鬧著就是要把這個玩具拿走。

小明媽媽問小明願意把這個玩具送給麗麗嗎?媽媽以為小明不會答應。

結果小明竟然點點頭,並且主動把玩具遞給麗麗,麗麗破涕為笑。

小明媽媽抱著小明親了親,誇獎了小明,小明也害羞地笑了。

別再把這些“禮貌”強加於孩子

小明之所以出現這種行為就是因為平時媽媽的教導。

讓孩子學會分享,媽媽可以這樣做。

首先,尊重孩子

,當孩子不願意分享他的玩具的時候,媽媽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強迫孩子。

心理學研究發現:媽媽是對孩子一生影響最重要的人,一個沒有得到母親的愛和尊重的人,撿來走上社會,他都不發感受到愛,也無法愛別人,對愛的無能感,將讓其一生難以體會到愛與被愛的感覺。

所以,媽媽應該尊重孩子,愛孩子,身份互換,如果別人任意把你最愛的東西給別人,你作何感想呢?

別再把這些“禮貌”強加於孩子

其次,樹立孩子的物權意識

,當孩子強調這是我的東西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明確“對,這時你的”讓孩子有小主人的意識,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大增。

再次,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讓尊重伴隨他們的成長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跟父母的關係更加親密,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分享,但是孩子不願意時,也不要強迫孩子。更不能給孩子貼上“自私”“小氣”之類的標籤。

02見面一定要問好

有時候父母帶孩子外出的時候,遇到人,大人都喜歡讓孩子叫人,可是有的孩子內向,有的孩子不願意叫,當孩子不願意叫的時候。父母都會很生氣“快叫呀,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禮貌。”

別再把這些“禮貌”強加於孩子

我們見面問好是做人的基本禮貌,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會培養孩子這一點,當孩子不願意開口的時候,大人就覺得孩子丟了面子。喜歡強迫孩子,殊不知,孩子正是自我意識發展的時期,也是叛逆的時期。所以父母越強迫孩子越反抗。這樣的情況會摧毀孩子的安全感和價值感,讓孩子的自我成長和自我構建受到阻礙。

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媽媽應該這樣做:

首先,做好榜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媽媽平時帶孩子出門的時候,遇到人要主動打招呼,可以教孩子打招呼,孩子不願意,也不要強迫他。耳濡目染,孩子潛移默化之下就會改變了。

其次,鼓勵孩子,

當孩子主動開口叫人或是主動給人打招呼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給與孩子鼓勵,讓孩子意識到他這樣做會受到表揚,是對的。常常鼓勵孩子,孩子會更有動力,對事對人也更加熱情自信。

03謙虛

李寧這次考試,考了第一名,放學的時候,他興高采烈地跑向媽媽“媽媽,你看我看了第二名。”

這時,旁邊的另一位家長說“哇,你家孩子真棒,學習成績這麼好,不像我家兒子”。

“沒有沒有,我家李寧也是第一次考這麼好,也不知道闖了什麼大運。平時調皮得很,不聽話,我也很頭痛。”

李寧聽見媽媽批評的話,本來高興的心情瞬間低落了起來。

別再把這些“禮貌”強加於孩子

其實媽媽不應該為了謙虛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雖然謙虛是一種美德,但是過度的謙虛反而會好了孩子,孩子聽多了批評,他會自卑,不自信。而且聽多了媽媽這樣虛偽的話,孩子可能會耳濡目染,以後也會變得虛偽,愛說謊話。

那麼面對這樣的情況,媽媽應該這樣做:

首先,給予肯定

,面對別人的讚美,媽媽可以適當接受說“對呀對呀,他最近很認真學習,取得這麼好的成績都是她自己努力來的。”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美。”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讚美的話,適當的讚美肯定,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下一次她也會更加用功努力。

其次,適當地提出不足

,當孩子聽了父母讚美的時候,沉浸在高興中,這時候媽媽可以適當提出孩子的不足,比如“這道題,你有點粗心,不應該出錯,下一次一定要細心檢查一遍,爭取做得更好。”這時候媽媽提出的不足孩子就會很容易接受。所以媽媽教育孩子也要抓緊時機才能更好地達到效果。

別再把這些“禮貌”強加於孩子

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培養孩子的禮貌,也要切合實際,不能拔苗助長,否則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