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你將是20年後孩子的樣子

今天無意中看到育兒群討論關於小朋友的教育問題,小朋友很多時候是沒辦法講道理的,他都是隨心所欲的,哪顧忌那麼多呢?那怎麼解決呢?

今天的你將是20年後孩子的樣子

天歌@我就讓他哭個夠,今天他要求這樣,依了他,那以後呢?

馬格@哎,寶寶還小,暫時可以寵著他,寵不壞。等到兩歲以後就要慢慢教他了,他都已經聽懂意思了,也會配合的。

張張 @小朋友已經有自己的意識了,他拒絕做某些事,只是需要玩遊戲。

毛毛媽媽咪 @小朋友有自己的需求,需求得不到滿足肯定要鬧,發脾氣。適當轉移注意力,小朋友也會慢慢改掉習慣的。

1

中午橙橙一直在鬧騰,非得自己去盛米飯,米飯剛蒸熟,比較燙。還把奶瓶直接摔地上,站那裡哇哇哭。

第一次我輕聲告訴他,橙橙,奶瓶撿起來媽媽就讓你自己盛。沒反應。

第二次,我聲音大了一點,並指著奶瓶告訴他,你把奶瓶撿起來,媽媽就讓你盛飯。沒反應。

第三次,我生氣了,很嚴厲的說,必須把奶瓶撿起來,要不然不能盛飯。沒反應。

橙橙哭了一會見沒人搭理他,直接坐在地上踢騰著腿,勢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態度。一邊哭一邊拉你的衣服,告訴你,我要自己盛自己盛。

今天的你將是20年後孩子的樣子

第四次,我蹲在他面前,告訴他,“橙橙哭的好難看啊。這是誰家的小帥哥怎麼這麼能哭呢?太丟人了!羞羞。”

橙橙竟然不哭了!兩眼淚汪汪的看著我,好像在思考這個事是不是如此。

我輕輕把奶瓶撿起來,放在桌子上。橙橙眼睛不眨的看著我,好似說他明白了。我重新把奶瓶放在地上,並低聲對他說,把奶瓶撿起來,放在桌子上。橙橙照做了。

橙橙端著小碗拉我的手,我明白了。我大手握著他的小手,盛了兩勺米飯,他高興的端著碗坐在凳子上等著我一起吃飯。我一口,他一口,一會功夫小碗就乾淨了。

今天的你將是20年後孩子的樣子

很多的小朋友在遇到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都會不停的哭鬧,甚至說撒潑打滾,我們要學會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事情,用不同的思維思考並解決此事,不能因為一兩次的溝通無果就放棄,對於小朋友我們還是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思考。

小朋友的思維方式跟大人完全不同,但是小朋友模仿能力比較強,大人怎麼做,小朋友也會很快學會。在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或者教導小朋友如何去做得時候,不如我們自己做一遍,小朋友如果沒看懂,或者沒跟著做,我們可以繼續進行第二遍,第三遍,相信小朋友很快就會模仿我們的動作,繼而達到我們的目的

倘若小朋友的意見與大人出現不同,那麼我們也應該學會尊重小朋友的意見,畢竟他們也有自己選擇的權力。例如分享,我們不能強迫小朋友一定要主動分享。

2

從”鏡子效應”,我們可以得知,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以父母為參照標準的。

父母就像是孩子的鏡子,父母習慣做一些什麼行為,孩子就容易跟著模仿父母的行為。如果父母沒有分享的習慣,那麼孩子也很難養成分享的習慣。

首先我們要告訴孩子,分享是你正在玩耍的玩具願意給別的小朋友玩,別的小朋友也會有些玩具讓你玩,這就是分享。

再者我們也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有很多的玩具,可是有些是他們比較珍愛的,他們就是不願意分享,我們不能強迫他們一定要分享。

當孩子一直不願意分享的時候,我們不妨借鑑一下這個媽媽的做法。

今天的你將是20年後孩子的樣子

她的小孩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每次有小朋友來,他都願意拿出來一起玩。剛開始,孩子是不肯的。後來,她讓孩子把玩具分了類,有一類是最喜歡的,一定不會借給別人的;有一類是可以借給小朋友玩的……這些玩具怎麼分類,都是孩子自己決定的。有人想借或者想拿走,要看屬於哪一類。她常給孩子買玩具,所以一段時間後小孩就會將玩具重新分類。那些曾經“最喜歡”的玩具可能會變成“可以借別人”的玩具……

分享是一種美德,但不是道德綁架。不能說自己很喜歡的東西,別人喜歡我就一定要讓出去,所有的分享都是建立在互相平等自願 的前提下進行的。

當然,我們做為父母,也要起到一個很好的榜樣。週末兩三個好朋友相約出門,你專門準備了一些水果、零食、書本,這樣大家坐在一起可以共同分享一下最近的見聞趣事。不能說每次出門啥也不帶,只蹭別人,那不是很好的習慣。這樣的習慣不能說做了一次就不再做了,要長期累積堅持下去,只有這樣小朋友才能看到眼裡,記在心裡。

今天你買了好多學習的書,剛學了一段時間。樓上鄰居敲門說,要借你剛買的書,說可以互相分享一下,這樣大家可以多學一些知識。你很高興的把自己剛買的書借給了鄰居,而鄰居也把他作過標記的書借給你,大家共同學習。

今天的你將是20年後孩子的樣子

多和孩子分享你的東西。然後問問他,我可以吃你的巧克力麵包嗎?讓孩子知道你可以跟他分享一個故事,一種感覺,一種想法,或者最愛的玩具,這些就是分享的開始。

你在做家務的時候,孩子往你面前湊,不是他想搗亂,而是他想一起幹活。

3

哭是什麼?它本不是要挾,是我們情緒的表達。我們大人,就算知道生氣沒用,發怒沒用,傷心沒用,可是我們還是會生氣、發怒。孩子那麼小,當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很無力,很傷心,在還不會用語言表達的年齡,除了哭,他什麼都做不了。

今天的你將是20年後孩子的樣子

我們要學會反思,孩子為什麼要哭。而我們為什麼反對孩子哭呢,是面對孩子哭時我們很無力,不如如何是好。

我們要正確對待孩子為什麼哭鬧這個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批評他,不理他,冷著他,那麼孩子不知道為什麼,他的需求得不到解決,依然還是哭。

我們要正確引導孩子,哭鬧解決不了問題。孩子哭的時候你要一直陪著,等他哭夠了再解決事情,時間久了孩子也就明白了。

今天的你將是20年後孩子的樣子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從父母身上能看到孩子10年,20年,30年以後的變化。只有你一直不停的正確引導,孩子才會發生變化,而且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