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我愛你本來的樣子

知乎上被熱議的一個話題:

為什麼我對其他人都很有耐心,熱心,可是唯獨對父母沒有耐心,總是向他們發火?

跟題主一樣,我對父母也是沒有耐心。

昨天發生一件事,

母親的手機連著家裡的網,她每天刷手機,流量用超,來簡訊了不看,結果導致昨天我在家上班突然被打斷。

我一下火就上來,和母親理論一番。

現在回過頭想想,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不應該那樣發脾氣的。

但就是控制不住。

我跟我媽的脾氣是一樣的,耍完就忘。

看到過一句話:

情緒化的父母,很難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也許,我們就是暴脾氣的父母的一種投射吧。

1。恐嚇式教育

《爸爸去哪兒》中楊爍的教育方法就是如此。

在生活中,楊爍因為工作,和大兒子很少交流。

在這次旅行前,工作人員問寶貝:“你喜歡爸爸在家裡嗎?”

他低著頭,回答:“不太喜歡”

他們在到達第一個目的地後。

兒子下車後從車後繞過來,楊爍立馬紅著臉,瞪著眼,衝孩子大吼:

“楊雨辰,我從哪邊走的?走回去”

在後面的幾次遊戲中,楊爍更是責備兒子與自己的不默契。

很多家長,用怒吼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但卻不知道,這不但不會讓孩子有正確的思想觀,還讓孩子失去勇氣和自信。

寶貝-我愛你本來的樣子

這讓人想起美國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提出的一個“情緒勒索”的概念:

“情緒勒索者會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施壓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而被勒索者逐漸順服對方的要求,長久下來,被勒索者失去了‘為自己做主’的自由與能力。”

家長一次次的爆發情緒,都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

2。

控制慾剝奪孩子的自由

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小捨得》,裡面的教育方式讓人窒息。

劇中田雨嵐,在她眼裡,孩子的成績就是一切,其他的都不值一提。

兒子是她炫耀的資本。

我這氣場和自信都是源於我兒子的學習成績,昨天子悠隨堂測試考了一百分,媽媽今天就像整了容一樣

如果奧數能拿個獎,素顏出門也是光彩照人

。”

子悠考的好,她慈眉善目,考的不好,就橫眉冷對。

子悠在講臺上說:“我媽媽別的不是我,而且考滿分的我。

你每次都說你是為了我好,可是你從來不管我開不開心,願不願意”。

這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的愛是有條件的,他們愛的不是我本身,是讓他們成為炫耀的“工具人”。

面對強勢的媽媽,子悠被迫放棄了心愛的足球,因為田雨嵐說踢足球沒有用,與其浪費時間,還不如多做幾張卷子。

田雨嵐的控制慾,讓子悠養成內向 懦弱的性格。也讓他不敢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寶貝-我愛你本來的樣子

大龍只是子悠的幻覺嗎?

不然

大龍其實是子悠的另一個自己,他可以踢喜歡的足球,不用上輔導班,可以追求自由,追求快樂。

父母控制慾太強,對孩子的影響,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

父母對孩子控制慾強,容易對孩子造成長久的心理傷害,令他們長大後幸福指數較低、依賴性較強,負面影響大

3。我愛你本來的樣子

父母分三種:第一種父母,是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批評你;第二種父母,是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忽視你;第三種父母,是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鼓勵你。

希望都可以成為第三種父母,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

寶貝-我愛你本來的樣子

1。給孩子獨立空間

孩子充滿無限可能,不要用狹隘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在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裡,可以盡情地釋放孩子的天性和才華,比如塗鴉,蹦跳,唱歌…,我們可以看著他們開心的享受自己的快樂時光。作為家長,我們不要去幹涉。這也是他成長道路上很重要的一課。

這樣可以培養他的獨立性和愛好。

2。給予孩子更多的信任

我們愛孩子,但很多時候我們卻不信任他。

害怕他跌倒,害怕他受傷,害怕他被欺負。

我們用我們的思想包圍著他,讓他在我們的“保護”下成長。

作為家長,我們只是指導者。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非家長的附屬品。

信任也是自信的催化劑,想要孩子充滿自信,我們應該給予他們信任。

3。你的情緒會複製給孩子

我說:“我當初就不該生你”

“你吃我的喝我的,你還和我頂嘴?”

“你爸我兩這麼辛苦 都是為了你啊”

……

這簡直就是孩子的噩夢。

每一句,都刺痛著孩子。

家長髮洩完情緒,卻忘了,接收這種情緒的孩子,會怎樣?

孩子會變得懦弱 膽小 沒有主見 …

有記者追蹤過這樣的孩子,他們到社會上大多都不會有太大成績,有成績的也多少有報復心理。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切記,做父母的,應經常問自己一句:這樣做,真的是為了孩子嗎?還是為了我自己?

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請你珍惜他本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