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故事】我的故鄉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我的家鄉是一個小城鎮

青春沒有餵狗「六」

聊聊那個年代的玉門吧!可別小看我出生的小小的城鎮,因為石油的緣故來自天南地北的人都聚集在這裡,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從小我就聽著南腔北調長大的,左邊鄰居是上海知青宋阿姨一家,再過去是左阿姨,她老家是重慶的。往右邊是油餅子家(外號)甘肅的,王天鵬家陝西的~~~在這樣的人口結構下玉門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同時也有一定的優越性。

我父親是支邊青年,祖籍東北遼寧。在玉門認識了我的母親,我出生在這裡——一個市區人口不到十萬的西北小城鎮。這裡能接收到方方面面的資訊,就連當時的流行時尚我們都能緊跟潮流。舉個例子:我在上小學那會家家就通了閉路電視、燒煤爐僅僅停留在小學二年級之前(後期都是暖氣和液化氣)、滑冰是我們小學五年級體育課的內容、電腦微機課從初三開始就接觸到了(那時是講Basic語言)等等。

穿著上主要向省會蘭州看齊。我上初一那會社會上流行的主要是這幾樣:上九下九的藍大襠(黃大襠)簡言之就是褲腿上下一樣寬——都是9寸!綠軍帽要求是:前光陰後丈夫中間一道愛情線。啥意思?就是說前面後面都要按著帽簷的邊捋出一道轍來,前光陰——就是要有錢,後丈夫(此處丈讀作zang)——就是要有膽子,中間橫向沿直徑再捋出一道轍子——美其名曰“愛情線”!一頂小小的軍帽把當時的成功人士所具備的三要素都囊括了,那就是有錢有膽有美女!

為了讓自己的軍帽達到這個效果,一個個的都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有用指甲捋的、用牙咬的……更有大神發明了把軍帽壓在箱子底下的操作!

青春沒有餵狗「六」

原本普通的軍帽

青春沒有餵狗「六」

效果如圖所示

上面這張照片是我初三時和同學在油城公園照的,那時已經開始流行軍便服了。

說完了軍帽再說說穿的鞋,擱在現在簡直難以想象。社會上的男青年基本上都是半高跟,就是那種白底半高跟黑布鞋!還有在高跟上釘倆鞋掌的,走起來前突後撅的還叮噹直響。(嘻嘻,我也穿過好幾雙)襪子清一色都是白的(後來也流行了一陣紅色的狼襪)。說起這個高跟鞋它還有一項能瞬間加分的功能,遇到小型的械鬥(僅限於校園門口且圍觀人數要多),佔上風的一方帶頭大哥眾目睽睽之下瀟灑的脫下自己的高跟鞋,用鞋跟狠狠地打對方的頭,對方那個時候只有抱頭任人宰割的份了。。。看著圍觀的人數達到預期效果後,大哥慢悠悠的穿上作為武器的布鞋,放幾句狠話後在一片簇擁下全身而退不帶走一絲雲彩……。

(萬能的度娘居然都搜不到我說的這款布鞋,自行腦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