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三個男人,絕對還有第四個兇手

昨天看了一部電影,名字是《神探羅蒙》。

除了這三個男人,絕對還有第四個兇手

這兩口子一個偵探,一個探員,絕配

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情節比較簡單,一個著名洋行的年輕女職員洪紫琳死在了自己租住的房子裡,後背插了一把水果刀,一刀斃命。

從房間留下的腳印判斷,洪紫琳死前在她房間裡曾經來過三個男人,後來鄰居也證明了這一點。但是隨著神探羅蒙的調查深入,發現這三個男人都不是兇手。既沒有作案動機,也沒有作案時間,案件彷彿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後來透過牆壁上一個小小的痕跡,羅蒙推斷出來洪紫琳是自殺。可是,究竟什麼原因讓一個年輕的女孩子這麼狠心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呢?

歐白是她男朋友,但是在與她交往的過程中,不斷地尋花問柳,浪蕩不羈,洪紫琳提出分手,歐白卻不同意,不肯放過她。

周天宇是一個有婦之夫。老婆是恩師的女兒,當年出於報恩娶了老婆,在老婆那裡得不到他所期望的愛情。遇到洪紫琳以後,兩個人都認為彼此才是真愛,開始了交往。可是周天宇沒辦法掙脫老婆的管制,在被老婆發現以後提出與洪紫琳分手。

莫齊蟹(正好與《岳飛傳》裡面的“万俟卨”同音,不知是刻意還是巧合?)是洋行老闆,總是騷擾洪紫琳,赤裸裸的以上床為目的,並且用工作來威脅。雖然他沒有達到目的,被洪紫琳一腳踹下床,但是氣呼呼離開的莫齊蟹,給洪紫琳留下了天大的恐懼。

表面上看,這三個男人都不是兇手。他們中任何一個都沒有想過殺掉洪紫琳。反過來站在洪紫琳的角度,雖然歐白對他不好,但是她已經採取了措施,提出了分手,正常情況下,假以時日,歐白會離開她的,雖然會有波折(比如被歐白打了一個耳光)。

周天宇的情況就更好解決。本身周天宇是有婦之夫,洪紫琳與之交往的行動,已經把自己放在了小三的位置,自身是有過錯的。既然周天宇提出來終止那段不太符合社會準則的戀愛關係,儘管痛苦,總歸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只要洪紫琳能認識到與周天宇的交往是錯誤的,重新安排自己的情感生活,很快就能夠走出心理陰影,開始一段嶄新的生活。

莫齊蟹的事情,其實也不難解決。經常被赤裸裸的性騷擾,可以透過法律手段(她是受過教育的新女性),也可以透過離職(雖然會因此降低自己的收入)等社會手段,總之,只要行動起來,莫齊蟹所產生的威脅也算不上什麼大事。

在與洪紫琳產生社會關係的三個男人這邊,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沒有過錯。歐白說,與洪紫琳談戀愛,卻不讓親熱、不讓發生性接觸,所以他才去找別的女人。周天宇僅僅是為了糾正自己的錯誤。既然已經結了婚,又不可能掙脫原有婚姻的束縛,那麼及時叫停,已經是非常理智的做法了。莫齊蟹認為,拿著老子的高工資,還要裝出來一副高冷的樣子,本身不就是裝X嗎?陪老子玩玩才是正經。

三個都沒有過錯(或者說沒有大錯)的男人,成為了逼死洪紫琳的共犯,這應該是電影本身所要傳達的價值觀。

在《羅輯思維》裡面介紹了一本書,《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作者是著名哲學家漢娜·阿倫特。她在旁聽對納粹德國黨衛軍中校阿道夫·艾希曼審判時,發現艾希曼和輿論宣傳中的形象不同。

在當時的輿論中,艾希曼被描繪成一個邪惡的殺人狂魔,但是阿倫特現場一看,覺得艾希曼不像是一個惡棍。他是一個非常體面、冷靜、有教養、甚至說話還經常引用康德名言的人。對於他做的事,他覺得自己好冤枉,只是在執行上級命令,沒有屠殺猶太人,並沒有什麼愧疚感。

這本著名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就是作者旁聽以後思考的結果。書裡作者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概念,叫“平庸之惡”。

阿倫特認為,邪惡這東西,在現代社會完全可以是一個很平庸的東西,是一個很膚淺的狀態。許多的邪惡來自一個人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不在乎自己的身邊發生什麼,也不去思考自己的行為是什麼含義,不去反省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怎麼樣的後果。就像納粹時期的很多普通德國人,外表上看他們只是遵守德國既有的法律,並且把法律的條文落實到位,但是這些德國人卻並不思考自己的行為到底意味著什麼。

而這種看似常見的不思考狀態,卻導致了無可彌補的巨大災難。

這部電影的編劇導演是不是讀過這本書,是不是受到了這本書的深刻影響,我不得而知。但是從電影情節安排中可以看出,這兩者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因為它們所要傳達的資訊,有著幾乎完全一致的價值判斷。

但是,對於這部電影,我還要提出進一步的思考。我認為,作為共犯的三個男人,確實對洪紫琳之死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他們絕不是造成女主死亡的根本原因。第四個兇手,才是把洪紫琳推向死亡的最直接因素。

第四個兇手,就是洪紫琳自己。

歐白也好,周天宇還有莫齊蟹也好,按照現在的說法,用“渣男”兩個字完全可以概括。他們最主要的共同點,就是沒有人真正關注洪紫琳本身的情感訴求。三個男人雖然表現形式完全不一樣,但是本質上都是為了自身的某種“利益”需要,與洪紫琳相處,本質是極端自私的一種表現形式。

但是這樣的自私,本來就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任何一個人身上都存在的原始缺陷。這是作為社會性的人,在社會環境中生存所無法避免的必要存在。面對這樣的必然性,個人的主觀思考才是破除困境,走向光明的唯一辦法。

洪紫琳已經做出了一些具體行動。比如主動約見歐白,提出分手,比如為周天宇分析婚姻現實,指出其原配會為其帶來的痛苦,比如面對強行求歡的莫齊蟹進行強力反抗,這些都是女主具體思考以後的行為,也是她力爭走向光明的實踐。

但是所有這些行動,在程度上都遠遠不夠,反而因為三個渣男的行為,讓她感覺到了生無可戀的悲哀。這裡最重要的一點,是女主把自己的幸福與否,與外在的影響做了不可分割的勾連。她認為,自己是否能夠獲得幸福,與遇到什麼樣的男人呈現正相關的關係。有沒有一個好男人,成了她判斷幸福與否的標準。

在這樣的思想基礎上,才會因為遇到了三個渣男,讓她感覺到了生命的絕望,最終走向了自殺之路,用一把水果刀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不管怎樣,對她的死,作為觀眾的我,是悲哀的。但是,如果不深刻反思她自身在她自殺事件中所起到的最終的決定性作用,她這樣的悲劇,隨時都有可能落在任何一個人身上。

社會的不公隨處都有,如何看待不公,如何在不公這樣的環境中為自己爭取合理的合適的生存空間,才是每一個人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如果總是把自己遇到的各種困難(困境)歸因為周邊的客觀條件,那麼就不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遲早會像洪紫琳一樣,落入悲觀主義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