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健康和哪些飲食習慣有關,又怎樣透過調整飲食來改變胃的健康?

一,誘發胃難受的因素有哪些?

胃腸障礙因素以前,人們認為胃難受起因於酸度高的胃液逆流而上,刺激了食道黏膜才產生的。然而最近醫學研究才發現,患者的胃液酸度並不高,甚至出現無酸的情形。因此,經過研究醫學家判斷出引起胃難受的直接原因如下:食道下部的內壓上升;食道下部的逆蠕動;食道黏膜感覺性的亢進。由此可見,胃難受皆由於胃腸機能障礙所引起。

其他因素胃裡除了存在大量的食物外,在腸內引起異常發酵所產生的氣體也充滿於胃裡,由於各種因素而使得胃的內壓上升,而和胃緊鄰的食道下部自然也出現內壓升高的狀態

此外,當胃產生了逆蠕動時,則胃液和膽汁就會逆流,而影響到和胃緊鄰的食道下部,以致引起痙攣或逆蠕動。所以,一旦胃腸機能混亂或自律神經失調時,黏膜會變得過敏。

同樣是屬於胃難受,卻有輕重之別。如果胃酸過多,就會出現較嚴重的症狀。此時胃液處於過酸狀態,即胃液的分泌力很旺盛,亦暗示著體力相當強。結果旺盛的體力和胃酸過多的危害作用發生正面衝突,故其症狀當然會激烈。

大致上,胃難受之同時也會有打嗝的現象。古人將胃難受和打嗝為主要症狀的病疾稱為“溜飲症”。所謂“溜飲”,就是胃內的食物逆流而往口中方向移動的症狀。這種疾病一旦激烈時則食道下部會有燥熱感,同時酸性強烈的胃液逆流而上,使得口腔舌頭甚至鼻腔的深處,都會出現麻痺有燒熱的不適感。故這種胃難受之症狀,亦被稱為燒心。此時,如果飲下蘇打等鹼性藥劑時,立刻會使症狀消失,過去,人們把這種情況形容為‘’降低溜飲‘’意謂胸口舒暢或心情愉快。

胃的健康和哪些飲食習慣有關,又怎樣透過調整飲食來改變胃的健康?

二,飲食中如何防止胃難受?

胃難受的直接因素來自腸胃機能的混亂,而引起腸胃機能混亂的原因是錯誤的飲食生活。

一提到胃難受有關的食物時,也許有人會想到地瓜類。因為地瓜類在腸內容易導致腹脹,所以被認為是容易引起胃難受的食物。其實地瓜類只要不吃得過量且連皮一起食用,則絕不會引起胃難受。

不自然的飲食習慣,即過量地攝取動物性蛋白質食品,例如肉、牛奶、雞蛋、白米、白糖等。實際上,這些食物最易引起胃難受。動物性蛋白質食品會對胃腸產生刺激,

而所含的飽和脂肪酸會長時間停滯於胃裡,使胃疲勞。白米因缺乏礦物質等微量成分,所以得不到正常的消化、吸收,以致在腸內容易引起異常發酵。白糖會使胃壁細胞弱化,引起胃液的混亂,所以被認為是最易引起胃難受的食物。經常攝取上述這些食物者,大致會患便秘,且常有倦怠感、失眠、頭痛等症狀,因其感受型較遲鈍,也許無法意識到胃難受。

若食道、胃、十二指腸等有毛病時,更容易產生胃難受。一旦出現胃難受的症狀,往往很難判斷是什麼疾病。但是屬於頑固的胃難受症狀,大致是由食道炎所引起的。那是對炎症所發出的防衛反應,所以才會有胃難受的感受。這種情況惡化時,就會引起潰瘍,甚至出血。

胃的健康和哪些飲食習慣有關,又怎樣透過調整飲食來改變胃的健康?

所以應改善飲食內容使胃腸機能得到正常化。不過多攝取動物性蛋白質食品、精製的加工食品。尤其是白糖,應儘量避免食用。平日應巧妙地利用食物中所含的自然味道,鹽能助增食物的自然原味;需要甜味料時,可用少量的黑糖或料酒(用燒酒、糯米制的酒)。充分的補給酵素,能使因動物性蛋白質食品所引起的胃腸機能倦怠得到康復。若欲補充礦物質,則攝取胚芽、葉綠素等食物。

胃的健康和哪些飲食習慣有關,又怎樣透過調整飲食來改變胃的健康?

三,胃弱有哪些臨床表現?

胃腸機能衰退,以致引起消化力衰退的狀態,稱為胃弱。胃弱的形式有多種,如胃組織鬆弛、胃液分泌混亂、胃蠕動遲鈍、輕度炎症等。所以胃弱的人易引起食慾不振、胃部不適感、消化力差等症狀。

當胃的消化力衰退時,蛋白質的生成、合成力也隨之減退,新陳代謝會錯亂,以致引起身心的虛弱化。其症狀包括:胃和其他內臟易下垂;血管機能失調,易冒冷汗、頭暈;神經過敏。

胃弱者,一般精力會不足、容易疲勞,所以若鍛鍊身體,應適可而止。

否則會產生反效果。因為胃弱者經不起精神緊張,故無論工作或運動時,都應避免過度的緊張和刺激。

對於胃弱,絕不可掉以輕心,放任不管,不當的飲食,會引起胃下垂、胃鬆弛、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症狀。反之,只要能即時治療、保養,必可恢復健康的胃。

胃的健康和哪些飲食習慣有關,又怎樣透過調整飲食來改變胃的健康?

四,胃弱的飲食原則是什麼?

以胚芽米、蔬菜為主的飲食。胚芽米屬於碳水化合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3,煙酸,泛酸,維生素E,油酸等,能使人體內蛋白質的合成順利,迅速修復胃組織。同時,血液性狀也能正常化,使內臟機能健全,虛弱的神經得以強化。

充分的咀嚼,可以促進唾液分泌,能提高食物的利用率,對改善體質很有幫助。細嚼慢嚥的吃法,可以避免暴飲暴食,大幅減輕胃的負擔,促使胃機能健全。

以白米、肉類為主的飲食習慣,易使胃腸負擔過重,損害身體健康

因為肉食會使血液酸毒化,破壞胃的組織。此外飲食中的白砂糖會破壞鈣質,引起胃組織的無力感。故經常攝取白砂糖的人,容易疲勞,其胃亦無法承受緊張與刺激。

當人情緒不佳時,易導致食慾不振,其原因是胃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緩慢,使消化機能降低。反之,在愉快的心情下用餐,將促進胃腸蠕動,使胃口大開。

自律神經面臨精神緊張或壓迫時,表現得很弱。心情發生變化時,會引起機能失調、精神性的緊張或壓迫,加速血液酸毒化。總之,無論何種慢性病,都應儘量避免精神緊張,尤其是胃腸病,更應留意

胃的健康和哪些飲食習慣有關,又怎樣透過調整飲食來改變胃的健康?

五,如何透過食療防治胃弱?

花粉能使內分泌機能更平衡,增加胃黏膜的抵抗力。

當藥切成3釐米長,置口中咀嚼致柔軟的程度再吞食,每天3次。

蔓菜可按照一般烹飪方法煮食,若使用陰乾的蔓菜,約取20克煎煮即可。

蒲公英可食其葉,可作冷盤、油炒、煮湯均可,其根可以煎煮飲用。

高麗人參能加強副腎皮質機能,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

胃的健康和哪些飲食習慣有關,又怎樣透過調整飲食來改變胃的健康?

六,如何透過食療防治胃難受?

海帶要細加咀嚼,可切成小片煮成海帶湯,再滴少許醬油食用。

當藥食用其粉末。乾燥的全草則用開水沖泡以飲用。

芝麻將黑芝麻加鹽調味,灑於胚芽米飯或飯糰上,吃時應充分咀嚼。亦可利用茶水芝麻沖泡鹽飲用。

番杏對胃腸機能的健全化具有特效。可利用各種烹調方法來攝取。

胃的健康和哪些飲食習慣有關,又怎樣透過調整飲食來改變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