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廣人稀,山賊為非作歹,但這樣東西他們一定不敢搶

瞭解一點中國古代歷史的人都知道,我國古代一直都是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皇帝處在京城,但即便是遠在邊疆,發生自然災害或者戰爭,皇帝都能在幾天時間裡就對當地情況瞭如指掌。古時候並沒有網路,那麼皇帝是如何快速瞭解邊疆的情況的呢?

古代地廣人稀,山賊為非作歹,但這樣東西他們一定不敢搶

原來,古代在全國各地都設有驛站,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快遞公司在各個地方的設的點,每個驛站都養了很多馬匹,他們就是古代人們出行的工具,配置了專門的人員負責管理,每次有重大的事情發生,地方官員或者作戰的將領都會第一時間安排人透過驛站把訊息送到朝廷,皇帝收到訊息後也是用同樣發方式把旨意傳達下去。

古代地廣人稀,山賊為非作歹,但這樣東西他們一定不敢搶

驛站與驛站一般間隔20裡,按照朝廷的安排又分為一天300裡、一天400裡、一天600裡,最高的路程一天可達800裡,一般的事情,驛站採用的都是300裡,只有影響國家命運的情報,才用800里加急。

古代地廣人稀,山賊為非作歹,但這樣東西他們一定不敢搶

那時的五百里大概就相當於現在的227千米,227千米放在現在走高速的話也是一段比較遠的距離,至少花費2個小時,在當時,交通不便,出行全靠馬和船的時代,已經是很快的速度了,至於八百里加急,估計也就兩天吧,就到了朝廷。驛站發展到唐朝的時候,大概有一千多個,管理驛站和馬匹的人員有兩萬多人,他們的工作內容就是讓信件和文書準時送到官府和朝廷。

古代地廣人稀,山賊為非作歹,但這樣東西他們一定不敢搶

像周朝就有用烽火傳遞訊息的案例,周朝亡國的君主和他的愛妃的故事,想必我們都聽說過,他為了博得美人一笑,居然把傳遞戰事的烽火點燃戲耍諸侯,後來真正發生戰爭的時候,因為他幾次三番這樣做,諸侯都沒來了,導致亡國。

古代地廣人稀,山賊為非作歹,但這樣東西他們一定不敢搶

也許是因為這個前車之鑑,驛站制度建立的相當完善,特別是在郵遞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差錯,處罰是相當嚴厲的,就拿驛長來說吧,如果馬匹死了或者少了,驛長要及時反映情況處理好,必須保證馬匹的健康和數量,以免影響傳遞文書的進度,從而導致戰爭失利或者災情沒有及時處理而加重。

如果有驛馬死了或者丟了,驛長負全責,如果驛長私自減少了驛站的人和馬,或者挪做私用,售賣馬匹,就會處罰打一百棍子,捱了這個刑罰,估計這個驛長不死也殘廢了,如果因為驛長管理不善導致文書沒有準時收到,遭致戰事失敗,直接就是死刑,傳遞文書時,一般會寫很多份,安排一些人分幾路從不同時間段派送,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在運送的路上被敵人截獲,影響戰爭的局勢。

當然,古代山川眾多,立山為王的土匪也很多,特別是戰爭發生的時候,強盜就更多了,不過強盜見到這種文書,也是要讓路的。畢竟強盜也怕死,因為一但搶了這種緊急的文書,不論按照哪個朝代的律法,都是以死罪論,全部家產沒收充公,生下的小孩為奴充婢,娶的老婆充教坊。無論哪個朝代,即便放到現在,和國家作對,肯定是找死,況且文書搶過來也沒用,強盜又不傻。